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袁雪芬

袁雪芬(1922.3.26~2011.2.19),女,浙江嵊州人,越剧表演艺术家、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1946年5月,将鲁迅名著《祝福》改编为《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1947年8月发起影响极其深远的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1953年与范瑞娟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中文名
袁雪芬
出生日期
1922年03月26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去世日期
2011年02月19日
职业职位
越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
《双烈记》,《西厢记》
主要成就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目录

人物简介

袁雪芬(1922.3.26-2011.2.19),浙江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人。中共党员。历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名誉院长,上海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11岁入四季春越剧科班,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

袁雪芬参与整理并主演了传统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编演了历史剧和现代剧《木兰从军》、《红粉金戈》等。1946年,演出了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祥林嫂》。

袁雪芬1953年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主要经历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廿八日)出生,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越剧袁派(旦角)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33年7月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工青衣正旦,兼演武小生。满师后,一度与越剧早期名旦王杏花合作,唱腔和表演受到王杏花的影响。

1936年初到杭州演出,初挂头牌。秋初到上海演出。

1938年2月第三次来沪,此后一直在上海从事演艺活动。与名小生马樟花合演3年有余,演出《恒娘》等新戏,逐渐在艺术上崭露头角,被誉为“越剧新后”。

1942年夏,马樟花为旧社会恶势力迫害致死,使袁雪芬对邪恶当道的旧上海深感痛恨。

同年,袁雪芬在一些具有爱国热情的话剧艺术的启发和鼓舞下,同新文艺工作者一起在大来剧场倡导并开始越剧改革:以剧本代替原来幕表制,以导演排演代替原来的说戏,在舞台美术部门亦应用成套设计,演出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歌颂民族气节、反封建礼教的戏。在表演上除学习话剧的从人物出发和内心体验外,还吸收了昆曲载歌载舞、形体动作身段美,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越剧独特的表演方法。

1947年8月《山河恋》联合义演及同年10月筱丹桂致死事件中,她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到反动势力的多次迫害。

1949年7月,参加了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是年9月,她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了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1950年4月起先后担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兼越剧实验剧团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53年,与范瑞娟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同年,在《西厢记》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一角。“文化大革命”中袁雪芬受到残酷迫害。

1978年底,袁雪芬重新受命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主持和组织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并大力培养青年演员。同年她主演的《祥林嫂》拍摄成宽银幕彩色影片。

1985年,退居二线,担任剧院名誉院长。

1986年,以“艺术指导”身份和上海越剧院演出团参加巴黎第15届秋季艺术节。

1989年夏,袁雪芬率团去美国演出。她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

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荣誉奖。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12月,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第二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2008年,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

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袁雪芬在上海家中过世,享年89岁。

主要作品

戏曲类

除去《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三出影响最为深远的剧目以外,还有《王昭君》、《红粉金戈》、《黑暗家庭》、《香妃》、《绝代艳后》、《一缕麻》、《忠魂鹃血》、《凄凉辽宫月》、《相思树》、《山河恋》、《双烈记》、《梅花魂》、《白蛇传》、《秋瑾》、《壮丽的青春》、《火椰村》等等。

电影电视片类

1948年,黑白越剧电影《祥林嫂》,启明影业公司出品,主要演员还有范瑞娟、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张云霞等。

1950年,彩色越剧电影《越剧菁华》之双看相,文化影片公司出品,与徐玉兰、吴小楼、筱水招合作。

1950年,16毫米彩色电影《相思树》,文化影片公司出品,与金艳芳、张茵、胡少鹏、高剑琳等。

1953年,彩色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海电影制片厂,与范瑞娟、张桂凤、吕瑞英等。

1978年,彩色宽银幕电影《祥林嫂》,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出品,与金采风、史济华、周宝奎等。

1979年,电视片《祥林嫂》,上海电视台录制,与史济华、金艳芳、张桂凤、周宝奎等。

获奖记录

1936年秋,随科班初次到上海,并参加灌制了女子越剧的第一张唱片

1942年10月起,在进步话剧的影响下,在大来剧场开始越剧改革

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袁雪芬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的(尺调)腔,后被其他越剧演员吸收、不断丰富,发展成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不同的唱腔流派

1950年初,拍摄16毫米彩色越剧影片《相思树》,创造了新的(男调)腔。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53年与范瑞娟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翌年获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

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起担任上海市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主任

1996年被授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2003年12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第二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2006年04月,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获得了“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