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先生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
中文名
鲁迅
别号名称
周樟寿、周树人
出生日期
1881年09月25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市
星座
天秤座
生肖
子女
周海婴
毕业院校
南京矿路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去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职位
教师、作家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先驱、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
目录

主要经历

少年时期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同年开始写日记。

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

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迷茫困顿

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1912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文坛先声

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主战士

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同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盟主

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2月6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同年,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1934年1月,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5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人物逝世

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续编的续编》、《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等。

学术专著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其他作品

《野草》、《朝花夕拾》、《古籍序跋集》、《鲁迅书简》、《鲁迅日记》、《地书》等。

查看更多作品介绍:作品入口>>。

贡献影响

文艺影响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学术影响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精神影响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政治影响

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尔后国民党统治之下又大胆披露其黑暗统治。三十年代又与共产党内左倾的错误文艺路线进行斗争,其后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合作成立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作为左联的盟主领导左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文艺妄图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人物评价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法捷耶夫(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竹内好(日本文学评论家):“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