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相传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共建有8.4万座窣堵婆(佛塔),其中有8座建在桑奇,现尚存3座,被考古学家编为1、2、3 号。桑奇大塔为1号。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36.6米,高约16.5米,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砖石,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灰泥,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 3 层伞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
所在地址
印度桑奇村
所在地址
印度桑奇村
目录

基本介绍

桑奇大塔(TheGreatStupaatSanchi)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相传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共建有8.4万座窣堵婆(佛塔),其中有8座建在桑奇,现尚存3座,被考古学家编为1、2、3号。桑奇大塔为1号。

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为36.6米,高约16.5米,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砖石,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灰泥,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3层伞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南、北、东、西四方建有4座陀兰那(砂石塔门牌坊),每座砂石塔门高约10米,由3道横梁和2根方柱以插标法构成,在横梁和方柱上布满了浮雕嵌板和半圆雕或圆雕构件。在4座塔门中,南门较为古老,建于公元前75至20年。南门2根方柱上有承托横梁的4只一组的狮子柱头。保存完好的北门上,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雕刻的有翼的狮子和有翼的公牛,与印度特有的驮着法轮的大象和驮着药叉的骏马并列,波斯波利斯王宫常见的钟形柱头、忍冬花纹和锯齿状饰带,与印度特有的莲花卷涡纹、野鹅和孔雀装饰图案杂陈。在横梁与方柱间的浮雕嵌板中,分别以2只小象向坐在莲花上的女性身上喷水、菩提树、法轮和窣堵婆,象征佛陀一生的4件大事,即诞生、悟道、说法和涅盘。在每座塔门的第一道横梁上都刻有7个一组排列的窣堵婆和菩提树,代表“过去七佛”。

桑奇东门方柱与第三道横梁末端交角处的托架像《树神药叉女》,约作于公元1世纪初叶,是桑奇较美的女性雕像。她双臂攀着芒果树枝,纵身向外倾斜,宛若悬挂在整个建筑结构之外凌空飘荡,显得婀娜多姿。她头部向右倾侧,胸部向左扭转,臂部又向右耸出,全身构成了富有节奏感、律动感的S形曲线。桑奇塔门上高浮雕或圆雕的构件,基本上左右对称,主要题材包括法轮、三宝标等佛教象征符号,以及印度民间信仰的精灵药叉和药叉女等人物。

建筑特征

塔中心半圆形的覆钵,最初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由阿育王修建的。后在巽伽王朝时代由当地富商资助的一个僧团继续扩建,在覆钵土墩外面垒砌砖石,顶上增修一个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底部构筑了石砌的基坛和围栏。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到公元1世纪初叶,安达罗王朝又在围栏四方陆续依次建造南、北、东、西四座砂石的塔门牌坊。每座牌坊由三道横梁和两根立柱构成,并饰以左右对称的浮雕嵌板和圆雕构件。浮雕嵌板的内容多为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由于当时佛教雕刻尚禁忌出现佛陀本身的形象,故只有法轮、宝座、菩提树等象征物表示释迦牟尼的存在。圆雕人物的代表作是东门牌坊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著名的树神药叉女像。她双臂攀援芒果树枝,纵身向外倾斜,凌空悬挂于整个建筑结构之外,富有节奏感的S型体态,健壮丰满,被誉为印度标准女性美的雏形和始祖。印度把这种塔门牌坊称作“陀兰那”(Torana),故后代把这种雕刻艺术称作“陀兰那艺术”。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