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第三王朝又称为乌尔帝国(见乌尔),在阿卡德王国几世纪后兴起。
乌尔纳姆(Ur-Nammu)在约前2113年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在位期间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诸城邦,建立起了强大的集权王朝。在《苏美尔王表》上,“天赋王权”第三次转移到了乌尔城,因此后世称为“乌尔第三王朝”。由于苏美尔人经历的阿卡德王国和库提人统治之后,再次掌握美索不达米亚政权,乌尔第三王朝又被称为“苏美尔复兴”。
乌尔纳姆
(Ur-Nammu,约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年在位)阿卡德王国灭亡后,蛮族库提人统治苏美尔地区,虽然其间有些苏美尔城邦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和繁荣。
公元前2120年,渔夫出身的乌鲁克人乌图赫加尔起兵自立为乌鲁克王,并且打败了库提人,俘获了库提人的末代国王泰利伽(Tiriga),乌图赫加尔占领乌尔后任命乌尔纳姆治理乌尔。乌图赫加尔与乌尔纳姆的关系现在仍是史学界研究的课题,一说乌尔纳姆是乌图赫加尔的弟弟,另一说乌尔纳姆则是乌图赫加尔的女婿。但可能在乌图赫加尔尚在世时,乌尔纳姆就已经与他反目为仇,不臣服于他了。
约公元前2114年,乌图赫加尔死于一场意外(或者可能是阴谋)。此后乌尔纳姆南征北战,继阿卡德王国以后,统一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另一强大的苏美城邦拉伽什于约公元前2110年被征服)
乌尔纳姆留给后人一部《乌尔纳姆法典》,今天考古所得的只是这部法典的一小部分。《乌尔纳姆法典》是部成熟的法律,苏美尔文明的法制体系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虽然如此,《乌尔纳姆法典》但仍然可视为人类文明史上现存的最早的成文法。
乌尔纳姆在位期间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其中,位于乌尔的巨大神庙至今仍可供人瞻仰。
乌尔纳姆开始使用了“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四方之王”的称号。
舒尔吉
(Shulgi)约公元前2095年-公元前2048年在位,乌尔纳姆之子,被称之为“神舒尔吉”。这位国王在位时间长达48年,其间前二十年的史事不太清楚。他在位的第二十年,国家可能出现过一次动荡,乌尔的市民被组织起来参加军队。此后,国家便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动荡。
阿马尔辛
(Amar-Sin)约公元前2047年-公元前2039年在位,舒尔吉之子,被称之为“给全国民众以生命之神”。
舒辛
(Shu-Sin)约公元前2038年-公元前2030年在位,阿马尔辛之子。舒辛在位的第四年,为了抵御阿摩利人的入侵,在乌尔以北的某个地方建造了城墙。
伊比辛
(Ibbi-Sin)约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2006年在位,舒辛之子。伊比辛在位期间,闪族的阿摩利人大量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给乌尔第三王朝带来重大打击。伊比辛在位第四年,埃兰反叛,成为王朝的劲敌。而各地又军阀纷起。伊比辛派往镇守伊辛的伊什比埃拉对国王怀有二心,在乌尔困难之际,囤积粮食要胁国王。此后更是谋划篡位。
公元前2006年埃兰进兵乌尔,伊比辛被俘,下场不明。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伊比辛被俘以后,伊什比埃拉率军夺回乌尔城,并征服一些苏美尔地区,以乌尔第三王朝继承者自居,史称伊辛第一王朝。但是伊辛第一王朝疆域并不大,在苏美尔地区又有拉尔萨王朝与之对立。此后直至汉谟拉比的巴比伦第一王朝才重新统一美索不达米亚。
库提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灭亡了阿卡德王国之后,没有在两河流域建立统一的国家。对苏美尔地区的统治也非常的薄弱。苏美尔各邦趁机复兴起来。
约公元前2120年,乌鲁克王国乌图赫加尔击败了库提人,将他们赶出了两河流域。随后不久,乌尔王乌尔纳姆又战胜了乌图赫加尔,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
苏美尔人重拾往日的辉煌,恢复了对两河流域南部的统治。乌尔第三王朝也因《乌尔纳姆法典》的颁布而闻名于世。不过,这也是苏美尔人最后的辉煌时期了。
《乌尔纳姆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已知的最早法典,岁月的流逝使得这部法典如今只剩下一些残篇,难以再一窥全貌。然而在这部法典中,乌尔纳姆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自己对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权。法典的序言中说:“恩利尔(两河流域古文明崇拜的天神)在众人中选择了他(乌尔纳姆)”。这也是两河流域的君权神化的开端。
到了乌尔纳姆的第二个儿子舒尔吉统治时期,国王已经被视为如同神明一样的存在而舒尔吉也被称为“神舒尔吉”。他的儿子阿马尔.辛则被称为“给全国民众以生命之神”。君权神化,也证明了乌尔第三王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原本的城邦变成了地方行政单位。“恩西”(即地方长官)也开始由国王党任免,主要负责神庙事务,薪俸也从神庙领取。旧贵族的势力大不如前了。
乌尔第三王朝的强大是毋庸置疑,但是其国内的矛盾也极为尖锐,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也由奴隶劳动者来支撑。为数众多的奴隶使乌尔第三王朝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家的发展,对奴隶数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剥削也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导致了自由民的分化与破产,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奴隶开始逃亡。当时流传一句谚语:“来自草原的人会进入城市,并将城里的人赶走。”正如谚语中提到的一样,不久之后阿摩利人便骑着马从草原而来。
乌尔第三王朝的末王叫做伊比辛。在他的统治时期,王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而伊比辛本人也不再拥有王国初期那样的强大君权,对全国失去了控制力,全国的局势动荡不安。许多地方的城邦逐渐脱离了王国的统治宣布独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伊辛城,这座城市的叛乱给了衰弱的乌尔第三王朝沉重的一击。
阿摩利人挥舞着长刀向乌尔第三王朝展开了侵袭,他们和东部的埃兰王国结盟,不断的掠夺和侵占乌尔第三王朝的土地。伊比辛被长期战争折磨得焦头烂额。毫无招架之力。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发动了规模庞大的远征,伊比辛在这场战争中被俘,乌尔第三王朝的历史也就到此画上了句号。伊比辛本人被俘到了埃兰,从此销声匿迹,关于他最后的命运,再无任何消息。
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人最后的王朝,它的灭亡也宣告了苏美尔人在世界历史这块舞台上的谢场,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苏美尔人的文明却传承下来,成为了古典文明的重要部分。
而苏美尔人生存过的遗迹,却被黄沙埋藏在了地下,人们寻找了几十个世纪都没有再找到它的任何踪迹。人们只得哀叹这古老的文明已经随风而逝。直到19世纪,古老的城垣才重见天日,往日的文明又再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确立并加强了中央集权。该王朝的国王们已经集军、政、司法大权于一身,全国被划分为许多地区,有国王派人担任长官。地方长官虽沿袭城邦首领的称谓,但无城邦时代城邦首领的特权,实为从属于中央的地方官吏;贵族会议和人民会议虽然保留了下来,但仅仅是服务于国王的机构。
五位国王经常侵略周边地区,第二、三、四、五代国王都宣称自己是“天下四方之王”,并为自己建了神庙,立了雕像,要求人们定期举行跪拜仪式并奉献祭品。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国王们都非常重视法制。王朝缔造者乌尔纳姆(约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年在位)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这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从现在仅存的二十多条残篇来看,涉及女奴的有五条,她们时常遭受强暴、买卖和殴打;有两条涉及寡妇,她们的社会地位较之女奴较好——法典序言提到不允许有势力的人支配寡妇,正文又提到遗弃寡妇的男人应赔偿一定数额的白银;法典也涉及普通妇女,她们的社会地位比女奴和妇女高,但较普通男子卑下。尽管法典中仍残存着让河神澄清妖术罪和妻子被控通奸罪的规定,但有关身体伤害的处罚规定比原始的处罚有了很大的进步。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经济上最突出的特征是王室经济空前繁荣。王室占有全国五分之三的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和经营大规模的农庄、手工业作坊和牧场,从事劳动的主要是半自由民身份的依附民和奴隶。王室经济管理严密,设有许多监工。繁重的劳动导致奴隶尤其是女奴死亡率很高。农忙季节,王室农庄雇用很多无地或少地的自由民成年男子耕种或收获。这些雇工按日领取的食物报酬比奴隶和依附民多一至三倍。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社会分化明显加剧。日益恶化的处境使许多自由民沦为奴隶,有的因不堪沉重的债务将妻子儿女卖为奴隶,有的是全体家庭成员自卖为奴。当时私人拥有的奴隶,在待遇上比王室经济的奴隶稍好,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在主人家服役,能赎身,也能到法庭作证。但奴隶在法律上仍属主人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