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重庆解放碑

人民解放纪念碑,又名“抗战胜利纪功碑”,简称“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是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人民解放纪念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2000年9月,为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所在地/隶属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1947年)
所在地/隶属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
目录

基本介绍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又名“抗战胜利纪功碑”、“人民解放纪念碑”,  简称“解放碑”。重庆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是中国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1950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该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42平方米。该处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象征,也是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象征。

建筑构造

解放前

1947年竣工时的抗战胜利纪功碑,耗资当时的货币2.17亿,全部用钢筋水泥浇筑,十分坚固。

碑身高24米,直径4米,为八面塔形建筑,分碑台、碑座、碑身及瞭望台。碑台直径20米,台高1.6米,台阶有花圃。

碑座由8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上有石碑8面,采用北碚出产的上等峡石。石碑嵌于碑座外面,分别镌刻有: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撰写的《抗战胜利纪功碑铭》及张群撰写的记述重庆对抗战贡献的文章等。

碑的正面朝民族路方向,刻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大字,由时任重庆市市长张笃伦题写。

碑的内部为圆形,置有悬臂旋梯140步,直升至顶部瞭望台。沿旋梯设抗战胜利走廊,廊上挂有抗战英雄、伟大战绩及日本投降等图照,下则嵌藏各省市赠送之纪念碑石、社会名流题赠之石碑等,美国总统罗斯福1943年赠给重庆市的卷轴译文也铭刻在胜利走廊墙壁上。

瞭望台直径4.5米,可容20人登临游览,台顶设风向仪、风速仪、指北针等测候仪器,顶悬警钟一座,以备全市集会及报警之用。碑顶还有8根水银太阳灯环绕,一到夜间光彩照人。

解放后

重庆解放后,人民解放纪念碑改建,但仍保存原碑体结构,只是原碑文无存,原浮雕图案改成人民解放军战士形象和装饰性图案。正面碑名也改为"人民解放纪念碑"七个苍劲有力的隶书鎏金大字,碑名下端落款为"一九五零年首届国庆日,刘伯承敬题"。

1958年,环解放碑座辟建圆形花坛,面积280平方米。碑座周围装有喷漆铁栏杆,台上为节日检阅和文艺演出活动场地。

在人民解放纪念碑向南第一层花圃内,仰卧一块长138.5厘米,宽93.5厘米的《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碑记》,为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12月27日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竣工正式开放之日所立,碑为黑色大理石,楷书,阴刻,共408字。

人民解放纪念碑东、西两面踏花岗石铺地的8级台阶,供游客上碑座瞻仰、游览。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航空

重庆辟有国际及省际航线,与成都、北京、上海、西安、西宁、广州、昆明之间有航线。

轨道交通

乘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在临江门站下或重庆轨道交通1、6号线在小什字站下,步行500米。

文物遗存

镌刻

石碑嵌于碑座外面,分别镌刻有:《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吴鼎昌撰写的《抗战胜利纪功碑铭》及张群撰写的记述重庆对抗战贡献的文章等。碑的正面朝民族路方向,刻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隶书大字,由张笃伦题写。碑名下端落款为“一九五零年首届国庆日,刘伯承敬题”。

图照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廊上原挂有抗战英雄、伟大战绩及日本投降等图照,重庆解放后,人民解放纪念碑改建,保存原碑体结构,浮雕图案改成人民解放军战士形象和装饰性图案。

碑记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下则嵌藏各省市赠送之纪念碑石、社会名流题赠之石碑等,美国总统罗斯福1943年赠给重庆市的卷轴译文也铭刻在胜利走廊墙壁上。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向南第一层花圃内,仰卧一块长138.5厘米,宽93.5厘米的《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碑记》,为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12月27日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竣工正式开放之日所立,碑为黑色大理石,楷书,阴刻,共408字。

历史沿革

1940年3月12日,当年的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由国民政府主持“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等四家单位承建,建碑励志。纪念碑采用木质结构,外涂水泥,呈方形锥体,因防空需要,通体涂为黑色,碑高7.7米,寓意“七七抗战”。

1941年12月30日,纪念碑正式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抗战胜利。

1945年10月,重庆市第二届第五次临时参议会决定,为纪念重庆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并确保这种地位能在战后继续延伸下去,决定在“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

1946年10月31日,在时任重庆市市长张笃伦主持下“抗战胜利纪功碑”奠基开工。抗战胜利纪功碑由国民政府都市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宾勋、专门委员刘达仁主持,建筑师黎伦杰设计,工程由天府营造厂中标承造。

1947年8月,抗战胜利纪功碑主体完工,同年10月10日竣工,碑身刻“抗战胜利纪功碑”,外形即今日所见解放碑。

1950年3月2日,重庆市军管会、市人民政府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要求批准更名“纪功碑”。同年9月18日,时任重庆市市长陈锡联正式向西南军政委员会请示,抗战胜利纪功碑究应改为“西南解放纪念碑”抑或“重庆解放纪念碑”。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1950年7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布告改变市区部分街道名称中,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1950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了碑名。该碑标志着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成果,也是中国人民解放的重要见证。

1991年4月16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9月7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及其他

景点荣誉

2000年9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建造背景

1946年,黎抡杰在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担任工程师期间,接到了设计纪功碑的任务。

1947年,黎抡杰以“黎宁”笔名在《新重庆》第1卷第3期发表《抗战胜利纪功碑之建筑》一文,称:“抗战胜利纪功碑自去年十二月兴工,今年八月完成,为具有伟大历史性纪念建筑。纪功碑的设计是八面塔形的高层建筑,由三个部分组织而成,第一部分是碑台,第二部分是碑座,第三部分是碑身及其瞭望台……碑身高度为二十四公尺,由四公尺直径之圆筒构成,内部圆形,外部则为八角形。每角边缘以米黄色面砖铺砌。内有悬臂旋梯一百四十步,可升至瞭望台。瞭望台较底部为宽,直径四公尺五,可容二十人左右登临游览……”。

文物保护

1997年3月,重庆再度直辖。同年5月2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为实施重庆直辖市形象工程,同时作为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决定建设以解放碑为中心的购物广场,对解放碑进行保护性的维修整治。

维修整治工程将人民解放纪念碑的碑体8根圆柱洗石进行了修复,把碑座周围的铁栏杆拆除,给三层碑座安上了枫叶红的大理石,既突出了解放碑的纪念意义,又与商业中心融为一体;又将碑座上的磨石平台换成花岗石,设置三层梯形带状式的花圃环绕碑座,花圃以各种盆花为主伴以常绿植物;碑座上安装四个乳白色蘑菇式的花台和四个乳白色立体装饰华灯,将整个碑装扮得更加明快、亮丽。

文化活动

2008年12月24日,18万余人在解放碑聆听平安钟声,创吉尼斯纪录。

2015年1月1日,解放碑举行新年敲钟活动,迎接新年。

2016年9月28日,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解放碑下举行首映礼。作为地标建筑,解放碑在片中出现超过5次。

2017年12月31日,跨年夜,重庆众多民众齐聚解放碑,等待听跨年钟声,迎接2018新年的到来。

2019年7月19日,解放碑近千人快闪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共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9月13日,解放碑千余市民与游客合唱《我和我的祖国》。9月20日晚,电影《中国机长》首映礼在解放碑举行。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