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人物 李政道

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美国华人,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他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李政道主要对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进行研究。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中文名
李政道
外文名
Tsung-Dao Lee
出生日期
1926年11月24日
性别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江苏苏州
出生地
上海
星座
射手座
生肖
毕业院校
芝加哥大学
职业职位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等
主要成就
2007年日本旭日重光章,1977年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1995年中国国际合作奖
目录

主要经历

1926年,出生于上海。

1943年,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

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6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年-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70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1984年,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1986年,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1986年,任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88年,任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97年-200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90年,成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主要作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学术论著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BirkhauserBostonInc》《宇称不守恒三十年》《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李政道文选》《GordonandBreach》《科学与艺术》《物理的挑战》

获奖记录

▪2016中华文化人物(获奖)

▪2015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获奖)

▪2000纽约科学院奖(获奖)

▪1999教皇保罗奖(获奖)

▪1986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获奖)

▪1979伽利略奖(获奖)

▪1969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获奖)

▪1957诺贝尔物理奖(获奖)

▪1994和平科学奖(获奖)

▪1977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获奖)

▪1995中国国际合作奖(获奖)

▪1997纽约市科学奖(获奖)

人物评价

李政道的经历表明,“物理”决不是他的生活方式的全部。艺术与祖国的历史文化强烈地熏陶、感染、吸引着他,使他“在哲学与人文艺术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上造诣极深。(网易娱乐评)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方面建树颇多。“物理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将物造性地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在科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浪网评)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