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要做得光滑,美观。
湘西凤凰苗家有打糍粑的习俗,逢年过节、喜事甚至丧事都要打糍粑。在凤凰老油坊松桂坊就有80多年的打糍粑历史,当然,不一样的事,打糍粑的意义也不一样。过年糍粑主要是团圆节庆,同时糍粑也是一种很美味的食品;过节主要是祭祀祭祖,什么四月八都离不开糍粑;办喜事的就有很多种了,但用糍粑的方式都大同小异,比如贺新屋和结婚,主人家和亲戚从楼上往下向来吃酒的宾客们抛甩糍粑,通常有点糍粑还包有钱币,主要表达主人家及亲戚朋友的好客和喜庆;而丧事用的糍粑主要是仪式问题,更多是韵意是给故去的人表达孝敬。通常糍粑不是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是走亲戚办祭事和节庆,只是今年来商业文化侵袭以及苗族传统风俗习惯的流失,才出现商业糍粑的买卖。
1、糯米洗净蒸熟。
2、茶油中放入黄色的蜂蜡,加热融化,涂抹在桌面、门板、石臼、木槌等用具的表面。
3、把糯米放进石臼中,用丁字型的大木槌用力捶捣。糯米粘性很强,一般是两个强壮的男人来,一上一下地“打”。
4、糯米捣成泥以后,铺点面粉在桌子上,乘热揪出拳头大的米团,压扁成饼,再用门板加重物压住,等糯米凉了就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