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扬娜拉1一首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2,
道一声珍重3,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4的忧愁5——
沙扬娜拉!
词句注释
1、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2、娇羞:形容少女害羞的样子。
3、珍重:特别重视而爱护。
4、蜜甜:犹很甜。
5、忧愁:为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
文言译文
最是温柔一低头,凉风不胜水莲羞。
一声珍重殷勤道,贻我心头蜜样愁。
英文译文
Thetendernesswhenyoubendyourheadlow,
Islikealotusflowertooshytostandthecoolblow,
"Takecare,takecare,"
Thewordsofpartingaresuchsweetsorrow—
Sayonara!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一直相随在他身边。1924年5月29日,徐志摩又陪泰戈尔一行前往东京讲学。在访日期间,他写了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在中华书局1925年8月版的诗集《志摩的诗》中。1928年8月,徐志摩自己删改的、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的《志摩的诗》,将《沙扬娜拉十八首》的前十七首删去,仅保存了最后一首,即这首副标题为“赠日本女郎”的诗。
徐志摩(1896—1931),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徐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笔名诗哲、南湖等。浙江海宁人。父亲徐申如,清朝候选中书科中书,办商业蜚声浙江。自幼入私塾读书。1915年在杭州一中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预科、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和北京大学法科读书。1918年8月去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政治,获硕士学位。1920年9月,赴英国伦敦剑桥大学为研究生,仍学习政治学。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影响,自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10月回国,和胡适、陈西滢、丁西林等人,在北京组建早期的新月社。1924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应聘担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1928年《新月》月刊开始出版,围绕这一杂志形成“新月派”,他是骨干,反对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1931年1月由他主编的《诗刊》出版。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返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在短暂的一生中写出许多作品,其中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其他著作还有诗集《云游》、散文《秋》、《志摩日记》等。
诗人以日常用语“再见”为题,巧妙地捕捉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镜头,极为生动地写出了一瞬问的感受。这首诗虽只五行四十八个字,内容却很丰富。日本女郎与朋友告别时,娇羞答答,含情脉脉的神态,低头鞠躬、优美动人的冈姿,都得到了十分真切的表现。她一刹那间的情绪、动作、语言像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一个令人过日难忘的特写镜头,再现出了日本妇女的民族性格。日本的女性,温柔多情,善良谦恭,有许多美德。徐志摩选择美好的事物,运用形象的比喻,热情地赞扬了她们。诗人把妙龄少女低头道别的羞怯姿态,比作一朵在凉风中摇曳多姿的水莲花。以花喻人,并不新鲜,但在这里,水莲花洁白素雅的形象同美丽纯真的少女形象,相互映衬,给人以美感。“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这看似平淡的诗句,却写得真切传神,在重叠反复的字行里,读者可以听到那女郎缠绵不尽的情话,看到了她那眷怀依恋难以割舍的感情。诗人用富于表现力的笔,绘声绘影地描绘了一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成功地抒发了一种恨别伤离的情绪。徐志摩说过:“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落叶》)他善于通过一个新颖的比喻,或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小的场景,表现一缕情思,一点感情的波澜。他的抒情诗轻柔细腻,从不做作,诗歌中的情感,像“颜色化入水”,和谐而自然,较好地体现了“新月诗派”诗人的创作风格。
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不仅表现在它丰富深厚的抒情内容上,而且还应该表现在声律上。节奏感和音乐美是诗的生命,一首诗就是一支完整的乐曲。抒情诗应该用它音节的波动性和美妙的旋律,引起读者感情的颤动。《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一首柔和多情的抒情曲,它以长短相间的诗句(第一、三、五行短旬,二、四行长句),平仄搭配的音节,把一种普通的离别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第一、二句节奏轻微起伏;第三、四句“珍重”一词反复运用,并且对立而又统一地创造出“蜜甜的忧愁”,体贴入微,缠绵悱侧;第五句是日本女郎语言的直录,令人有如闻其声之感。
整首诗以四字的短行收束,音调浏亮,余音不绝。徐志摩在《诗刊放假》一文中指出:“一首诗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部分的部分相连,部分对全体有比例的一种东西;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的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称与流动。……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诗的真正的趣味。”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中是实践了重视音乐美的主张,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诠释着对新诗建筑美的独特理解。在徐志摩的诗中,有着最具魅力的自由性与洒脱性,自然万物的力量与美在它们那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朱自清: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