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大庆市博物馆

大庆博物馆是大庆市综合性博物馆,新馆前身为大庆展览馆,于1964年组建,曾经在油田开发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为宣传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庆博物馆新馆位于大庆市开发区火炬新街教育文化中心,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与大庆歌剧院、大庆书苑比肩相接,成为大庆五湖新区较具现代风格和特色的组团建筑,成为开放的大庆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大庆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庆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有《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大庆古代历史》和《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
地址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文苑街2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周一,周三~周日:9:00~16:0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
4A
地址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文苑街2
目录

场馆组成

大庆博物馆共分为三层,一楼分为A、B、C厅,A厅是公共大厅,B厅是《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陈列,C厅是临时展厅;二楼只有D厅,是《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陈列;三楼是E厅和F厅,E厅是《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陈列,F厅是科技报告厅。

建筑风格

大庆市博物馆风格古朴凝重、恢弘大气,精彩展示了大庆地区古自然环境变迁史、古动物生息演化史和古人类发展活动史。大庆博物馆大厅是全馆陈列主题和特色的综合体现。大厅展示由花岗岩浮雕、铸铜雕塑和地下化石埋藏三部分构成。巨大的环形花岗岩浮雕展现了东北第四纪古自然环境、古代人类、古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是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典型代表,三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铸铜雕塑彰显了动物群的庞大气势和共融关系。环形的化石复原埋藏现场再现了第四纪地层中动物化石埋藏的原貌。大厅力求整体空间风格协调统一,庄重凝练,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视觉冲击力强,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展出内容

大庆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东北第四纪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化石、标本和文物逾20万件,填补了国内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系统收藏的空白。基本陈列有三个:

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

该陈列主要展示大庆自然生态的演变过程和资源的丰富性。采用湖泊湿地、湖底隧道景观展示、地层岩芯标本陈列及多媒体沙盘模型演示等手法,将大庆湖泊湿地的成因和状况与第四纪地质地貌有机结合,直观、科学地讲述水下生态,远古时期的地质地貌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在这个展区,能够通过机械沙盘,了解第四纪松辽古大湖的形成过程;穿越湖底,领略古大湖奇幻的湖底世界;走过复原的第四纪地层墙,探寻地层岩芯里的秘密;触摸图文并茂的滑动电视,梳理第四纪长达258万年的大事记;通过远古大湖与现代湿地变迁的对比,掌握对大自然索取与付出的平衡秘笈;直至看到曾经繁盛于我们脚下的动物走向灭绝,让人不禁陷入深思,如何去珍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

该陈列展示精选丰富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采取极具震而又细腻的陈列形式和手段,重点展示了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分类叙述、进化比对、国际国内对第四纪的发现研究、大庆博物馆对第四纪化石的收藏保护、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装架互动演示等内容,用多媒体等形式高写真地营造出远古第四纪动植物及人类的生态变化,打造了极具品牌特色的古生物陈列展示,揭示了动物群繁衍生息的历程。

大庆地区远古人类文明

该陈列突出大庆地域古代历史进程中的亮点和特色,通过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专题,集中表现古代先民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和重要性。

场馆特色

大庆博物馆基本陈列主要有《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大庆古代历史》和《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

该馆全方位展示大庆古代、近代历史,油田开发建设史、现代化城市建设史,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草原、湿地景观及特有的珍稀兽类、禽类、昆虫等标本,展示远古时代的恐龙、东北地区特有的猛犸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化石,展示海底世界和珍稀的海洋动物。成为教育的基地、知识殿堂、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场所。

2003年5月18日,大庆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展。展览持续了两个月,吸引了省内外几万名观众前来参观,开创了国内同类展览的先河。

国际专家研究发现的该时期45种动物,大庆博物馆已收藏到42种。博物馆已发现、征集、修复、制作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完整骨架22具。大庆博物馆内的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展示,被国内专家李玉清称为“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完整的陈列”,填补国内该项目系统陈列的空白。

所获荣誉

2013年,大庆博物馆的“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陈列”荣获“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交通线路

乘坐公交车去大庆博物馆参观的市民,可乘35路、50路公交车到高新区大庆书苑站下车;也可乘106路、225路到市人民医院站下车,再步行10多分钟,前往大庆博物馆。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