榜单搜索

黄芩

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中文学名
黄芩
拉丁学名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别称
山茶根,土金茶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唇形科
亚科
黄芩亚科
黄芩属
亚属
黄芩亚属
黄芩
分布区域
中国,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
目录

基本介绍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生长与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黄芩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连续高温天气。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

地理分布

人工栽培

黄芩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四大产区,其中集中在山西绛县南凡镇、运城市夏县瑶峰镇、新绛县万安镇、万荣县、闻喜县薛店镇等地;陕西商洛、渭南临渭区桥南镇、商州市商州区孝义镇、洛南县景村镇、丹凤县棣花镇、商洛市夜村镇、丹凤县商镇等地;山东沂蒙山区、莒县库山乡、莱芜市茶叶口镇、富官庄乡等地;甘肃主产陇西、渭源、漳县,次产岷县、宕昌、河西等地。

野生

黄芩主要分布中国内蒙中东部和东北三省大部,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等几个最具规模的主产区,是中国北方野生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

形态及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厘米,伸长而分枝。茎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厘米,基部径2.5-3毫米,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

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较淡,无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点,侧脉4对,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叶柄短,长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总状,长7~15厘米,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花序;花梗长3毫米,与序轴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1毫米,近于无毛。花萼开花时长4毫米,盾片高1.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缘被疏柔毛,内面无毛,果时花萼长5毫米,有高4毫米的盾片。花冠紫、紫红至蓝色,长2.3~3厘米,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内面在囊状膨大处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中部径1.5毫米,至喉部宽达6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7.5毫米,两侧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对较长,具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药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状毛;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前对在内侧后对在两侧被小疏柔毛。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环状,高0.75毫米,前方稍增大,后方延伸成极短子房柄。子房褐色,无毛。

小坚果卵球形,高1.5毫米,径1毫米,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活习性

根的生长:黄芩为直根系,主根在前三年生长正常,其主根长度、粗度、鲜重和干重均逐年增加,主根中黄芩苷含量较高。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开始变慢,部分主根开始出现枯心,以后逐年加重,八年生的家重黄芩几乎所有主根及较粗的侧根全部枯心,而且黄芩苷的含量也大幅度降低。

茎、叶生长:出苗后,主茎逐渐长高,叶数逐渐增加,随后形成分枝并现蕾、开花、结实。5~6月为茎叶生长期,一年生黄芩主茎约可长出30对叶,其中前五对叶每4~6天长出1对,其后叶片每2~3天长出1对。

开花结果:一年生植株一般出苗后2个月开始现蕾,二年生及其以后的黄芩,多于返青出苗后70~80天开始现蕾,现蕾后10天左右开始开花,40天左右果实开始成熟,如环境条件适宜黄芩开花结实可持续到霜枯期。

栽培方法

间苗定苗

采取种子直播时,当幼苗长到4厘米高时要间去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间苗。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保持疏松、无杂草,一年需要除草3-4次。

施肥灌溉

苗高10-15厘米时,追肥1次,施用量为每亩用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6月底-7月初,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水。次年收获的待植株枯萎后,于行间开沟每亩追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草木灰150千克,然后覆土盖平。

黄芩耐旱怕涝,雨季需注意排水,田间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遇严重干旱时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

摘除花蕾

在抽出花序前,将花梗减掉,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⑴直播法

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直播黄芩根系直,根叉少,商品外观品质好,同时省工。

直播多于春季进行,一般在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2℃-15℃时播种,北方地区多在4月上中旬前后。

⑵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可节省种子,延长生长时间,利于确保全苗,但较为费工,同时移栽黄芩主根较短,根叉较多,商品外观品质差,一般在种子昂贵或者旱地缺水直播难以出苗保苗时采用。

扦插繁殖:扦插虽可繁殖,但生产中很少采用。扦插成败的关键在于扦插季节和取条部分。扦插时间以春季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插条应选茎尖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分根繁殖:即挖取洞未萌发的3年生黄芩根茎,切取主根留供药用,然后根据根茎生长的自然形状分切成若干块,每块有芽眼2-3个即可栽种。分根繁殖虽然生长快,但繁殖系数太低,生产中很少采用。

病害防治

病害有叶枯病,可清洁田园,发端正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

根腐病,注意排水,实行轮作;及早拨出病株烧毁,病株处土壤用石灰消毒。

虫害有黄芩舞蛾,可用90%敌百虫防治。

价值及其他

药用价值

付方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能主治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化学成分

黄芩根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baicalein),黄芩新素(neobaicalein),即黄芩黄酮Ⅱ(skullcapflavoneⅡ),黄芩甙(baical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木蝴蝶素A(oroxylin,oroxylinA),7-甲氧基黄芩素(7-methoxbaicalein),黄芩黄酮(skullcapflavone)Ⅰ,二氢木蝴蝶素A(dihydrooroxylinA),白杨素(chrysin),2,5,8-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5,8-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2,5,8-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5,8-tri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4,5,7-trhydroxy-6-methoxyflavanone),2,3,5,6,7-五羟基黄烷酮(2,3,5,6,7-pentahydroxyflavanone),汉黄芩素-5-β-D-葡萄糖甙(wogonin-5-β-D-glucoside),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1-O-α-L-鼠李糖基(1→3)-β-D(4-阿魏酰基)-葡萄糖〔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1-O-α-L-rhamnosyl(1→3)-β-D-(4-feruloyl)glucoside〕,白杨素-6-C-α-L-阿拉伯糖甙(chrysin-6-C-β-D-glucoside-8-C-β-L-arabinoside),白杨素-6-C-α-L-阿拉伯糖甙-8-C-β-D-葡萄糖甙(chrysin-6-C-α-L-arabi-noside-8-C-β-D-glucoside),(2S)-2,5,6,7-四羟基黄烷酮〔(2S)-25,6,7-terahydroxyflavanone〕,5,7,2,6-四羟基黄酮(5,7,2,6-tetrahydroxyflavone),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8-dihydroxy-6,7-drimethoxyflavone),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8-methoxyflavone),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甙(oroxylinA-7-O-glucuronide),5,7,2-三羟基甲氧基黄酮(5,7,2-trihyroxy-6-methoxyflavone),5,2-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5,2-dihydroxy-6,7,8-trimethoxyfla-vone),5-闳基-7,8-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去甲汉黄芩素(norwogonin),二氢黄芩素(dihydro-baicalin),5,7,2-三羟基黄酮(5,7,2-trihydroxyflavone),5,7,2-三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5,7,2-trihydroxy-8,6-dimethoxyflavone),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即粘毛黄芩素Ⅲ(5,7,2,5-tetrahydroxy-8,6-dimethoxyflavone,vis-ciduiinⅢ,5,2,5-三羟基三甲氧基黄酮(5,2,5-trihy-droxy-6,7,8-trimethoxyflavone),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baicalein-7-O-β-D-glucopyranoside),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2-trhiyroxy-8-methoxyflavone),5,7,2,3-四羟基黄酮(5,7,2,3-trihydroxy-6-methoxyflavone),5,7,2,3-四闳基黄酮(5,7,2,3-tetrahydroxyflavone),3,5,7,2,5,6-五羟基黄酮(3,5,7,2,5,6-pentahydroxyflavone)即粘毛黄芩素Ⅰ(viscidulinⅠ),(2S)-7,2,6-三羟基-5-甲氧基黄烷酮〔(2S)-7,2,6-trihydroxy-5-methoxyflavanone〕,2,6,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2,6,2,4-tetrahydroxy-6-methoxychalcone),5,7,2,5-四羟基黄酮(5,7,2,5-tetrahydroxyflavone),左旋圣草素(eriodictyol),半枝莲种素(rivularin)及粘毛黄芩素Ⅲ-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scidulinⅢ-2-O-β-D-glucoplyranoside)等。另外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10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试管法试验1:1280浓度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a,1:640浓度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H37,1:320浓度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1:80浓度时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琼脂斜面培养,药液与培养基1:1混合,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2g/ml浓度,平皿法试验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1g/ml浓度,用平板法试验时对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25-100%浓度,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抗炎抗变态反应:黄芩70%乙醇提取物200,500mg/kg灌胃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50,100mg/kg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对48/80(一种化合物名称,Sigma生产)引起的大鼠足肿也有抑制作用,黄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灌胃,黄芩素、黄芩甙及汉黄芩素100mg/kg灌胃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黄芩水提物100,200mg/kg灌胃,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但对氯化苦引起的小鼠接触皮炎(耳肿胀)无明显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黄芩煎剂4g/kg腹腔注射,对小鼠防御性条件反射可使阳性反射时延长,而对非条件反射及分化无影响,说明黄芩可加强皮层抑制过程。黄芩煎剂2g/kg,对伤寒混合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水煎剂或酒浸剂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证明黄芩对伤寒疫苗致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对心血管的作用:黄芩醇提液1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黄芩煎剂0。06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明显降压作用。黄芩素20m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40-50%。黄芩浸剂灌胃/kg灌胃,3次/天,连续4周,使慢性肾性高血压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黄芩甙2×10(-4)mol/l,在豚鼠离体主动脉条、肺动脉条、气管条及右心房均有竞争性的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引起的收缩作用,也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气管和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作用,提示黄芩甙对a,B1,B2受体均有阻断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黄酮Ⅱ及白杨素(chrysin)于浓度1。0mM时,均可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白杨素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黄芩素及黄芩甙对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也抑制;黄芩素及黄芩甙20,50mg/kg灌胃,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以防止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降低。

降血脂:黄芩水浸液10%2ml/只灌胃,连续给药7周,可使胆固醇喂饲的家兔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黄芩素、黄芩甙100mg/kg灌胃,可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玉米油-胆固醇-胆酸喂饲血清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黄芩黄酮Ⅱ100mg/kg灌胃,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的含量,汉黄芩素100mg/kg灌胃,可防止肝甘油三酯的沉积并增加血清HDL-ch的含量。黄芩素、黄芩甙100mg/kg灌胃,对乙醇引起的高血脂大鼠,可降低肝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汉黄芩素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芩素能增加血清HDL-ch含量。

保肝、利胆、抗氧化:黄芩甲醇提取物1000mg/kg腹腔注射,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引起的大鼠肝损害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血清胆红素的增加。黄芩醇提物50,100mg/kg,黄芩甙50,100mg/kg灌胃,对家兔有利胆作用。汉黄芩素10(-4)-10(-6)mol/l浓度体外试验,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使丙二醛(MDA)含量下降。黄芩素及黄芩甙2。5×10(-4)mol/l,1.0×10(-4)mol/l,汉黄芩素2.5×10(-4)mol/l,黄芩黄酮Ⅱ2。5×10(-4)mol/l,汉黄芩素-7-O-D葡萄糖醛酸2.5×10(-4)mol/l,1.0×10(-4)mol/l,对FeC12-维生素C-ADP混合物诱导的大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使肝MDA的形成显著下降,对NADPH一ADP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也抑制。

抗癌:黄芩醚提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有效量为10.4mg/ml,黄芩黄酮Ⅱ对小鼠L1210细胞的半数有效量为1.5μg/ml,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L1210作用不显著。

其它作用:黄芩素10,2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黄芩煎剂4g/kg灌胃,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有防治作用,可延缓白内障的形成。黄芩甙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其ID50为1.81×10(-3)mg/ml。黄芩甙150mg/kg灌胃,对链黑霉素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但红细胞山梨醇含量于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在动物体内也有抑制醛糖酶的作用,有可能用于糖尿病性并发症的防治。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50-125μg/ml对小鼠肝唾液酸酶有抑制作用。黄芩甙100mg/kg,葡萄糖醛酸43mg/kg皮下注射均可对抗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死亡,而甙元黄芩素无效,认为黄芩甙水解后的葡萄糖醛酸起的解毒作用。黄芩对PGs的代谢有较广泛的影响,水提物对PGs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

民间传说

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小小年纪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时珍十、六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劳热,六脉浮洪,虽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清热化痰之剂却并无效果。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其已无药可救。眼看小时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时珍的父母悲伤绝望之际,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这位道人白发长髯,颇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闻言道人专治疑难杂症,小时珍的父母急忙把道人请到家中给他看病。道士给小时珍号了脉象后,捋捋长髯说:“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小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一味黄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神奇,更对这位身怀绝技的道士钦佩不已,从此,便跟随道人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时珍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医林一代宗师。在他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备加,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