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苏州公园

苏州公园又称苏州大公园,历经七十余年沧桑,虽经多次整修,仍保持了建园初期形成的法国式花园与中国自然山水交融的布局风格。位于苏州古城中心的公园路、民治路、五卅路、草桥弄之间,占地64亩,全年免费开放。南部以凡尔赛宫为主的法国式花园,北部以中国山水园林,亲水平台、芙蓉广场、模纹花坛、荷花景观,成为市民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门票参考
免费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公园路111号
开放时间
全年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公园路111号
目录

基本介绍

苏州公园历经七十余年沧桑,虽经多次整修,仍保持了建园初期形成的法国式花园与中国自然山水交融的布局风格。2001年,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全面改造,以改善环境、健全设施功能、适应城市建设之发展。

苏州公园位于苏州古城中心的公园路、民治路、五卅路、草桥弄之间,占地64亩,全年免费开放。

历史沿革

《苏州市志》记载:苏州公园“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园,俗称大公园。”考证公园渊源,可以推至春秋,原为春秋吴子城遗址,汉为太守署。唐宋又有增葺,该园已“春日民众可入游乐”。元末为张士诚王府,后焚毁,遂沦为荒地,称皇废基。翻阅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苏州地图,在梗子巷南有池沼,地较疏旷。时值西风东渐,遂有人建议在此建“市民公园”。一块日后在苏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闲地”开始引起了开明士绅的关注。“五四”运动后,各界人士倡议造一座包含图书馆、文物陈列室、会堂、音乐亭等科学文化娱乐设施俱全的公园。1920年,江阴旅沪巨商奚萼铭慨捐5万银元开始了筹建。先由苏州工专土木科学生测绘平面图,再交上海公董局法国园艺家若索姆规划设计。是年7月末,先在园中部荷池南建成一座城堡式两层、四面钟楼的图书馆(原吴县图书馆)。馆东侧临池为“东斋”茶室,西南角建西亭,园东南辟池名“月亮”,池边修廊,紫藤纷披,又植树4000余株。20年代城内外古典园林极少开放,公园被民众誉为城内唯一清静地。

荣誉及其他

老人介绍

据热心地方史志的虞立安老人介绍,民国15年(1926)时,他就见到公园已砌有围墙,墙的下部以青水砖砌成,约1米高,在它的上部装有铁栅栏,约0.5米高,铁栅栏均铸有细花纹,

围墙每隔三米左右即以花岗石砌一石柱,在西面沿五卅路向北至西竹堂寺(即今金城新村的南端)为界,东沿公园路至龙池庵(即今园林大酒家所在处),缩进,折而向西,北部因并未开发,仅沿石桥弄(现草桥弄)砌乱砖墙。

公园设计

由于当时大公园是聘请法国园艺家若索姆设计的,所以园墙并非传统的封闭式高墙,其旧貌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的《老苏州·百年历程》上册第88页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这种上铁栅、下砖砌的半开放式围墙。该照片所示园门是东南角的边门,门北高峙一座水塔,是为供应喷泉用水而建的(当时苏州尚无自来水),水塔之后的房屋就是公园管理处办公室。1937年,苏城沦陷,日军据园,驻兵养马,图书馆被毁,精美的铁栅栏也被日军拆去充作重制军械之用,这些都是日军在苏州暴行的罪证。至于封闭式的围墙,那是在抗战胜利以后才砌造的,不久前才加以改造。由围墙的变化也可反映对外开放虽几经曲折,终究是大势所趋。

1925年初建时的公园仅初具规模,只是园中峙立一幢建筑宏伟的图书馆(即此次公园改建以前的月季花坛处),东侧为东斋茶室,茶室北辟一小荷池,现儿童游乐场处是西亭茶室,园东南角有一面积较大的月牙池(现为公园会堂),其余都是荒地和孤冢。当初在公园南大门处栽植雪松时,挖出成堆的尸骨,后都被装入半米高的敞口骨殖甏里迁葬。

园内整修

1927年北伐胜利后,公园又得到整修,由苏州书法家蒋吟秋先生的嫡堂兄、时任公益局长的蒋靖涛主持,请颜文梁设计喷水池,图书馆北的荷池也着手开挖,又铺草皮植树,同年8月1日落成开放,轰动全城。。1930年,范云书被聘为公园管理处主任(原苏州农校园艺系主任),恢复了因故中辍的公园拓修工程,园内尚存的荒冢都被迁到郊外,但仍在东斋的东侧保留两座较大的坟墓,吴中保墓会立有碑石,可惜这两位墓主的姓名我也记不起了。图书馆北的荷池也在此时与东斋北的荷花池挖通相连。1931年,继续开凿北部池塘,植荷养鱼,栽植李根源所赠枫树200株,土山顶建四面亭一座,名民德亭。至此,后人徜徉了几十年的苏州公园大致建成。

《苏州杂志》曾发表一位苏州籍台胞的来信,说图书馆北部有荷花池原是“1.28”抗战中日日机丢炸弹炸成的大坑,这却是有错误的。大公园在1932年“1.28”战事和抗战中都未遭空袭,荷花池系人工开挖,地下也曾挖出不少骷髅,后均易地埋葬。池北小山丘就是挖土堆积而成,其上由寓苏的海宁人孙铁舟(曾任招商局总办)向钱大钧、夏斗寅募得两千元,建成一亭,张一(仲仁)书额“民德亭”,署名“民佣”,亭内布置了红木桌椅,悬挂吴湖帆等名人书画,可惜这些陈设在沦陷时都被日寇洗劫一空。

1927年北伐以后,在西亭北侧建成公园电影院,以放映国产无声电影为主,卖座常告客满,初开时规定男女两侧分坐,后遭人反对,才予以取消。电影院亦于沦陷时被毁。

建国后教育局接管公园。1953年6月,苏州市政府拨款数千元整修,在毁于日军炮火的图书馆原址建竹亭,北草坪辟为幼儿乐园,涵社改少儿阅览室,为当时市内面积最大的园林。此后公园结构屡经调整,但公园始终保持南半部花坛、喷泉的人工式,与北半部山水自然式中西合璧的规划布局。可以说,半个多世纪,苏州公园已经成为苏州市民的文化载体之一。

发展历史

改造工程以原中西合璧之特色为基础,保持原有拟凡尔赛宫为主的南部规则式、北部以中国山水园林自然式的布局手法,保留原有大树以及民德亭、裕斋等历史建筑;重点改建茶室、健身房、儿童乐园及四处大门等;全面调整绿化环境,运用植物造景;新建亲水平台、芙蓉广场、模纹花坛和两个地下车库;更新灯光、道路系统;疏浚荷池,恢复荷花景观。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体现时代气息,成为市民健身、娱乐、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