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女魃

女魃,或名女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神。据《山海经》描写,蚩尤起兵攻打黄帝,黄帝令应龙进攻冀州。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以狂风骤雨对付应龙部队。于是,黄帝令魃助战,魃成功阻止了大雨,最终助黄帝赢得战争。女魃或与旱魃存在演变关系。
中文名
女魃
别号名称
魃,天女魃,女妭
性别
国籍
中国
代表作品
《山海经》
主要成就
阻止大雨,助黄帝战胜蚩尤
目录

主要经历

历史渊源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àng)。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魃(bá)]①。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妭)[魃],雨止,遂杀蚩尤。(妭)[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妭)[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dú)。

①女魃:相传是一位穿青衣的神女,她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

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魃]①。

①赤水女子献:即上文所说的被黄帝安置在赤水之北的女魃。

郭璞云:“畏见逐也。”郝懿行云:“亡谓善逃逸也。”

郭璞云:“向水位也。”郝懿行云:“北行者,令归赤水之北也。”

郭璞云:“言逐之必得雨,故见先除水道,今之逐魃是也。”

郝懿行云:“艺文类聚一百卷,引神异经云:『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灾消。』是古有逐魃之说也。魏书载咸平五年晋阳得死魃,长二尺,面顶各二目。通考言永隆元年长安获女魃,长尺有二寸。然则神异经之说盖不诬矣。今山西人说旱魃神体有白毛,飞行绝迹,而东齐愚人有打旱魃之事。其说怪诞不经,故备书此正之。”

珂案:神异经所说之魃当已是旱魃神话之演变,非古传黄帝女魃也。

《山海经》原文为“妭”。

郭璞注释为:“音如‘旱妭’之魃”。《玉篇》引《文字指归》曰“女妭,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同魃”。

《帝王世纪》《古史考》《补三皇本纪》:神农纳赤水氏之女曰听詙为妃,生帝魁。郝懿行笺疏:“三书盖亦本此经(指《山海经》)为说,其名字不同,今无可考。

郝懿行云:“《玉篇》引《文字指归》曰:‘女妭,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也,同魃。’

李贤注:《后汉书(张衡传)》引此经,作妭,云:‘妭,亦魃也。’据此,则经文当为妭,注文当为魃,今本误也。《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此经作妭,可证。”

文献记载

“江有窈窕,水生艳滨。彼美灵献,可以寤神。

交甫丧佩,无思远人。”《山海经图赞·大荒北经》东晋·郭璞

《后汉书·张衡传》:“夫女妭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李贤注:“女妭,旱神也。”

唐独孤及《禜土龙文》:“阳骄阴伏,女魃作孽,孟夏不雨,至於是月,后土将乾,百谷恐竭。”

《新唐书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永隆元年,长安获女魃,长尺有二寸,其状怪异。《诗》曰:“旱魃为虐,如炎如焚。””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清代吴承志注:献当作魃,即黄帝女魃也。)

《太平御览》:黄帝乃令应龙攻于冀州之野。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魃止雨,遂杀蚩尤。

人物形象

山海经中的女魃衣青衣,是天女,后来被逐于赤水之北(一说弱水之北),《山海经》中就有“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魃(bá)]”,“后置之赤水之北...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

“蚩尤为暴时,黄帝仰天而数,天遣元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又尝下天女曰魃,以止蚩尤风雨。”

某些文献里魃的形象不算好。但据考证,《山海经》可能展现了更原始的一面。女魃也许跟祓除风雨的巫术仪式有关,是跟巫女相关的女神。

因为本身带有巫文化,进入主流文化后难免会被排斥。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