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商务 批发市场 茶叶批发市场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被称为“江南第一茶市”,茶市的茶商来自安徽、福建、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全国各大产茶区,这些茶商常年在市场上经营的占40%,有20%常年在外地大批量经营,相当一部分茶商奔波在往返茶产区—茶市—消费地之间其。其以规模庞大、品种齐全、销量巨大、购销队伍和销售网点遍布神州而成为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中的龙头市场。
所在地/隶属
安微省芜湖市弋江区蒋墩路与梅地亚大道交叉路口往西约190米
所在地/隶属
安微省芜湖市弋江区蒋墩路与梅地亚大道交叉路口往西约190米
目录

基本介绍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距芜湖市区19公里、繁昌县城13公里。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于1997年12月被原国家国内贸易部确定为国家级茶叶专业批发市场,1999年3月被原国家国内贸易局确认为全国首批八十一家重点联系市场之一;2002年10月被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评为全国首批争创“三绿工程”示范单位。

景点景观

峨桥茶市以其规模庞大、品种齐全、销量巨大、购销队伍和销售网点遍布神州而成为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中的龙头市场。1992年,王光英视察茶市后欣然题名为“江南第一茶市”。

峨桥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捷,沪(上海)铜(铜陵)铁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速、省道淮九公路贯穿全境,沿漳河而下可直达黄金水道长江。峨桥是个传统的商贸集镇,南宋时期即以初具规模,自明清以来,峨桥便有经销茶叶的历史,众贾云集,商埠繁荣,是区域性商贸中心。

改革开放后,县、镇政府采取一系列低门槛优惠政策,利用传统经销茶叶经验,培育发展茶叶市场,由露天集市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茶叶产品集散中心和批发销售中心,使这个“不产茶叶的茶叶之乡”以“买全国、卖全国茶”而享誉海内外。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王光英、回良玉、白立忱等曾亲临茶市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香港文汇报、台湾自立晚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茶市盛况。2004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交易会,并作为例会每年在峨桥举办一届。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自1991年以来,先后完成一、二、三期工程建设,累计投资达1.2亿元,现占在面积15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3.5万平方米,经营品种1200多种,日均商贾流量上万人次,峨桥及周边地区直接参与茶叶经营人数达3万多人,年交易量达3500万公斤,交易额逾14亿元。茶市的茶商来自安徽、福建、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大产茶区,这些茶商常年在市场上经营的占40%,有20%常年在外地大批量经营,相当一部分茶商奔波在往返茶产区—茶市—消费地之间。峨桥镇农民收入的7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茶叶经销,峨桥茶叶市场是峨桥人民及周边地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买全国茶、卖全国茶”是峨桥茶市的特色,茶市以茶叶经营为主,兼营与茶相关的茶包装、茶器具等系列产品。茶市的崛起,带动了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由茶叶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构成的茶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茶市积极探索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制开发出许多新品种,创造出一批知名品牌,如:“芪灵保健茶”获全国新产品发明银奖,由程思远题名的“中国野茶”连续三年被中央电视台指定为春节联欢晚会专用茶。与此同时,“梅地亚”、“德圣龙”、“朝阳”、“新泉”、“麒麟”、“绿地”、“绿源”、“兴乐”、“天山”等茶业公司生产的茶及茶包装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全国各地不仅设有大量的“峨桥茶庄”,也有各种名义的茶市分销公司,“峨桥茶叶一条街”不断涌现。峨桥茶叶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峨桥茶市已朝着集贸易、仓储、保鲜、包装、信息交流、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业国际大市场迈进。

峨桥人念的是“茶经”,茶业经济是峨桥的特色经济。近年来,峨桥茶叶批发市场近年来加强了硬、软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茶市的档次和品位,提升茶市综合竞争能力。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峨桥茶市将以“三绿工程”示范单位为契机,走特色品牌发展道路,打响绿色品牌。

以科研和新产品开发为先导,深层次开发茶叶系产品。实施茶市配套服务工程项目,建设一座现代化综合性茶业博览交易馆,融电子交易、信息、质检、茶文化展示、茶叶博览等于一体,推广现代化交易方式,规范市场管理,完善服务体系,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形成现代流通方式,开拓茶叶市场,繁荣农村经济。

荣誉及其他

缘起与发展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大体经历了露天集市——固定摊位市场——批发市场三个阶段。显示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广大农民投身市场经济的创造性才能。峨桥茶叶市场是由零担运乐段逐渐发展起来的,传闻从明清开始就有人从事茶叶运销生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使这里农民得以在流通领域大显身手。茶叶运销由过去的百把人发展到7个镇近万人大军,由肩挑、手提露天流动零星运销发展到汽车、火车、大批量经营;由本省购进、本地销售发展到15个省区,50多个市县,经营方式也由过去的小额零售发展成批零兼营,大笔成交。

199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扩建,以市场牵动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经过两年多建设,总投资近2000万元,市场日人流量上万人,1994年成交量750万千克,成交额突破3亿元,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达4000万元。其成交品种、规模、成交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成效与影响

1.引进新的机制,合力建设市场。采取单位、群众集资为主,银行贷款为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期实施,谁投资谁受益。使市场建设资金得到保证,建设一批出售一批,滚动发展,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2.鼓励不同层次,大力发展市场。峨桥乡对从事茶叶运销、加工的农民个体户热情支持,及时在集镇上辟出茶叶集贸市场,每年召开茶商座谈会,激发城乡个体私企参与茶叶加工流通,使市场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3.制订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市场。一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允许农民经营、从事长途贩运、开放城乡市场。多渠道竞争;二是税费从优,减免茶市建设经营初期各种税费1年。

4.拓宽信息渠道,合力搞活市场。在建设中注意把通讯交通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开通500门数字微波程控电话,近期拓宽公路,修建码头,增开长途汽车,方便茶商的经销活动。

5.发挥规模效益,努力开拓市场。茶市一头连接全国各大茶叶产区,一头延伸到各主要中心城市和茶叶集中消费地,并与国内其他茶市、集散地联成网络,形成“买全国之茶,卖全国之茶”的大流通格局。外地商贩也在峨桥茶市设立了“窗口”。经营方式已从现货零售批发扩大到大宗期货交易、委托加工、代购代销、联购分销、股份经营,通过大进大出大流通,调剂余缺,价格升降,存量调整影响辐射周围地区和市场。

6.峨桥茶叶市场培育和发展,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一是促进了乡镇企业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二是促进了“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三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五是带动周围农民进入市场,参与营销;六是促进了农村向小康目标的迈进,建一方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

规划与措施

峨桥茶叶市场的发展,尤其在硬件建设、服务手段、外部环境、管理方式和市场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今后治理和完善。

1.进一步加快茶叶市场建设步伐。着重加快市场的硬件建设,“八五”期间,计划再投资3100万元,建二期工程,分两期开发,力争“八五”期末建成交易额达8亿元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到2000年努力加快市场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科技、信息、管理等软件建设,同时着力提高人员素质,使茶叶交易额达10亿元,交易量3000万千克,农民从茶市获得的纯收入达1亿元,市场税费收入500万元;到2010年使茶叶交易额达15亿元,交易量达5000万千克,农民从茶市中获得的纯收入1.5亿元,市场税费收入800万元,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国第一茶市。

2.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机制。逐步改变工商管理部门独家的一元化管理为综合多元化管理,不断改善和优化市场外部环境,增强市场透明度,实现依法管理,守法经营,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3.进一步多渠道筹集市场建设资金。继续推行股份合作制,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筹措更多的建设资金。同时争取计委列项、报批,引进国家建设资金,加强市场硬件建设。

4.进一步优化市场机制,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一是因地、因时制宜搞好市场规范化建设,形成零售和批发相结合,专业和综合相配套,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相融合的市场体系;二是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民进入市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是提供技、工、贸优质服务和信息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参与集团承包;四是建立一支经纪人队伍;五是制定统一市场管理规章。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