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相继为“县丞”、“巡检”、“州同”、“县佐”驻所,有“货龙潭”、“小南京”的美誉,赵世炎、王勃山、赵君陶、刘仁、王剑虹等仁人志士诞生于此。著名作家沈从文、丁玲的作品多有记述,田汉留有七言绝句: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龙潭古镇至今仍保存有距今已200多年的石板老街、四合院、封火墙是其独特的建筑。镇上以火砖砌成的围墙,高达十几米或二三十米不等,再用铁或木料砌成约1米高的楔子护墙,内修房舍。一层楼名"印子屋",其形像一枚方印,此即独具特色的封火桶子。石板街从瓦厂弯(牌坊)经永兴街、中心街、永胜街至永胜下街的梭子桥(垮纸厂沟)全长约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的青幽如玉,光可鉴人。另一条街起自福兴桥、下抵江西潭顺河街、全长0.5公里,主街宽约5米,全用方块青石铺成,因年代久无,历经行人步履,石板光滑,行走其间,尤须格外小心。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有巴罗寨鸭子龙、脱节老龙传统舞龙表演,还有汉剧、茶馆评书、花灯、摆手舞、土家山歌等传统文化。此外,土制的辣茶、汽汽糕、社饭等传统美食文化独具魅力。
原为双井,位于龙头桥侧,因修路把上井填埋,今天看到的八卦井乃其下井,大约在清道光咸丰年间,人们便取用九桥溪边石穴泉水饮用,后围砌成井,井行八卦,故名八卦井,井口有六角,人们误为八角井。
王家大院位于龙潭古镇的九桥溪上,始建于清代举人王生泰。它是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王勃山及瞿秋白夫人王剑虹的故居。民国年间,由王生泰之子各自修建,扩建成王家大院院落群,建筑极具气势。王家大院是两进的大宅院,有轴线关系,平面左右以巷子为轴,左右随之而来有对称封火墙,大朝门顺应地形略有扭转。它是整个龙潭古镇地主大宅院的代表,又是龙潭古镇古建筑中的特例。
位于龙潭古镇九桥溪畔,由清代太学生吴绍周所建,经历了吴氏七代主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代表了龙潭古镇民居的最高空间艺术成就,具有极高的科研艺术价值。约一百年前,在宅旁附加修建了吴家二院。两个院子与周围的九桥溪、八卦井、民居建筑构成了龙潭古镇上风景最优美、最和谐的一处人居环境。吴家院子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氛和意境,表达出古镇民居复杂、细致、深厚、具体的思想感情,委婉地流露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民族风貌。
万寿宫是为迎接乾隆皇帝而建的行宫,也是江西南昌人的会馆,至今已有260多年沧桑历史,生活过历代无数名人。万寿宫临水而建,体现武陵山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并吸纳了湖广、江折等地区的文化涵蕴。万寿宫亦是龙潭古镇的龙脉所在。这里有过去地仙专门设计、建造和保留下来的龙头、龙眼、龙角、龙身,以龙潭古镇石板街作为世龙鳞身,以万寿宫为龙头,恰如世龙进入江西潭作龙归大海之势。
赵家院子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的出生地,它是由赵世炎的祖辈,清代富商赵正馨所建。赵家院子代表了清末龙潭古镇官家的建筑风格。它是一个三进式的院落,房子的右侧有一个能通过八抬大轿的廊子。解放前,在龙潭驻扎过一个师的兵力,其司令部就设在了赵家院子,赵家院子就有了“赵家司令部的”别号。
古镇石板街与龙潭河并肩而行,犹如一条气象万千的长龙,由北向南,逶迤延伸。石板街全长2.6公里,南起梭子桥,北止酉一中。街宽5-8米,街面用如玉的大青石块铺成,每一行规则地铺8-10块,街面下设有排水道,每隔数米就有一个莲蓬型的排水孔,莲蓬图案既对街面起到点缀作用,又发挥着良好的排水效果,就算大雨倾注,古镇也不会积水成潭。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人行踩踏,石板街面如今光滑如镜。
赵世炎故居占地1605平方米,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共有房屋32间。故居院门向东,正屋南北排列,布局雅致疏朗,十分宜人。在大门正上方,书有“赵世炎同志故居”,院内立有赵世炎的半身塑像。2001年,赵世炎故居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修缮完成的赵世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万寿宫旁侧,为纪念1939年抗日战争而兴建。在碑前,书有竖书“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后则书有国民党陆军第二军103师师长何绍周的题词:“惟我将士,民族之先,牺牲热血,固我金汤,勒石纪勋,百世勿忘。”
龙潭笋岩大峡谷位于龙潭镇境内,是距古镇最近的一处奇险景观。该峡谷长达10余公里,宽处仅有10米,谷内溪流潺潺,曲径通幽,奇石险崖遍布,令人称奇。笋岩峡谷集“万亩杜鹃、千山红叶、百年古寨、八百奇峰、十里悠峡”于一体,吸引了众多驴友前来探秘,成为酉阳探险、徒步及峡谷驴友的理想之地。
游客可在重庆朝天门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酉阳的客车,车程约4个半小时。再由酉阳转乘汽车至龙潭镇,车程约半个小时。
在重庆北站乘坐火车至酉阳站,下火车后转乘汽车至古镇,10分钟即可到达。
重庆-真武山隧道-内环快速路-渝南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G319-龙潭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