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水井巷

水井巷是古城西宁里是最热闹的商业街,号称西宁市"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水井巷”所属西宁市城中区。东起商业中心西门口,西止北大街。建立三十余年,是古城西宁里是最热闹的商业街。水井巷的南北干货、风俗小吃、民族用品、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西宁市"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门票参考
免费
所在地/隶属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全年
所在地/隶属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
目录

水井巷历史

千年“水眼头”,百年水井巷。

翻开西宁的历史,许多老人可能不会忘记,旧西宁城内都是土巷,条条街巷都有水沟,俗称阳沟,每日流水潺潺。据说,有人在城垣南端处开凿一洞并引水入城,因此当地人俗称此处为“水眼头”。后来,人们通过“水眼头”从南山寺山脚下的水渠中引水进入城内,流经大街小巷,供人们浇地灌园,洒街压尘。大约在1943年,旧警察局还让东西大街的商户每户家门口配备一个太平水桶,盛满沟水,作为当时的消防备用水。在1949年以前,水眼头(现水井巷)、官井街(现民主街)一带还是以菜地为主,只有贾姓、陈姓等富户在这里购地营屋,沿街间或有些馍饼、水烟作坊等。那时,水井巷南端是一片荒地,人口极少,旧西宁的骡马市场就设在这里。

上世纪50年代,“水眼头”一带被政府正式命名为“水井巷”。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西门城楼和城墙被拆除,与水井巷北口相接的西大街被拓建成宽敞的水泥马路。不久后,巷北口的东北角修建了西宁饭店,1962年,水井巷小学正式成立。1963年,巷口零星出现了一些经营小摊点,同时也有一些票证“倒爷”在巷子里应运而生。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这一带低矮的民房和菜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校、机关、住宅区、生产企业和国营蔬菜商店、国营粮店……逐渐形成了一个混合型街市。

水井巷特色

西宁人把面案上的师傅称为面匠,意思是说,面案上的师傅就是做面的匠人,就是在面活中做绝活的人。好大的一团揉好的面,在面匠手中就如同一件随心所欲的玩具,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那么轻松,那么自如。只要听到掌柜的一声吆喝,面匠师傅就立马有了动作,从和好的面团上随便拽下一块在手中倒腾起来,一扯一拽,一拽一扯,再扯再拽,再拽再扯,几个来回下来,手中的面变戏法似地变成一把线一样粗细,线一样匀称的面条来。

“走。”面匠师傅口喊一声,胳膊一扬,手中的拉面便飞进了开水锅里。漂亮的拉面在开水锅里先是打个旋儿,跟着就沉下锅底,眨眼间又滚上水面,这时,用筷子一挑,正好一碗。舀上一勺牛骨头熬制的汤,放几片熟牛肉,捏一撮儿芫荽,滴几滴红油辣子,顿时就有了文化风景。白的是面,绿的是芫荽,红的是辣子,清的是牛骨汤,清清爽爽,干净利索,既有文化,又有美感,还实实在在,真是香味俱全的美食。

西宁人酷爱面食,巧匠如云,所以面食也就显得深刻。在西宁城里,无论走到那一家饭馆,都有好把式面匠在恭候着您。西宁的面食和西宁人一样,那么让人喜爱。这些年,西宁人也带着自家的绝活,走南方,进中原,精美的面食也流传甚远,即受用了自己,也受用了世人。

水井巷品牌

2016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青海西宁“水井巷”品牌,正式被国家工商部门批准注册为商标。“水井巷”品牌负责人陈琪介绍,水井巷目前经营青藏特产,现在注册为商标,将继续做好“水井巷”牌青藏特产产品的开发,同时打造连锁的“水井巷”超市和电商平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等。

适应新常态中的青海,结构持续改善,优势产业扩大形成增长力,内生动力有所集聚,新经济的成分也在茁壮成长。当青海企业家信心满满,复活老品牌、创新新品牌之时,在他们背后,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支持和政策推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紧盯经济运行下先手棋,出台调控政策打主动仗,以互助资金等惠企措施为平衡器,实现我省经济质量和效益出现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

无论是老品牌的重现,还是可可西里、西北骄、藏羊等现在走出去响当当的新品牌,无一不在向世人证明,青海人打造国内一流企业的信心从不动摇,我们让青海制造走遍天下的初心从未忘却。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