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文学 忏悔录

忏悔录

“我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从而永恒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在凌乱的书桌上写上重重一笔。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托尔斯泰思想出现巨大困惑。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找生命意义,并记录下这段精神活动的过程,取名《忏悔录》。托尔斯泰《忏悔录》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生、命运、信仰有关。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如何坦然面对死亡?如何让短暂的人生具有永恒价值?这些有关人生命运的深刻问题,都将在阅读本书中得到启发。
中文名
忏悔录
类型
现实小说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
资源网址
http://dushu.qq.com/intro.html?bid=663009&sword=忏悔录
目录

内容简介

《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也是通俗易懂,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它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第四本书,该书深度解答“生命是怎么回事,怎样活得更好。”

作品目录

第一章不信教的叛逆者

第九章寻找生命的根

第二章哗众取宠的作家圈

第十章平凡的人们握有天机

第三章我过得不太好

第十一章刽子手、醉鬼、疯子眼中的生命

第四章野兽、巨龙、老鼠和蜂蜜

第十二章寻找我自己的上帝

第五章简单的问题不好答

第十三章信仰是生命的绝响

第六章生命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第十四章咽不下去的屈服

第七章四种摆脱困境的方式

第十五章在矛与盾的边缘

第八章我像一只蹲在井底的青蛙

第十六章尾声,和我的梦

附录托尔斯泰经历了什么

作者简介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