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张道藩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人(城关镇),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著名文艺理论家。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其代表作品有《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晚年,张道藩在台北写过一本回忆录《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一首题画诗有“红云出岫非有意,落叶归根实有情”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难舍之情。
中文名
张道藩
别号名称
卫之
出生日期
1897年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
毕业院校
伦敦大学学院
去世日期
1968年
职业职位
台湾立法部门院长
代表作品
《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
主要成就
成立中国文艺社
目录

人物简介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当局立法机构院长。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他自幼发奋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小学毕业后到天津一个族叔家里。

主要经历

1916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19年底西渡英国,凭著一身才气,于1921年入伦敦大学学院美术部就读。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922年冬在伦敦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为国民党伦敦支部负责人。此次来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后进英国维多利亚公园学校、克乃佛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巴黎最高美术学院深造。

留学期间,张道藩结识了陈立夫等人,在认识陈立夫不久,张道藩即加入国民党,并终身与陈保持着密切联系。1926年2月,张道藩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婚,收养一女。

张道藩加入国民党后,逐渐成为CC系骨干人物。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4-1930.10.18),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大会”选举事务副总干事,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中央政治学校校务主任,教育长,中央宣传部长,海外部长,第一届“立法委员”。长期从事官办文化教育事业,参与控制国民党文宣与党务系统。

1932年与叶楚伧等成立中国文艺社。1934年组织公余联欢社话剧团。翌年创办国立戏剧学校,兼任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副主委。

1938年于武汉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又兼任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南京市文化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中央训练团民间艺术训练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组织成立“国际文化合作协会”。

1946年,张道藩母亲逝世,他回乡料理丧事,他将夫人苏珊安排在云南曲靖(距盘县120多公里)住下,只身一人回家。在治丧期间,遍访亲朋好友、地方名宿,声明不收丧礼,对推辞不掉的亲朋丧礼金,在离开时亲自造册,全部捐献给了学校作教育之资。他母亲出殡那天,所过之处路人皆馈赠一人两个月饼。

赴台后,于1950年奉派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参与策划推动国民党改造工作,继任CC系首领。创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兼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中华日报》董事长。

1952年10月当选“台湾立法部门”院长,主持院务近10年。不时支持CC“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问政,制衡陈诚“内阁”,多次遭院内团派“台湾地区民意代表”攻讦。

1956年4月19日,奉蒋介石之命,以“台湾立法部门”院长身份访问日本,并参拜靖国神社。

1961年因电力加价案而辞职。1965年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会副董事长暨文艺创作奖审议委员会召集人。

1968年6月病逝。号称“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家”。

主要作品

张道藩不但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人物,而且也是民国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著有《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

晚年,张道藩在台北写过一本回忆录《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一首题画诗有“红云出岫非有意,落叶归根实有情”的诗句,表现了他对故乡的难舍之情。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