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是酷暑好去处,清凉金湖荷花荡。
金湖以荷花闻名于世,金湖荷花荡总面积22.4平方公里,荡内碧绿的荷叶连绵无穷,多彩荷花竞相绽放,不时送来阵阵清香。共有荷花300多种,基本上囊括了世界精品。观荷园里还种植了很多珍品名品,像红领巾、大红袍、观音莲、牡丹荷等。这些名贵品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世和故事,例如观荷园里的太空莲,它是种子的时候曾到太空里遨游过。每年夏季来观赏荷花的游客有近100万人次。
历史渊源
荷藕,作为一种观赏、食用水生植物,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全身是宝:藕、莲蓬既是清香嫩脆的水果,也是美味佳肴;荷叶清香防腐,是食品包装的“保鲜袋”,也是多道名菜的佐餐配料。尤其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历来是众多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和赞誉对象。
荷花荡以其特有的人文背景,展现诱人的风姿。唐朝宰相魏征在这里的东至庵留下墨宝,新加坡佛界大法师曹常恒在此出家,宋代诗人苏东坡中秋节行舟夜泊于此,把酒赏月,兴致所遣,留下“横荡桥与青山庙”、“斩龙河”、“千年古刹西安寺”、“东至和尚直川”“凤凰墩”、“坛子精”、“鸡鸣荡”和“水满赈州府”等故事。
电影文化
荷花荡的动人的美景也同时吸引了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拍摄,电影《荷都之恋》以金湖万亩荷花荡为取景地,故事梗概为一位自驾采风的南京“文艺范”方雨邂逅湖边写生的当地姑娘苏荷,良人美景下,方雨动了心,一场爱情争夺战由此拉开,剧情波澜曲折,结局出人意料。
景点风光
荷花荡内已建成荷花仙子广场、仿古牌楼、曲桥观荷、百荷观赏园、风车木屋、咏荷碑廊、葡萄长廊、燕来居宾馆、水上餐厅、观荷通道、赏荷桥、观湖楼、青山寺、西安寺等景点。
万亩荷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景区大门是高大、典雅的牌楼,上面的“荷花荡”三个大字是金湖籍在荷花荡“西安寺”出家、现任新加坡佛教协会会长曹常恒大师亲笔题写的。过了牌楼,沿路前行就是高邮湖湖堤,走在高邮湖湖堤上,右边停泊着很多鱼船的是避风港,左边是连绵成片的荷花塘。
这里地处高邮湖西北侧,地理位置偏僻而幽静,在火红的战天斗地年代,横桥人民肩挑手推,将万亩的湖荡浅滩联圩而成种植水田。近年来在这片广阔的湖荡中种植了品种多样的荷藕,每到夏季,风卷荷叶,绿坡阵阵,荷花出水,清香四溢,形成一处绝妙的自然风景区。
荷花荡的中心广场耸立着一尊汉白玉“荷花仙子”雕塑,这里有着一段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在隋代,高邮湖西有一位姓何的老秀才,不惑之年添了个女儿,起名“荷花”,爱如掌上明珠。一晃17年过去,荷花出落成为一位相貌出众的姑娘。求亲说媒的几乎踏破了门坎,但荷花姑娘总是不肯应允。原来荷花心中已经有了如意郎君,叫“秦廷”。两人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老秀才见他俩郎才女貌倒也十分般配,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并准备筹办婚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此时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见这一带女子长得特别漂亮,于是就下令广征美女,充实后宫。这荷花恰在应征之列。临别之时荷花与秦廷抱头痛哭,难舍难分。荷花赠他丝带,秦廷赠她玉笙,以此作为信物,誓不相负。入宫之后,隋炀帝见荷花天姿国色、美貌绝伦,龙颜大悦,册封她为“芙蕖贵妃”,还特地为她修建一座宫殿,取名“莲藕宫”。可荷花姑娘天生高洁,不愿享受荣华富贵,更不肯攀龙附凤,整日里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只是想念秦廷。
御幸之日眼看就要到来,荷花无计可施,决心以死相拼。想到这里心情倒平静下来,朦朦胧胧的睡着了。梦中好像见到一位老婆婆对她说:“芙蕖贵妃,我送你一件衣衫,你穿上之后,那昏君就不敢靠身了。”荷花醒来一看,身边果然有一件绿色衣衫。她穿在身上正好合身。原来送衣衫给她的那位老婆婆就是观音菩萨。当晚隋炀帝御幸莲藕宫,见美人躺在床上,十分欣喜,连忙扑上去宽衣解带。谁料想荷花浑身长满针刺,扎得昏君嗷嗷直叫,龙颜震怒,立刻将荷花打入冷宫。荷花被打入冷宫后受尽折磨。再说这一年秦廷借赶考的机会,进京来探望荷花。听人说荷花身上长刺,已被打入冷宫。秦廷将信将疑,心想她就是浑身长刺,我也要娶她为妻。这一天他扮成一个送柴的杂役,偷偷混进皇宫。深宫内院房舍连片,到哪里去找荷花呢?正迟疑之间,忽听有人吹奏玉笙。声音悲伤哀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秦廷循声前去,果然见到了荷花。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诉说离别之苦。此时荷花身上的针刺也随之脱落了,两人真是又惊又喜。谁知正在逃走的时候,他们不幸被卫兵发现了。秦廷可怜被活活打死,荷花呼天抢地痛不欲生,也一头栽入水池中以死殉情。荷花死后。水中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人们就称它叫“荷花”,也有人称“芙蕖”。玉笙落入水中变成了藕,绿色的衣衫变成了荷叶。秦廷死后变成了一只昆虫,就是现在的“蜻蜓”。每当荷花出水的时候,它总是恋恋不舍,在荷塘里飞来飞去,久久不肯离去。大家看到的,就是传说中荷花姑娘的塑像。
“荷花仙子”广场不仅可怀古思幽,更是观景佳处。这里白天可观荷、拍照;夜晚则能赏月、歌舞,是整个景区的中心。站在广场上,微风拂面,闻清香阵阵,沁人心脾。如果是月光如银的夜晚,你可听见蛙声如潮。对酒赏月,浮光耀银,思绪万千,真是“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万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两旁是咏荷碑林,大家请看:路右边的一条碑廊上,镌刻的是由著名诗人赵恺先生撰稿,本县书法家周思民先生题写的《荷花荡记》。文章历数古荡千年苍桑,细说水乡万种风情,堪称文情并茂,诗书双绝;路的左边,则是本地一批文人墨客题写的数十幅咏荷诗文墨宝,表达了水乡儿女对自然风光的深情赞誉。
在广场的东南角有一个四角凉亭,那就是“碧荷亭”。栏杆两侧竖写着宋代大诗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登亭观览,万亩荷田碧波滚滚,万朵荷花姹紫嫣红,感受的不仅是赏心悦目的满眼绿色,还有沁人心脾的荷香清风。
离开荷花仙子和咏荷碑廊,沿着长廊向南,我们先来看两侧耸立的风车、木屋,是否具有农家风情?再看这座古朴的圆木拱桥,它叫赏荷桥。
过了桥,我们眼前的这一大片荷田叫“观荷园”。据统计,目前世界上荷莲品种共有一千种,而我们这个“观荷园”就栽培了国内外名贵品种30多种。您看洁白如雪的是中美友谊荷,红艳逼人的是红领巾本地红,还有玫瑰红、黄色、白色的睡莲等,竞相开放,五彩缤纷,让人留连忘返。
长廊是荷花荡景区中心道路,路的上方建有1400米长的乳白色荷荡长廊,主要栽植葡萄和紫藤,青枝绿叶形成了一条绿色通道。人在廊中,凉爽舒适。长廊宛若一条绿色长龙穿行于荷花荡中。北侧的曲桥凉亭叫“望月亭”,是为了纪念苏东坡来此中秋赏月,登舟夜游而建的。它也是人们赏荷纳凉,消暑解乏的地方,坐在亭上,微风吹过,荷香阵阵,荷叶依依,认人不知不觉地融入荷花荡美妙的风光中。
沿长廊继续向前走,右旁的这一路白色长桥,将引导游客继续进入荷花荡的怀抱。登临前面依次排列的五个形态各异、静卧在万倾碧波上的红色亭台,再去细听荷花荡神奇的传说:
甓社亭高邮湖原名叫甓社湖,相传在北宋仁宗年间的一天深夜,天色如墨,突然湖中一团亮光闪耀,有渔夫目睹一竹匾大的河蚌张开巨壳,露出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光芒四射,映照湖面如同白昼,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随即写下了“甓社湖中生明珠,淮南草木借光辉”的诗句,盛赞此事。如今人们在湖上有时还可看到这样神奇的场景。
鸡鸣亭古时候这里住着一对老两口,养着一只老母鸡,这只鸡三年没下蛋,三年后却生了一个很大的蛋。老太婆吃了这个头生蛋就怀孕生了个儿子,取名叫“鸡子”。儿子三岁时,老两口相继去世,这只老母鸡与孩子相依为命。热了老母鸡就用翅膀给他扇风,冷了就羽毛给他取暖。人们都说这只老母鸡是个神鸡,当地一个财主听说后就想抢来占为已有。神鸡对孩子说:“你把我杀了煨成汤,财主来欺侮你,你就把汤泼在地上,自会消灾脱难。”孩子还是不忍心杀它。后来财主真来抢神鸡,神鸡就啄他,财主不敢贴边。神鸡对孩子说:“财主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你赶快杀了我”。孩子不肯,神鸡就对着镰刀刎颈自杀了。第二天财主又带人来了,孩子就按照神鸡的说法,把鸡汤对财主一泼,立刻漫天大水,财主跑到哪儿水就淹到哪儿,最终财主被淹死了。孩子住的地方也长出了个大墩子,从此这个地方就叫“鸡母墩”。又因为这地方地势较高,夜晚的灯又能为高邮湖里的航船指明方向,所以又叫“鸡鸣荡”。
陈州亭这里还有个水漫陈州的故事。相传宋代以前,现在的高邮湖中坐落着一座名叫陈州的城市,府衙对面住着一家老两口,靠磨豆腐为生,生意十分兴旺。有一天,城里来了个疯和尚,说只要府衙前的石狮子眼睛发红,陈州城就会沉陷。城里人都不当一回事,认为石头做的狮子眼睛怎么会发红。恰巧这话被几个小孩听到了,以为好玩,当晚就用胭脂把石狮子的眼睛涂红了。第二天,老两口赶早起来磨豆腐,抬头一看石狮子的眼睛果然红了,非常惊慌,就收拾东西准备逃命。这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一口祖传的宝缸一定要带走。谁知水缸下面有一个泉眼,水缸一动,滔滔大水立刻汹涌而出,老两口拼命爬到缸里才算保住了性命。可是不一会整个陈州就被大水淹没了。水漫陈州后,百姓遭灾,皇上就派包拯来放粮赈灾,救活了无数百姓,后来老百姓在这里建起了陈州亭,以纪念包拯。这个亭子有两层,在一层顶部绘着八仙过海的壁画。沿阶梯拾级而上,凭栏四望,碧荷千顷,满目苍翠,心旷神怡,如同人间仙境。
凤凰桥原来这里有个很大的墩子,年长日久,水冲浪打,只剩下一个土坡了,传说这里曾有凤凰落在这里,故得名。古人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宝地引得凤凰来”。最右边的亭子叫“龙腾亭”,传说这里原是风水宝地,能出“真龙天子”,此话传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耳里,引得龙颜大怒。朱元璋急派军师刘基到此实地查看,果然见到“龙脉”,于是刘基请来72名工匠,历时72天,在“龙脉”上打下72口深井,又打造49把铁锹,费时49天在“龙脉”拦腰开挖出一条“斩龙河”,河成第二天,只见斩龙河里一片血红,“龙脉”被斩断,这才消除了朱皇帝的忌讳。虽然坏了风水,没出真龙天子,但是这里出了不少能工巧匠,闵桥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龙腾亭象征着闵桥人民生活富强、事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