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蝴蝶魚

蝴蝶魚的仔鱼头部长了许多刺,是愈合成骨质板的头盔,可保护自己。蝴蝶魚体型呈菱形或近于椭圆形,且十分侧扁,侧线比较完整,呈弧形。蝴蝶魚种类多样,其体色会随成长而有所变化,而其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在靠近身体和尾巴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像眼睛一样的斑块,叫“假眼”,而真正的眼睛反而以一条黑色色带来掩饰。这是蝴蝶鱼诱使敌人误将尾部认作头部的障眼法,极为有趣。
中文学名
蝴蝶鱼科
拉丁学名
Chaetodontidae
英文名
Butterflyfishe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辐鳍鱼纲
亚纲
新鳍亚纲
鲈形目
亚目
鲈亚目
目录

基本介绍

蝴蝶鱼科(学名:Chaetodontidae)鲈形目的1科,通称蝴蝶鱼。约有12属120多种。体甚侧扁而高,菱形或近于卵圆形。口小,前位,略能向前伸出。两颌齿细长,尖锐,刚毛状或刷毛状;腭骨无齿。鳃盖膜多少与鳃峡相连。有椎骨10-14枚。后颞骨固连于颅骨。侧线完全或不延至尾鳍基。体被中等大或小型弱栉鳞,奇鳍密被小鳍,无鳞鞘。臀鳍有三鳍棘;尾鳍后缘截形或圆凸。蝴蝶鱼一般个体较小,数量较少;体色大部鲜艳美丽。中国产蝴蝶鱼有9属约57种。主要分布于南海,只有少部分进入东海南部。

生长与分布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到热带的海域,但绝大多数生活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尤其是珊瑚礁海域。

太平洋地区:其中有4属19种蝴蝶鱼分布于西太平洋;3属6种分布于东太平洋;1属2种分布于中东太平洋;1属1种分布于中西太平洋;2属2种分布于西北太平洋;2属2种分布于西南太平洋;3属3种分布于东南太平洋;4属13种分布于其他太平洋地区。

印度洋地区:2属4种分布于东印度洋;4属21种分布于西印度洋;3属7种分布于其他印度洋地区。

大西洋地区:3属6种分布于西大西洋;2属2种分布于东大西洋;1属1种分布于中西大西洋;2属2种分布于中东大西洋;2属2种分布于东南大西洋;1属1种分布于西南大西洋。

其他地区:5属28种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4属6种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

形态及特征

背鳍硬棘:6-16枚;背鳍软条:15-30枚;臀鳍硬棘:3-5枚(一般3枚);臀鳍软条:14-23枚。尾鳍有15枚分支鳍条。

体呈菱形或近于椭圆形,且十分侧扁。口小,端位,略可伸缩;颌齿细长,在上下颌形成刷毛状之狭长齿带。前鳃盖骨平滑,但幼鱼可能具有锯齿或被有突棘。体被中或小型之弱栉鳞或圆鳞。侧线完整,呈弧形,但不明显。幼鱼的头部,因长有骨质板,而被称之“蝶鱼仔鱼”。背鳍连续,硬棘部和软条部间有浅缺刻;腹鳍胸位,具腋鳞;尾鳍一般截形或圆形。

体色会随成长而有所变化,而其中之共同点为:小鱼在背鳍或身体后方通常长有一伪装用的眼斑,随着成长而消失,其目的是用来蒙骗掠食者,使其误把尾部当做头部攻击,而争取逃走的机会;其次为大部份蝴蝶鱼具一条黑色纵带贯通眼睛,这也是欺敌的一种视觉效果。

生活习性

蝴蝶鱼大部分都生活在20公尺以内的浅水水域,是很典型的日行性鱼类,白天出来找东西吃、交配,晚上才躲在礁洞里面休息。觅食时,或群游,或成对,或独游。食性变异大,有的从礁岩表面啄食躲藏在缝隙里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及藻类,有的在水层中捡食浮游动物,有的只吃活珊瑚的水螅虫等。行动迅速,稍受惊动即躲入珊瑚礁或岩石缝中。它们生活史中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漂流期,而使得人工繁殖不易成功。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