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新宋

《新宋》是一部穿越题材的历史小说,作者阿越。这部小说基本是开宋穿小说之先河,宋朝穿越小说中的扛鼎之作。《新宋》描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石越回到北宋,出场的主要人物数十个,其中既有史籍上确有其人者,也有完全有作者虚构的,每个人都有鲜明、丰富而深刻的性格,主人公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这场改革还有更深层的缘由,这是人类文明第一次站到了近代社会的门槛前。
类型
历史穿越
作者
阿越
发行/播出时间
2004年05月20日
资源网址
http://wenxue.iqiyi.com/book/detail-18l2hvfjih.html
目录

角色介绍

石越

现代历史系毕业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被传送至北宋熙宁二年,从此开始他传奇的一生,按当时实际年龄算,他二十一岁。石越天性谨慎,不喜欢冒险,表面随和,不喜抗争,但是骨子里却有着相当的固执性格。总体来说有着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性格,但又绝对的理性与现实。

王安石

北宋著名的改革家,一生以孟子自喻,期待能够凭自己的力量把宋朝带向一个富强的道路上,但是在历史上终以失败告终。史载说他聪明过人,性格倔强,不太喜欢修饰自己的外表。他当上宰相后一意以征诛之术(把不满者赶出朝廷)来推行自己的新法,却相当的不注意吏治,过份看重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加上他是南方人,在新法实行中并没有考虑到北方人的利益,因此种种原因综合作用,让他走向了无可避免的失败。在熙宁二年的时候,他五十岁,任参知政事。这个“拗相公”对石越的观感相当的复杂,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自信,让他认为石越总是在妨碍他推行新法;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正视石越的许多过人之处。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王安石是最有可能与石越有许多共同语言的人物,但是造物弄人,以王安石的性格加上两人的政治地位,让两人的关系显得并不那么乐观。

司马光

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而名留史册。但在当时,他却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虽然身为王安石的好友,但是一方面在学术上,他是“史学派”的领袖,与王安石的“经术派”相对立;另一方面,他是北方士子中洛派和朔派共同的领军人物,与王安石所代表的南方派相对立;而在政治上,他有着保守的立场,虽然他亦表现出改革政治的倾向,但是他的所谓改革却是更注重于人事而非制度,甚至他在最后疯狂的拒绝任何制度上的改革。在王安石当权后不久,他被贬往洛阳,任西京留守。在熙宁二年,司马光五十二岁。因为保守派共同的困境,即对制度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只能纠缠于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来反对新法,因此并不受到皇帝的重视,直到石越出现后,保守派中所包括的温和改革派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和石越的政治盟友关系。但是司马光的生性严谨,让他终于不能和石越这个小他三十多岁的人成为好友,虽然他非常的佩服石越的才学与见识。

苏轼

北宋最为著名的文学家,在政治上则是当时蜀派的代表人物。蜀派是介于南方派与北方派的派系,因为地域的原因,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点也有北方派的特点。所以其代表人物苏轼的政治理念也比较折中,一方面反对王安石过于激烈的变革,希望在变革能够稳步推行,考虑到现实的状况;一方面也反对完全的保守,认为变革是在所难免与必须的事情。因为这种看似理性的态度,所以无论新党当政或旧党当政,苏轼总是不能得志。在熙宁二年,苏轼三十四岁。他生性豪爽,达观,才华横溢,很年轻的时候就享有才名,却喜欢帮助年轻的读书人。他和石越私交良好,终其一生皆是石越是良师益友,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似乎并不能理解石越的手段。这是一个只能从光明面来理解事物的读书人。

赵顼

历史上北宋的神宗皇帝。但显然“神宗”这个谥号不足以表彰他在小说中的功绩,所以小说中并不称他为“神宗皇帝”,事实上他也有更为伟大光彩的谥号。这个年轻的皇帝是历史上非常有抱负的君主,虽然苛刻的史家也许会讥讽的称他“志大才疏”,而不少人也不不太公平的指责他立场不坚定。这个十八岁登基(或谓二十岁),三十六岁去世的年轻皇帝自一即位起,就一心一意想要励精图治。他无法忍受向蛮夷岁贡的耻辱,因此在他的治下开始了王安石变法的篇章。虽然王安石的政治地位并非一直很稳固,但在重重的压力下,新法也并没有因为王安石不在相位而被废除,对于新法他表现出了足够的坚定。这个年轻的皇帝,曾经立誓要恢复汉唐故土,继承宋太祖的遗志,但是一生的不得意终于让他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在熙宁二年的时候,他年仅二十岁。这个年轻皇帝的性格,有着急躁、刚决的一面,也有着对臣下优容的一面,总的来说,也是一个矛盾的性格。

王昉

王安石之女。熙宁二年时她年仅十六岁,这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虽然以她的经历来说,在当时也许为很多人所羡慕,但是对于她来说,却并不能够很简单的形容。原本的设计中,王昉是该与石越结为夫妻的,这个拥有超越时代思想的女子是为石越在这个孤寂的时代唯一能够进行交流的角色。然而在新版里,石越却取了桑梓儿为妻,而王昉则嫁给了桑梓儿的哥哥——桑充国。虽然桑充国不可谓无才华,不可谓无思想,然而桑本人终究只是一个标准的大宋士大夫。虽然满腔热忱一心为民,但其思想上某些固有的偏执导致了与石越分道扬镳。王昉超越时代的思想最终埋没于这个在这个时代看来十分优秀的人的身上。应该说,这是让很多人都一直无法接受的改变。

楚云儿

碧月轩的著名歌妓,石越最坚定的追随者之一。对于石越,她有着极深的感情,而且她也是石越最初认识的女孩子之一。但是二人的地位实在过悬殊,虽然都可能发生,但在第一卷中,发生的事情有限……这个女孩骄傲而自卑,温柔解人却又能用淡淡的笑容拒人于千里之外,久历风尘却又不可救药的执着于真正的爱情。

内容介绍

第一卷十字

熙宁二年,登基不到两年的宋朝皇帝赵顼大胆启用了“负天下之望三十年”的王安石,准备开始他雄心勃勃的改革,以应付宋朝建国一个世纪后日积月累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难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场改革还有更深层的缘由——这是人类文明第一次站到了近代社会的门槛前,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就在这个冬天,一个来自900多年后的历史系学生石越,来到了这个世界。

在经历过短暂的适应之后,无论是出于使命感,还是出于他对那个时代的感情,石越参与到了这段注定不同寻常的历史当中。

借助着他多出近千年的知识积累、天生的谨慎、对政治的敏锐,石越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历史的方向,去阻止宋朝这次应战的失败。

在最初的短短一年之内,他就用令人惊讶的智慧,迅速地复制了王安石的成功——甚至比王安石前三十年的积累做得更好。他“窃取”前人的诗词,博取文名,赢得立身之本;依附商人之家,出版儒学著作,借助朱熹至钱穆九百年间的学术成果,震撼学界;然后又拒绝皇帝的屡次征召,赢得名誉。他还向技术异常发达的宋人介绍近代科学基本理论,改进纺织机、活字印刷术,创办近代体制的大学……一举成为宋人眼中的学术宗师、不世出的天才。而他更刻意地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赢得了当时精英们的敬重。

但这并不是他的终点。

在求贤若渴的皇帝累次征召之下,石越终于开始了他的仕途。这个时候的王安石,为了树立新法的权威,正在大规模的驱逐异己,新党与旧党之间,正展开第一次激烈的冲突。如履薄冰的石越,只能在这夹缝中委曲求全。

幸运的是,命运并没有抛弃他。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他以后最重要的幕僚潘照临。在潘照临的辅佐下,石越试图选择第三道路。他既反对全盘否定新法,亦不愿意完全支持新法,并且竭力维持着与新、旧党重要人物的良好私交。在一次关于青苗法的争议中,石越初露峥嵘,他预料青苗法的利弊,无不应验;而对青苗法所进行的改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从此,石越真正获到了皇帝的信任,俨然成为赵顼在王安石之次的另一个选择。

然而,面对石越的杰出才能,官场中一股暗流开始涌动,石越被设计陷害,被迫离开大宋的权力中心汴京,出任杭州知府。在杭州,石越看到了在汴京看不到的机会,他开始了中国的“百年翻译运动”,并且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甚至创办海船水军。

而在汴京,熙宁七年灾难准时到来,王安石终于黯然辞相,新法遭遇重大挫折。北方的辽国更是准备趁火打劫……

第二卷权柄

辽国太子耶律濬与他的谋士萧佑丹很早就觉察到了宋朝的改变,并将石越视为巨大的威胁。萧佑丹借着石越的身世构陷石越是晋帝后代,有不臣之心。石越的政敌趁机大做文章。潘照临临危受命,游说得到富弼支持,移花接木让石越成为庆历党人石介之后,终于巧妙过关。但石越的红颜知己楚云儿却因此事牵连殒命。

宋朝内忧外患,最终被迫向辽国割地。赵顼深感屈辱,拜石越为翰林学士。

石越终于开始主导变法。在他的大力举措下,宋朝开始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改革官制,提高行政效率。因为无力单独对抗吕惠卿领导的新党,石越游说司马光等旧党大臣回京共同执政。新党与旧党在石越的润滑下,开始学习妥协。在海外,宋朝海船水军初战告捷,奠定南海霸权。

在石越的推动下,宋朝开始全面的军事改革。在实验中的兵器研究院突然发生爆炸,数十人殉难,石越开始反省自己是否拔苗助长,从此不再直接介入科技研究之中。他倡建忠烈祠与先贤祠,以激励忠义贤良,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

王安石之子王雱终于因为对石越的阴谋再一次失败郁郁而死,王安石因此心灰意懒,从此更加少问政事,而石越则开始雄心勃勃的开发湖广计划。在石越的建议下,宋朝开始废除持兵禁令,在湖广实行军屯先行的开发。在海外,依靠强大海船水军的支持,秦观、唐康在高丽大展拳脚,重压之下,高丽开始实施亲宋政策;薛奕的船队更是远至凌牙门,建立海外据点。

然而在大宋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阴影始终环绕金殿之内。赵顼的健康出现问题,宋朝亦出现内部矛盾。石越在权力斗争中受到猜忌与排挤,再次被迫离朝,出任陕西路安抚使。在富弼的建议下,石越一鼓作气,在陕西大展拳脚,积极推动地方性质的改革。虽然几次遭遇西夏人的暗杀与袭击,但借助他自己出色的帅才和军事改革的初步成果屡挫西夏的阴谋与军事进攻。

在军事上屡屡受挫之后,西夏的内部矛盾开始激化,宋军趁此机会向西夏用兵。激战之后,西夏已迫近亡国,不得不西迁,开创新的历史……

至此,宋朝终于收复了分裂近八十年的国土。宋人的自信心,亦因此开始膨胀。但是,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石越,却再次被卷入政治斗争的中心。他很快被解除兵权,并调回京师,仅仅担任一个被架空的枢密副使。而与西夏的数年战争之后,宋朝经济亦面临巨大的问题。吕惠卿却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利用宋人自信心膨胀的情绪,开始了他冒险的西南政策。石越一心想要保护的东西,依然危机重重。

第三卷燕云

自从熙宁十四年宋夏战争结束后,石越以震主之功,被架空闲置。石越本人虽然没有离开京师,但石系官员纷纷被打压、调出权力中心。皇帝一方面在改革上信任吕惠卿,一面也重用文彦博、司马光等旧党大臣,实行“异论相搅”的制衡之术。吕惠卿为了树立自己在新党与朝廷中的威信,迎合自宋夏战争结束后宋朝内部盲目自大的舆论风向,大力在南方“蛮夷地区”推行所谓的“熙宁归化”政策,试图将过去的羁縻州县的部族,变成正式的编户齐民,以达成所谓“开疆拓土”,增加国家纳税人口的目标。

其实,持续时间数年的宋夏战争已经让宋朝的国库耗空。然而为了巩固收复的灵夏地区,宋朝汲取了太宗时的教训,在灵夏地区一方面依然保留重兵驻守,一方面对当地民众怀柔,同时强制将地方豪强迁往汴京居住,以免税政策吸引边疆移民,并且有计划地将裁掉的军队连家属一起安置在灵夏重要地区屯边,以求在短时间内消除西夏的影响,巩固在灵夏的统治。

与此同时,吕惠卿的交钞措施使得因大战而虚弱的宋朝雪上加霜,经济一度混乱。为了维持在两北的开销,宋军在益州的军费开支,几乎全部由益州路民众负担,而滥发交钞更加重了益州民众的负担,许多民众竟沦为“盗贼”。

为了对付吕惠卿,石越出奇兵推荐王安石为观风使,迫使吕惠卿接受,但王安石却拒不肯复出。吕惠卿通过手腕再次暂时稳固相位,并且借唐康案等事件与石越进行政治交易,石越亦有自己的打算,双方达成妥协。石越利用自己在西军中的影响力帮助吕惠卿赢得经略使的人选。文彦博因此辞枢密使。

而皇帝也在此时染病,并且出现不治之症。因太子年幼,雍王赵颢觊觎皇位。赵顼又因高太后宠爱赵颢而有猜忌之心。文彦博、司马光因为石越与吕惠卿进行的政治交易,对石越更生警觉,二人决心抛弃前嫌,重新请王安石复出。

石越与范纯仁决心合作。另一方面,王安石因为被司马光感动,也决定复出。在石越指使下,石系的蔡京率先向吕惠卿发难;而吕惠卿派往益州的亲信陈元凤,在益州背叛吕惠卿,投入范纯仁门下,令吕惠卿腹背受敌。为了自保,吕惠卿与舒亶更加疯狂,司马康竟因受刑而死于狱中。病中的皇帝闻讯震怒,令吕惠卿待罪,舒亶贬流。

而北方的辽国,因为一系列国内外问题,也准备向宋朝进行军事冒险。雪上加霜的是,在外忧内患之中,极度失望的皇帝赵顼病逝了。雍王赵颢终于没有按捺得住,发动宫廷政变,却被石、马、王联手挫败。皇帝留下遗诏,由高太后垂帘听政,并设置了六位辅政大臣,互相制约。石越以天才的谋划,取得了王、马二人的支持。先后推出封建南海与发行盐债等非常规举措。历经几年的努力,在石、王、马三人的合作下,宋朝终于平稳地度过危机。

正当石越一心实现自己富民强国的理想之时,辽国发生政治巨变,卫王萧佑丹死于一场阴谋,军事冒险主义在辽主耶律浚的支持下终于成为主流,在耶律信的指挥下发动了对河北平原的入侵。而司马光与王安石却相继去世,临危受命的石越再次领兵出征,一场决定宋朝与石越本人命运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作者介绍

基本介绍

阿越,湖南人,原名罗煜。1980年生,理工科毕业,后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院(即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动笔撰写《新宋》,历经数载,完成《十字》、《权柄》、《燕云》三部。阿越的作品思想深刻,文风严谨,于真切翔实的历史氛围中创造出想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

作品列表

新宋第一卷《十字》(已作为实体书出版)

新宋第二卷《权柄》(已作为实体书出版)

新宋第三卷《燕云》(已作为实体书出版)

获奖记录

2008年11月到2009年6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下,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和中文在线共同举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对近十年的网络文学进行了全面盘点,《新宋》荣获十佳优秀作品。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