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丘哲

丘哲(1885~1959年),原名竞荣,字映芙,曾用名引夫、独放、闽生等,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丘哲在学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倾向革命,立志挽救中华,后加入同盟会、参加多次起义活动,起义失败后仍然往返香港、南洋等地,筹集经费,支持革命,并在印尼等地组织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
中文名
丘哲
别号名称
竞荣
出生日期
1885年09月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省漳州市
毕业院校
日本早稻田大学
去世日期
1959年01月05日
代表作品
《断金零拾》
目录

人物简介

丘哲(1885~1959年),原名竞荣,字映芙,梅县松口镇坑美村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丘哲幼随父读书,12岁便能熟读《史记》、《左传》等书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梅州务本中学堂(今梅州中学),一年后转读松口初级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松口公学教员。

丘哲在学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倾向革命,立志挽救中华。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谢逸桥、温靖侯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次年,参加孙中山谋划的饶平黄岗起义。事败,回松口与谢逸桥等开办松口体育学堂,把学堂办成为宣传同盟会政治主张、训练骨干人才的场所。他利用松口公学任教的机会,在松口镇开设“公裕源”米店,作为同盟会秘密联系的据点。宣统元年(1909),赴香港与梁鸣九、谢良牧等筹设革命的秘密机关,联络同志,运送武器,经常往来于广州、香港之间,谋划武装起义事宜。次年春,参加黄兴为首的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后返回松口。次年,由香港转赴广州,参加黄花岗之役。失败后仍往返香港、南洋等地,筹集经费,支持革命,并在印尼等地组织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不久,回国参加光复潮州之役。

民国建立后,丘哲因对革命有功,被派往日本公费留学,补习日文。二年后,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时袁世凯阴谋称帝,丘哲深表愤慨,在日组织学术研究会,联络志士,进行反袁活动,创办《民锋》杂志,自任主编,撰文讨袁,被日本警视厅扣押。后经留日学生及侨领多方设法营救,才得以获释。

民国6年(1917),丘哲从日返沪,转赴福建漳州,出任漳州警务处长。后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收复广东后,丘哲任广东省金库主任,后调任广东省银行行长。由于陈炯明叛乱,他不愿与陈炯明合作而离任去上海,在沪开办启智书局和启智印刷公司,发行《自卫》杂志。民国16年(1927),邓演达在莫斯科函约丘哲与黄琪翔同赴欧洲考察农民、工人生活,研究土地问题等。游欧两年后,经美返国,在上海与邓演达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当时,邓演达在南京被蒋介石杀害,丘哲极为愤慨、悲痛,决定继承邓演达之主张,坚决进行反蒋活动。民国22年(1933),十九路军在福建反蒋,组织人民政府,丘哲出任人民政府经济委员等职。反蒋失败后,回松口,倡议把辛亥革命前同盟会的秘密机关“公裕源”米店改建为松口图书馆,以纪念同盟会及辛亥革命烈士,得各界人士赞助。落成后,丘哲自任馆长,并撰文立碑志其事。

抗战前夕,丘哲去香港,与章伯钧、彭泽民等共商恢复革命组织,响应中共号召团结抗日的“八一”宣言,并征得在德国的黄琪翔同意,于是年冬,在香港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抗战开始,丘哲经常与周恩来、叶剑英以及各党派人士往来,共同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等错误主张。丘哲还与黄炎培等组织“统一社”,主张民主、团结、抗日。并与章伯钧等创办《前进日报》。后来,丘哲为发展南方盟务及协助筹办《光明日报》前往香港。1945年春,在梅县召开的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民盟东南干部会议”副主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副主任、香港《人民报》董事长、香港达德学院董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农林厅厅长、民盟南方总支副主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广东省主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副市长、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副省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丘哲在各部门任职期间,积极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联系各党派、各界人士、海外和港澳同胞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1957年,丘哲被错划为“右派”,撤销了一切职务。1959年1月5日病逝,终年72岁。1979年落实党的政策,改正了对丘哲错划的右派,恢复了他的名誉。

主要经历

晚清时期

1885年生,年幼时随父在福建漳州读书,12岁便能熟读《史记》、《左传》等书籍,在学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倾向革命,立志挽救中华。

1896年返回原籍。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考入梅州务本中学堂(今梅州中学),一年后转读松口初级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松口公学教员。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谢逸桥、温靖候介绍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力图推翻满清统治;

1907年间,参加孙中山先生在越南河内策划的饶平黄岗起义;事败,回松口与谢逸桥等开办松口体育学堂,把学堂办成为宣传同盟会政治主张、训练骨干人才的场所。他利用松口公学任教的机会,在松口镇开设“公裕源”米店,作为同盟会秘密联系的据点。

1909年(宣统元年),赴香港与梁鸣九、谢良牧等筹设革命的秘密机关,联络同志,运送武器,经常往来于广州、香港之间,谋划武装起义事宜。

1910年春,参加黄兴为首的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后返回松口。

1911年,由香港转赴广州,参加黄花岗之役。失败后仍往返香港、南洋等地,筹集经费,支持革命,并在印尼等地组织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9月,回国参加光复潮州之役。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建立后,丘哲因对革命有功,1912年被派往日本公费留学,补习日文,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时袁世凯阴谋称帝,丘哲深表愤慨,在日组织学术研究会,联络志士,进行反袁活动,创办《民锋》杂志,自任主编,撰文讨袁,被日本警视厅扣押。后经留日学生及侨领多方设法营救,才得以获释,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7年(民国6年),从日返沪,转赴福建漳州,出任漳州警务处长。后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收复广东后,任广东省金库主任,后调任广东省银行行长。由于陈炯明叛乱,他不愿与陈炯明合作而离职去上海,在沪开办启智书局和启智印刷公司,发行《自卫》杂志。

1927(民国16年),邓演达在莫斯科函约丘哲与黄琪翔同赴欧洲考察农民、工人生活,研究土地问题等。游欧两年后,年经美返国,在上海与邓演达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当时,邓演达在南京被蒋介石杀害,丘哲极为愤慨、悲痛,决定继承邓演达之主张,坚决进行反蒋活动。

1933年(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福建反蒋,组织人民政府,丘哲出任人民政府经济委员等职。反蒋失败后,回松口,倡议把辛亥革命前同盟会的秘密机关“公裕源”米店改建为松口图书馆,以纪念同盟会及辛亥革命烈士,得各界人士赞助。落成后,丘哲自任馆长,并撰文立碑志其事。

1934年3月21日,临委会负责人在香港举行临时会议,决定按邓演达的主张继续战斗。图二为与会者合影,前排右起:杨逸棠、郭冠杰、余心清、章伯钧、李健生(章伯钧夫人)、谭芝轩(彭泽湘夫人);后排右起:杜冰坡、张文、黄琪翔、彭泽民、丘学训、丘哲、彭泽湘(余心清、张文是当时临委会所联系的人士)。

抗战前夕,丘哲去香港,与章伯钧、彭泽民等共商恢复革命组织,响应中共号召团结抗日的“八一”宣言,并征得在德国的黄琪翔同意,于是年冬,在香港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抗战开始,丘哲经常与周恩来、叶剑英以及各党派人士往来,共同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等错误主张。丘哲还与黄炎培等组织“统一社”,主张民主、团结、抗日。并与章伯钧等创办《前进日报》。后来,丘哲为发展南方盟务及协助筹办《光明日报》前往香港。

1945年春,在梅州召开的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民盟东南干部会议”副主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副主任、香港《人民报》董事长、香港达德学院董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以后

建国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农林厅厅长、民盟南方总支副主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广东省主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副市长、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副省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年,丘哲被错划为“右派”,撤销了一切职务。

1959年1月5日病逝,终年72岁。

1979年落实党的政策,改正了对丘哲错划的右派,恢复了他的名誉。

主要作品

《断金零拾》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破坏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不久,汪精卫又反对共产党,与蒋合流。邓演达乃由武汉到莫斯科,与宋庆龄、陈友仁联合发表宣言,斥责蒋、汪叛变革命的罪行。随后邓演达到德、法、奥、匈等国考察,并函约丘哲、黄琪翔赴欧洲考察农民、工人生活,研究他们的土地分配情况,为中国革命战争搜集有益的参考资料。丘哲游欧时,与邓先生函电往返,共论国内外局势和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见解。

解放后,丘哲曾将此次游欧时与邓先生的通信,编成《断金零拾》一书出版,取“二人同心,其义断金”之意,以为纪念。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