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中国古代十大名纸

中国古代十大书画名纸 古代著名书画用纸 古代最名贵的纸盘点
中国古代十大名纸名单如下:金粟纸、澄心堂纸、谢公笺、高丽纸、薛涛笺、宣纸、瓷青纸、明仁殿纸、水纹纸、剡藤纸,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名纸
中国古代十大名纸
金粟纸是宋代名纸,为金粟寺之大藏,故又名“金粟山藏经纸”。此纸大约造于宋代治平年或更早,乃用桑皮、楮皮加工而成,专供寺院写经之用。该寺曾经藏有北宋纪年的经藏数千轴(或称万余卷),每幅纸背后印有长方形红色小印“金粟山藏经纸”文字,纸张两面加蜡磨光,由于纸质坚挺平滑,抄写文字“墨光黝泽如髹漆可鉴”。据记载,金粟寺里收藏的金粟山藏经纸量本就少,此后还不断被人盗出,到了元代被盗剩下一半,而明代后期基本就被盗光了。后因“好事者剥取为装潢之用”,使金粟山藏经纸名扬四方,求者甚多,屡有仿制。
  • 澄心堂纸始制于南唐,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被评为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以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著称。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因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甚至要求造纸工人必须在冬天用冰水抄纸,以保证水质的纯净。如此繁琐的技术,严格的要求,让澄心堂纸一刀难求。
  • 谢公笺是古代非常著名染色笺纸,在历史上与唐代的“薛涛笺”齐名。此笺唐代已出现,由北宋时期的谢景初改进,颜色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色,而又名“十色笺”、“谢公十色笺”。谢公笺其实是以富阳元书纸自制的信笺,后由信笺扩展到公文稿笺,以致身价百倍,甚至传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的佳话,一时间名噪京师。
  • 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为古代高丽国所产的书画用纸,唐朝时作为贡品传入我国,其质地坚韧、光洁,受墨微渗有韵,宜书宜画,且有镜面及发笺等多类品种,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朝鲜纸多为粗条帘纹,性能与桑皮纸相近。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
  • 世人皆知,薛涛笺乃中唐女诗人薛涛设计的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笺纸。此笺原用作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自问世起,便持续受到文人士子的热烈追捧。薛涛名笺有十种颜色: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残云,颜色、花纹甚为精巧鲜丽,薛涛笺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历代均有仿制。
  •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是青檀和稻草等农产品。2002年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瓷青纸又名绀纸、碧纸、绀青纸等,是用靛蓝染成,因色泽新鲜时与宣德青花瓷相似而得名。其表面或经砑光加蜡,一般用泥金写字其上,或将金粉散于胶水中写成金字,颜色十分鲜明。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瓷青纸与唐宋时的青藤纸、碧楮纸、鸦青纸等均为大同小异、属于一脉相承的染色纸。
  • 明仁殿纸是诞生于元朝的中华名纸,也是中国古法手工造纸技术的又一巅峰之作。其是元代内府所用的艺术加工纸,采用上等皮纸染黄,背面刷粉并撒金片,再在纸的两面涂蜡且砑光,最后在正面用泥金描如意云纹,纸的右下角还有“明仁殿纸”的长方形小印,纸厚,可以揭为三四层。由于历史原因,元代明仁殿纸传世极其稀少,每一幅都是稀世珍宝是国宝。后代均有仿制,以清乾隆明仁殿纸为最,是乾隆时期内库藏品,造价极高昂,只供皇室专用。
  • 水纹纸又名“花帘纸”,其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水纹纸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后期工艺精进就生产出了更为复杂的水纹纸。其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 剡藤纸,浙江传统名纸。唐、宋时,越中多以古藤制纸,故名“藤纸”。剡藤纸的主要特色是薄、韧、白、滑,因而也被称为“玉叶纸”。由于其白和韧的特点,剡纸不但是书写上品还可用来制帐、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