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大樱桃是北方落叶果树中春季最早的果品。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称。系绿色食品,无药物侵害,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之冠"。大樱桃果实色泽鲜艳,晶莹美丽,肉质细软,酸甜可口,外观和内在品质俱佳,而且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每100克果肉含糖8~10克,还含有维生素c、磷、铁、钙、酒石酸等物质),被誉为“果中珍品”,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美国人称大樱桃为“宝石水果”,称大樱桃种植业为“黄金种植业”。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气候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海洋性气候,冬季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境内全年多风,以偏东风为主。光照充足。赣榆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4天,全年平均日照2532.9小时,年降雨量976.4毫米。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部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来自低纬度太平洋的偏南北,气候炎热多雨,形成了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使用“谢湖”大樱桃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地,自然环境处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伴有局部山区小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降水量年均920mm,集中分布在6—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左右,年平均气温12℃,一月份最冷,月平均-1℃,极端最冷-10.4℃,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37.8℃,形成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无霜期年均206天,≥10℃的活动积温4874℃,年太阳总辐射125.5千卡/平方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09小时,是我省日照最长地区之一,雨热同期,灾害性天气极少,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良好气候资源。土质为浅黄色沙土,土体深厚,土质松软。自然环境好,与大面积基本农田相距较远,没有农药化肥等因素的侵染,加之水源主要来自居民食用水水库和活水河流,上下游均无污染。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特别是适宜大樱桃大面积推广。“谢湖”大樱桃的产地属丘陵山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境内大小山头8座,高度在海拔30—222.5米,相对高差60—192米,在地形和山系上,它属沂蒙山区南延部分,地面坡度<8°的有30280亩,占总面积的65.1%,8°—15°的有13405亩,占总面积的28.8%,>15°的有2941亩,占总面积的6.3%。土壤类型有棕壤、岭沙土、砂壤和部分粘土、包浆土、砺质土,土层厚度一般在0.8—1.5米之间。据土壤普查资料分析,项目区内土壤养分偏低,有机质含量0.8%—1.38%,速效磷11PPm,速效钾含量53PPm,有效磷、钾极缺,PH5.6—6.7。
三.地域范围
“谢湖”大樱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厉庄镇域以北谢湖村马山,西至二龙山,南至龙泉山,东至八条路水库,北至谭湖村南,总面积1020公顷。“谢湖”大樱桃地理坐标如下:中心点:119000′32″35002′17″119002′12″35001′21″119001′43″35003′08″118059′20″35001′21″118057′37″35001′14″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果实个大而整齐,果柄短粗,果面紫红、红、黄红色,色泽鲜艳,晶莹剔透,肉质脆,肥厚多汁,核小,风味酸甜爽口。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大樱桃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中继中国樱桃之后果实成熟最早的果树树种。因此,早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每00克含水分≤8克,蛋白质≥.4克,脂肪≤0.克,可溶性固形物≥5克,灰分≤0.5克,维生素C≥mg,可滴定酸≤克。
五.特定生产方式
所需建园苗木均为二年生(砧木)嫁接苗木,根茎粗度0.8cm以上,苗高80cm以上,无病虫及植物检疫对象,优质、良种壮苗。砧木要求从优良树种实生单株上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并经后熟(沙藏)处理。选择用中国樱桃或山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