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娱乐 耶稣磔刑

耶稣磔刑

《耶稣磔刑》是德国格吕内瓦尔德创作的一幅油画,创作于约1512~1515年,创作于约1512~1515年。该画作描绘就是耶稣受刑时的场景,他用细致的手法描绘基督全身受到暴力摧残的伤痕,为了强调基督的牺牲,他不单将体形放大、减少人物,并刻意勾画出基督临死前的痛苦,以极为简单的架构,让悲伤的气氛凝聚不散的悲剧场面。
中文名
耶稣磔刑
类型
油画
作者
格吕内瓦尔德
目录

基本介绍

《耶稣磔刑》是描绘耶稣受刑时的场景,耶稣的脸孔由于临死前的痛苦而变了形。可是右边的施洗约翰却一手拿着摊开的、上载着神的启示的书,另一手指着耶稣,在他的嘴边还写上一行文字,表示在说话:“他(指耶稣)要胀大,而我(指约翰自己)将缩小。”

这使人十分费解。而且形象大小悬殊,又颇有图解味道。左边是马利亚与约瑟,地上跪着的是抹大拉,她们发狂似地在痛哭着。这里充满着善良人物的悲痛欲绝与苦难遭遇者的死亡恐怖。如果把这些人物看作是格吕内瓦尔德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悲剧的集中写照,那倒是不以为过的。

背景介绍

这里要鉴赏的即是后一幅祭坛画上的内外三幅之第一面一幅。我们先了解一下画家的不可思议性:格吕内瓦尔德生在德国维尔茨堡,其生年在各种资料上众说纷纭,因而只能大致划定在1470~1475年间;而其卒年则较为一致,是1528年。

格吕内瓦尔德(Grunewald)这个姓名,是17世纪一个传记作家根据错误的来源杜撰出来的。他的真正姓名,据画家自己作品上的签名M.G.n.以及16世纪遗留下的有关文件证实,应为马西斯·哥特哈德(Gothardt)。其次是他的生平资料很少,仅凭一些片断史料,得悉他先后在阿萨凡堡、美因河的法兰克福、曼泽等地工作过。大约在1509年升任为宫廷画师,后又受聘为美因兹大主教亚尔伯特的宫廷画家。1526年,因他和农民起义有某种瓜葛,或者至少有同情革命的倾向,被解除职务。1528年8月死于哈雷。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路德教派的小册子和文件。

虽然这位画家对社会与政治如此激进,可是在他的绘画里并未得到足够的反映。有些画面所出现的形象极富幻想性,有的甚至是一种病态的形象。伊森海姆三叶式祭坛画上的形象就有上述特点。在这幅祭坛画上,他一共完成了:《耶稣磔刑》、《耶稣复活》、《受胎告知》等几个宗教性场面。

作者介绍

马提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Grunewald,1470?-1528?年)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家,与同时代的丢勒、荷尔拜因齐名。格吕内瓦尔德擅长在绘画中赋予色彩以悲剧性的笔触,具有震撼的表现主义因素,对20世纪的表现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格吕内瓦尔德的作品以及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鉴赏评价

格吕内瓦尔德在色彩处理上也与德国其他画家不同,他喜欢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追求暗中的闪光,有点象中世纪色彩玻璃画。画上的鲜血,以及站着的约翰服装上的红颜色,在虚幻而神秘的光色对比中,显得十分触目,给人以一种惊恐感。从形象与色彩的夸张性处理上,我们感到画家似乎在力图以最有效的艺术感染力来加深观众的视觉印象,以激起观众对时局的联想。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因为这幅《耶稣磔刑》是祭坛三叶画的中央部分,其余的拼板上,都与这一幅真实的酷刑场面不同。这座祭坛画,除上面中央一幅外,是由两幅大拼板画、六幅小拼板画和一幅圣幛组成。圣幛是一件着色木雕(木雕是由斯特拉斯堡的雕塑家尼古拉乌·哈格纳埃于1505年所作)。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