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椿在无锡故里伯渎港的这组房子,一半是祖产(一说是他夫人陈氏的家产),另一半是他在上海发迹后扩建的。具体说,主轴线上的4进是建于清代的老房子,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平房,其中第三进梁架做法奇特,上雕如意云纹,前有船篷形廊轩,后为双步廊,建筑艺术价值较高。主轴线两侧的房子都是后来扩建的,其中西侧有面阔3间、前后4进平房;东侧则为3开间两进、高二层的小转盘楼,其东北角的墙脚处至今还留有“祝士记界”的石刻界址碑。整个宅第规模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特色明显。民国初年,祝大椿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先后与人合资创办两所平民学校,又将其故宅改为大椿小学堂,因此获得北洋政府所颁“敬教劝学”匾额;又曾相继资助建造通运桥、通汇桥,独资建造伯渎港上的大椿桥?现改建为兴隆桥 ;还出资修葺龙光塔、保安寺和青山寺等。
建国后,祝大椿故居大部分由政府房管部门经租,分别作为居民住宅和开设小商店。1956年,一部分成为新扩建的王源吉锅厂。1994年,锅厂停办,全部资产并人了无锡压缩机厂。祝大椿故居主轴线上的第三、第四进老房子,也划归了压缩机厂。
云烟过眼,岁月流逝。曾对我国近代工商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祝大椿,其故居历经一个世纪的变迁,至今却绝大部分房屋仍在,实属难得。2003年6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同意文化文物部门的申报,将这组建筑以“王源吉锅厂旧址”的名称,核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在适当的时机,将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更改为“祝大椿故居”,并创造条件按原状修复,对外开放,以资纪念。
位于清名桥西堍的大运河文化艺术馆与其他运河城市所建的运河博物馆不同的是,作为展示古运河全线人文风情的展馆,该馆以中国八大美院知名教授们创作的写实主义油画为主线,展览风格古典、大气,稳重中还带有江南的精致韵味。
该馆占地近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由李岚清同志题写馆名。建筑群体延续了明清风格,具有独特的老街韵味。艺术馆还辅以场景模型或雕塑营造气氛,其中一个展厅风格充溢着无锡小桥流水人家的地域特色,尽情展示人与景、物与画之间的完全融合。
中国丝业博物馆,即永泰丝厂旧址,位于无锡原丝厂密集的古运河清名桥地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无锡籍资本家周舜卿(即《雷雨》人物周朴园原形)与薛福成长子薛南溟合资在上海创办永泰丝厂,后薛南溟于1926年将厂迁回无锡,设于稍后所建之大公桥堍。该厂所生产之“金双鹿”牌白厂丝畅销欧美。薛南溟幼子薛寿萱又在1930年研制出二十绪立缫车,为国内首创。1949年后,改为国营无锡丝织二厂。2009年3月,在厂址上建成中国丝业博物馆。
丝业博物馆内大量历史文物被珍藏并对世人开放展览。中国丝业博物馆全景展示了百年无锡乃至中国丝绸业发展走过的辉煌历程。据介绍,种桑养蚕很早就是无锡农村的主要副业。1929年全国厂丝出口4724担,无锡就占28%,居全国首位。随着历史的兴衰,无锡丝绸业的发展逐步转型。
原名松滋王侯庙,位于南长街南段,为纪念明嘉靖年间率民抗倭的湖北松滋籍无锡县令王其勤而设,附祀在抗倭时牺牲的何五路等三十六义土。庙址旁原有双忠祠,祀南宋文天祥血战五牧(无锡与武进交界处)时阵亡的部将尹玉和麻士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双忠祠南侧建松滋王侯庙,于是二庙合一。庙址靠近古运河,船户进香,便俗称其为南水仙庙。1765年,乾隆帝南巡途经该庙,适逢农历三月初七王其勤诞辰,乾隆命停舟片刻,嘱太监持香烛致祭,故庙内悬“翠辇停骖”额。南水仙庙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咸丰间毁,同治中重建。有头山门、二门、戏台、大殿、双忠殿、蚕丝殿等建筑。并存有王其勤所书“湖山胜概”石刻。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1986年,清名桥被列为无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名桥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
1986年3月,日本著名作曲家中山大三郎来锡游览了清名桥,回国后创作了歌曲《清名桥》、《无锡旅情》,扩大了无锡、无锡清名桥在日本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山奇系列歌曲《印象·江南》之《古运河之恋》又名《古运河水流》。
描写了一段发生在无锡古运河畔的动人爱情故事。
房主人为清末贡生,先是教师,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创建业勤花边公司,制作的“宝显花”牌花边绣品,远销欧洲市场。
南长街208号为其旧宅,旧有“填修堂”匾额镶嵌在石窟门上方,二进为楼房房间装有花格木窗,房前有通长走廊、木格护栏、葫芦形圆柱屋檐和裙板下有精美雕花。此宅为无锡市文保单位,钱氏绣品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塘桥是无锡古运河贯城而过“水弄堂”文化景观其中的一个景观桥。
与清名桥同在地处南长街区域。因横跨塘河(古运河)而著名。该古桥原名阳春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有地方贤达募捐款而建造的单孔石拱桥。明万历年初邑人龚勉,将古桥南移三丈异地重建。后经民国28年间及1971年两次改建桥形为平板水泥桥梁。在2001年古桥因碍于城市交通,逐被拆除,2007年5月南长区政府为凸显吴文化底蕴,保护清长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呈报请无锡市政府筹资,重建古桥,得到批准。重建跨塘桥是石质拱形桥,桥梁高6米、桥宽4米,东西各有20级人行踏步。此地区域经重新规划又搬迁了部分居民,开辟广场,构建新宇、植花木,以憩游展,是年9月竣工。
600年历史的古桥,从此轮奂重光,登临览胜,尽收古运河之美。
无锡古窑群遗址博物馆系利用大窑路上的原清名并线水带长的厂址改建而成,展厅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陈列着各类砖制品。据了解,大窑路现有古窑群遗址108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十几处,博物馆背后有三个旧窑遗址。古窑群遗址是明清时期江南砖瓦重要的生产、贸易基地,约为明初,在伯渎河与古运河交汇处,当地居民开始挖土、建窑、烧制砖瓦,由于质地好、技术先进和运河漕运的便利条件,大窑路一带集积大量的窑主、窑民,并迅速形成江南地区重要的砖瓦贸易码头。窑路现有古窑群遗址108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十几处。
上世纪初,无锡的民族工商业非常发达,为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当时许多丝厂都是沿着古运河而建的。该桥是当时工商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动用“千桥会”的善款全力赞助建造的,于1930年竣工。因当时荣氏有大公图书馆,于是便把这座桥命名为大公桥。
沿大公桥向东而下,就是和平书场。说书,是深受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过去,只需一些桌凳就可拉场子演出,书场也就特别普遍。无锡曾以“江南第一书码头”著称,旧时挂牌子的书场有几十家,还有许多不挂牌的遍布大街小巷,如今却只剩下三家书场,而称得上历史悠久且仍然客流兴旺的就仅有位于南长街大公桥堍的和平书场了。
和平书场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有了,当时设在大公桥堍花园弄旁,是私人开的。据说当时主人为呼唤和平而取名为和平书场(不知道有没有周润发那和平饭店的功能)。五十年代初期和平书场一张门票卖一毛二分钱,而当时五分钱就可以买一根油条和一个大饼,因此当时书场并不是平常老百姓能去的地方。直到六十年代大公桥旁的客轮码头取消后,原来码头的候船室经扩建后才形成如今可容纳200多人的和平书场。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还有很多年轻人到书场听书,有的人甚至请假或者旷工都要前来听书,后来随着舞厅、麻将、KTV等休闲方式的出现,书场的生意也就逐渐冷清了。其中最关键还是自身环境设备的简陋造成的。由于环境设备跟不上,一些名家名角不愿意来说书了,听众也就随之减少了,书场的经营也陷入了困境。
随着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古运河畔的书场也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亮点。经过改造,老和平书场变身成如今的“书码头”。如今,一座集现代多功能为一体的新书场——“书码头”书场正式亮相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河畔。那些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正儿八经的传统书场如今又重回人们的生活,很是新鲜。
现在书场老板是现年48岁的陆晓平,他也曾是专业演员,从小就学习苏州评弹,舞台上一演就是15年。当年的说书先生绝不是如今这般安逸的,说书先生和其搭档需要到处“跑码头”说书,经常是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不堪这般生活的陆晓平决定下海经商,做了20年的生意。出于对评弹艺术的热爱和眷念,不忍见到无锡评弹书场没落的他投资120多万元,将和平书场重新打造成现代化的“书码头”。
这次投资,他把所有的环境全部改换,奉献给观众一个舒适、优雅、功能完善的书场,同时还将增添茶室、简餐等服务功能。这样一来,不仅评弹艺术家和广大老听众都愿意来了,游客在这里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服务。
“书码头”书场开业的当天,六大评弹团团长和国家一级演员联欢“会书”,这在江浙沪的评弹史上也是第一次。当时,“书码头”里坐满了观众。大家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燃烧到了顶点。“书码头”保护和传承了评弹艺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场内的四仙桌、靠背椅、茶具及各种陈设,均以硬木、雕缕、朱漆的为主,凸显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一百多位听众坐在台下宽敞的靠椅上,有四人一桌的,还有背靠沙发的。演员的说、噱、弹、唱吸引着听众,听着颇有趣味的故事的同时,每到优美唱腔的高潮部分,观众还都会不约而同地鼓掌叫好,而这时台上的演员也就更加卖力地弹唱了。
“书码头”里最人性化的设计要算是挂在墙壁上的液晶电视了,电视同时直播台上的演员表演,一些视力模糊的老人就可以看着座椅面前的电视听书了。整整两个小时,又是喝茶又是听评弹,每位听众都只要花费6元钱,可以说是为保护传统文化下足了本钱。
1、游客上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
2、游客上下船,必须等船舶停稳后,方可依次序上下船。
3、游客上船后,应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严禁在危险区域停留。
4、船舶航行途中,游客严禁将头和手、脚伸出窗外,防止发生意外。
5、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在船上吸烟。
6、乘坐游船时,应爱护环境卫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向河中乱扔垃圾。
7、乘坐游船时,应做到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严禁携带宠物上船。
8、请游客自行保管好随身物品,谨防丢失。
9、带小孩的游客,请照看好自己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