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航139航班劫机事件,是指1976年6月27日,以色列经停雅典飞巴黎的法航139航班,从雅典起飞后被金发美女为首的四人劫持,掉转航向在利比亚加油后飞了5小时,降落到4千公里外的非洲乌干达。数天后劫匪才以机上258人中的106人为人质,要以色列释放53名极端恐怖分子。最终以色列派特种部队击毙劫机者和乌守军,救回了103名人质。整个事件历时8天。在解救人质过程中,共有24人丧生,其中包括2名人质、20名乌干达人和解救行动指挥官、以色列前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哥哥约纳坦·内塔尼亚胡。
法航139次航班是往返于特拉维夫——雅典——巴黎的固定航班,执飞客机是一架空中客车A300型大型民航客机。1976年6月27日,星期日。飞机从以色列机场起飞后,飞行了3个小时,在雅典稍作休息,从飞机上下了一些乘客,又新上了几十名旅客。当广播最后一遍催促旅客登机时,有3名男子和1名女乘客来到安检处。这名女乘客是一位20多岁金发碧眼的德国姑娘,叫泰德曼。因为时间关系,安检人员没有对他们进行检查。正午时分,139次航班又从雅典机场起飞,前往巴黎。
当飞机爬升到万米高空时,开始水平飞行。坐在中排的泰德曼动作优雅地拉开了旅行包,旅行包里装的是一支瑞典产的欣达式冲锋枪。泰德曼迅速地提起冲锋枪,快步走到机舱门前,转过身来大声喊道:“大家不要动,谁动就打死谁!”
就在泰德曼亮出枪的同时,与她一起上来的三个男子忽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手里分别握着手枪和手榴弹。
泰德曼一脚踢开了驾驶舱的门,用枪口对准机长,命令机长降低高度,改变航向。被劫持的飞机掉转航向,向南飞去,在利比亚的一个机场加油后,最后降落在非洲腹地乌干达恩德培机场。
这架飞机上共有258人,包括4名劫机者和22名机组人员。所有旅客中前后有148人获释,最后剩下的94名旅客(大部分是以色列人)和12名机组人员,合计共有106人被扣为人质。
1994年的恩德培国际机场旧航站楼,以及停在它前面的C-130运输机。注意1976年所留下的弹孔还清晰可见。13时30分,一份标有“特急—摩萨德”字样的密件递到了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手上。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在139次航班中断与地面的联系后几分钟,它就作出了“可能已被劫持”的判断。
拉宾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一直开到7月1日上午,最后危机对策委员会同时拟定了两套营救方案。第一套是A方案:利用突击队采取军事行动解救人质。第二套B方案是运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问题。由于时间已迫近最后期限,一百多人质家属希望人质能安全返回,危机对策委员会当机立断,表示了原则上同意释放在押犯以交换人质的意图。劫机犯得到这一答复后,主动推迟了72小时,改为7月4日下午2时。在对外宣布以色列准备释放在押犯的同时,他又指示总参谋长格尔抓紧时间做好武力解救的准备,作战方案由他亲自审定。
劫机犯推迟最后期限的决定,为以色列用军事手段营救人质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以色列国防部制定的营救计划是,将派一支以色列突击队乘飞机在恩德培机场着陆,随后对关押人质的候机大楼发动突袭,救出人质后一同乘飞机撤离乌干达。先前,曾设想以直升机夜间着陆及伞兵部队突袭等方案,但因为速度慢等原因,没有被采用。最后决定乘民航运输机强行着陆,因为采用运输机机降方式既可增加突击部队的机动性,又有利于被营救人质的撤离。以色列准备派出4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执行任务,并有3架战斗机护航,另有加油机、通讯机和医疗机协同作战。总参谋长格尔将营救作战命名为“雷电行动”。“雷电行动”的总指挥官是38岁的伞兵司令肖姆将军和约纳坦·内塔尼亚胡(YonatanNetanyahu)中校[2]。
7月2日晚,肖姆将军和内塔尼亚胡中校指挥150名百里挑一的特种作战部队官兵进行模拟演练。在袭击部队进入机场时,为了不被发觉,滑跑距离要尽量缩短。救出人质后,要立即起飞撤离。为此,C—130运输机进行了3个小时的强行着陆训练。
经仔细考虑后,格尔总参谋长要求袭击行动在55分钟内完成。袭击中预计死亡的人数,在最坏情况下不应超过30人。“摩萨德”的情报人员还找来了恩德培机场大楼的设计图纸,以色列的工程师制作了同候机楼一模一样的实物模型,供突击队员训练用。
乌干达总统阿明有一辆心爱的黑色奔驰牌轿车。训练基地也有一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待命出击。突击队甚至找来了一名酷似阿明总统的士兵,经美容师精心化妆后,准备乘奔驰汽车冒充乌干达总统车队进入候机大厅。在4架C—130“大力神”飞机上,装备了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重机枪、反坦克导弹、红外线夜视仪、火箭筒和黑色奔驰车,随时准备出击。
恩德培机场的模型展现在突击队员的面前,内塔尼亚胡中校以候机大楼为中心,详细地讲解着机场的情况,并且把劫机犯的照片一张一张地拿给队员们看。
7月3日下午,以色列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拉宾总理要求全体内阁成员同意以军事手段营救人质,并说,如果失败,他将承担一切责任。内阁成员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15点30分,内阁向突击队下达了“紧急出击”的命令。
早在20分钟前,载着突击部队的4架“大力神”飞机已离开西奈半岛向乌干达进发了。此时,4架飞机已飞至红海上空。这些飞机都被涂上了民航机的标志。接到命令后,立即关闭了无线电,降低高度,向乌干达飞去。
营救行动中的黑色轿车恩德培机场候机大厅内的人质,迎来了第6个不安的夜晚。许多人质已经疲惫不堪,有的还患上了痢疾。劫机者中一男一女两个德国人在候机大楼门口站岗,3名巴勒斯坦人在大厅内巡逻。
当机队飞临埃塞俄比亚边境领空时,护航的战斗机开始返航。突击编队在接近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时,天气突然恶化,电闪雷鸣,飞机剧烈摇摆。编队依靠雷达摸索前进。最终,“大力神”接近恩德培机场上空。经过7个多小时的飞行,以色列突击机群按计划,在当晚10点40分抵达恩德培机场上空。4架飞机分为两组降落。驾驶员用纯正的英语镇定地回答了机场指挥塔的询问,声称自己的飞机出了点小故障,需要降落修理一下。
机场值班员同意了降落,并打开了夜间着陆的指示灯和探照灯迎接飞机着陆。第一架“大力神”在主跑道上滑行着慢慢减速。为了防止被机场探照灯照到,缩短冲锋距离,内塔尼亚胡命令飞机继续滑行,驶出跑道,尽量向扣押人质的机场候机楼靠近。
后舱门打开了,像母鸡下蛋似的从飞机肚子里滑出了一支车队。打头的是一辆英式吉普车,车上是几个荷枪实弹的黑人彪形大汉。跟在吉普车后面的是一辆豪华的黑色奔驰轿车,里面坐着乌干达人望而生畏的元首“阿明”。
车队径直向候机楼驶来,守卫大楼的乌干达士兵见车队驶近,连忙立正敬礼。但他们还没有闹清是怎么回事,便在“噗、噗、噗”一阵短促的响声中倒下了。脸上涂着黑油彩、手持装了消音器冲锋枪的突击队员迅速地抢占好位置,并分出七八个人簇拥着“阿明”向大厅走去。
这时,第二架“大力神”已在跑道上滑行了,随后的两架“大力神”也相继着陆。突击队分为4个突击分队。第一分队35人,突击候机大楼,解救人质;第二突击分队36人,负责压制乌干达守军;第三分队30人,负责摧毁恩德培机场上的乌干达军用飞机,否则,这些飞机将对返航的以色列飞机形成威胁;第四突击分队则在通往机场的道路上设伏,准备阻击乌干达援军。
10点15分,内塔尼亚胡率先突入候机大厅一楼。在他身后紧跟着35名突击队员。首先被撂倒的是恐怖分子贝泽。女恐怖分子泰德曼见事不妙,操起手提冲锋枪企图顽抗,但被突击队员射来的一串子弹击倒。突击队员们脱下了乌干达军服,抹去了脸上和手上的黑色油彩,他们用希伯来语喊道:“卧倒!卧倒!”场内的以色列人质听到自己祖国的语言,知道以色列的突击队来营救他们,本能地迅速趴在地上。而夹杂在人群中的2名恐怖分子听不懂希伯来语,鹤立鸡群般地凸现在大厅中央。他们刚缓过神来,想抓起冲锋枪负隅顽抗,突击队员的几十支冲锋枪射出雨点般的子弹,迅速将他们击毙。
大厅内的交战只用了1分45秒即告结束,有2名人质被流弹射中。内特雅鲁带领突击队员登上了二楼,找到了藏在厕所内的2名恐怖分子,并当场将他们击毙。藏在大楼北侧的另一名恐怖分子也在交火中被打死。这样,一共有7名恐怖分子被打死,有3人逃跑了。大厅外的战斗进入第二阶段,乌干达士兵前来应战。这时,从指挥塔射出了猛烈的炮火,一时间压住了突击队员的火力。内特雅鲁中校立即动用反坦克导弹和重机枪进行反击。突然,从指挥塔射来的一颗大口径机枪子弹从侧后击中了内塔尼亚胡,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他想站起来,可又再次倒了下去。
在战斗期间,所有的C—130运输机的发动机始终没关机,而且十几名队员保护着飞机。在机场远处的停机坪上,乌干达的米格战斗机被突击队员一架一架地炸毁。装备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和装甲运输车的小分队,在机场入口处迎击并消灭了前来增援的乌干达部队。大厅内射击停止后,突击队员们立即把受伤的人质抬出大厅,运往飞机紧急抢救。其余被解救的人质,在突击队员的引导下,紧张而有序地向“大力神”飞机转移。
7月3日23点01分,袭击部队的一号机降落在恩德培机场。23点05分响起枪声。23点54分,搭载人质的二号机比预定时间提前2分钟离开恩德培机场。接着,三号、四号机相继起飞。肖姆将军乘坐的一号机是7月4日0点30分升空的。4架“大力神”飞机完好无损地飞离乌干达领空。
根据事件发生后的调查,劫机者是巴勒斯坦和联邦德国恐怖组织的成员,他们钻了雅典机场安检不严的空子,携带武器混上了法航班机。劫机者共有10人,其中8人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成员,其余两人是德国恐怖组织赤军旅的成员。他们得到了当时亲巴勒斯坦的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的支持。这些劫机者的首领是德国人威尔弗雷德·博泽(WilfredBöse),而不是某些媒体所报道的著名恐怖分子伊里奇·拉米雷斯·桑切斯,即“豺狼卡洛斯”(CarlostheJackal)。
他们提出的条件是,释放关押在以色列的40名巴勒斯坦人和其他13名分别被肯尼亚、法国、瑞士和德国拘留的从事恐怖活动的嫌犯。他们的目的是以人质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联邦德国、法国等国的53名恐怖分子,其中有关押在以色列的日本“赤军”头子冈本。在1972年5月,冈本与两名同伙在特拉维夫机场一口气杀死了几十名旅客。恐怖分子把交换人质的最后期限定在7月1日下午2点,只有48小时。
但据英国国家档案部门于2007年6月1日解密的文件显示,以色列安全局“辛贝特”曾参与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组织1976年对法航客机的劫持。根据英国这份2007年的解密文件显示,“辛贝特”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当时共同制造了劫机事件,企图借此改变中东的外交政策。英国驻巴黎使馆官员加尔文根据其在“欧洲-阿拉伯议会协会”的联系人提供的情报撰写报告称:“根据他的情报,劫机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所为,但是以色列国家安全局提供了帮助。制造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为破坏巴解组织继续在法国存在,阻止巴解与美国关系变得日趋亲密。”
西蒙-佩雷斯当时担任以色列国防部长,他在2007年6月2日表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令人愤怒,他不会对此事进行评论。
这次袭击,以色列突击队员炸毁了乌干达的11架米格飞机。另外,还不得已杀死了45名乌干达士兵。在撤离恩德培机场时,106名人质中有2人中弹死亡,1人(朵拉·布洛赫)当时因病住在乌干达医院,后来又有1名受伤的人质在返回途中死亡。活着回到以色列的人质为102人。突击队员中只有内塔尼亚胡中校1人牺牲。
整个事件中还有一位平民不幸丧生。当以色列人袭击恩德培机场时,75岁的美国人质朵拉·布洛赫由于之前进食时噎着,正在坎帕拉的医院里接受治疗。1987年4月,时任乌干达卫生部长的亨利·克耶姆巴(HenryKyemba)在乌干达人权委员会(Uganda'sHumanRightsCommission)披露说,当以色列袭击成功后,阿明出于报复,便命令两名军官杀害朵拉·布洛赫。布洛赫的遗体在1979年的乌坦战争中被发现,也正是这场战争结束了阿明在乌干达的残暴统治。
7月4日上午10点,由非洲返航的“大力神”编队进入以色列领空,几架以色列鬼怪式战斗机呼啸着前去护航。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以色列人已从凌晨3点的特别广播中得知了人质获救的消息。
当满载着胜利的“大力神”机群临近时,全国各地响彻了拉比在节日里才吹奏的羊角号声,各种满载人群的车辆驶向本·古里安机场,人们要热烈地欢迎获释的人质和凯旋的突击队员。年轻的国家需要英雄,以色列政府盛赞内塔尼亚胡中校的功绩,追升他为上校。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烈士的英雄精神,以色列政府决定把这次行动称为约纳坦行动。
行动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质所在的航站楼是由一家以色列建筑商承包建造的。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期间,以色列的企业与非洲各国客户的商业往来相当频繁,所以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幸运的是,在劫机事件发生以后,这家以色列公司还保存有这座建筑的设计图,并很快地提供给以色列政府。此外,被释放出来的人质也提供了很多关于建筑内部结构、劫机者人数和周围乌干达士兵的分布细节等重要信息。
在这次军事行动尚在计划实施期间,以色列国防军为了保证奇袭万无一失,特意在自己的训练基地部分复制了恩德培机场的建筑。当时在乌干达参与工程的多名以色列平民都参与了这座复制建筑的施工。据一些研究者考证,在这些平民到达军事基地开始施工前,他们对此行的目的一无所知;而完工之后,军事基地的司令还特意宴请了他们,并且留下他们在基地参观数日以示奖励,直到行动结束。因此在行动过程中,计划始终处于保密状态,丝毫没有被外人所知晓。
在奇袭前一个星期里,以色列多次尝试通过政治途径营救人质。很多消息来源证实,以色列内阁甚至准备在军事途径没有成功的可能时,释放条件中提到的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国防军前总参谋长,退役将军哈伊姆·巴列夫(ChaimBar-Lev)与伊迪·阿明相识多年,两人的私交相当深厚。因此巴列夫应内阁的请求,多次通过电话试图说服阿明释放人质,不过最后还是无果而终。事后,乌干达政府的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议案,试图通过决议谴责以色列的袭击侵犯了乌干达的主权,不过最终安理会拒绝通过与该事件有关的任何决议。
恩德培行动的事前规划非常精细,就像击毙拉登一样,任务执行者从一开始就制作了人质扣留地点的实物模型,供突击队员演练。这次行动留下的教训是,任何特种作战任务不论计划得多周密,危险度都是极高的——行动小组在短暂的交火中消灭了所有4名劫机者,但内塔尼亚胡上校与其他3位人质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