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甲路纸伞

甲路纸伞是江西省甲路镇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甲路”牌工艺伞,是江南传统名牌产品,早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就被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也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甲路工艺伞,用料纯正,精选上等竹木、优质丝绸、丝绢、皮纸、桐油、柿油等制成;工艺承传统之法,画面取民间之彩、不仅美观大方晴雨皆宜,且是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和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是赠友、旅游纪念之佳品,尤为女士青睐。
产地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产地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目录

基本介绍

一把小小的甲路伞古朴、轻巧,看似简单,但要制作一把上好的甲路伞,是件不容易的事。手工制作不用说了,首先要选好材料——竹子、皮纸、桐油、丝绸……关键的是竹子,伞的骨架是用竹子削成的。竹子质地坚硬极富有弹性,不易折断;直接来源于大自然,淡雅,环保。这正是甲路伞所采用竹制伞架的特色优点。缺点是易遭虫蛀,霉变。所以,手工削好的伞架须进行严格的高温蒸煮,太阳暴晒及烘烤。接下来是装键、裱皮纸、绘伞花、修卷上油、穿花线、结顶,近三十道工序。艺人们在伞面上还精心勾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姿态优美的仕女、山明水秀的风景等图案,使雨伞不仅成为美观大方、晴雨相宜、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而且为很有欣赏价值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品种有色彩艳丽的花伞,朴素大方的黑油伞,色泽光亮的透明伞等多种。

历史起源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雨伞的国家。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鲁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巧匠,同时代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难免碰上日晒雨淋,于是在他出行的车上便制作了一种固定的伞,既可遮风避雨也可遮阳避暑。这种随车固定的“伞”,在1989年发行的J162《孔子诞生2540周年》纪念邮票第二枚“周游列国”上便可一睹风采。目前中国古老的伞结构实物,出土于湖北江陵望江一号墓,属战国时期。唐代的《步辇图》也给我们提供了唐伞的样本,清晰描绘的伞骨、伞斗和伞柄线条,看上去令人感到伞的制作十分精美。历史进入北宋时期,中国纸伞结构形式到这一时期真正定型,这也是中国伞结构发展的成熟期。在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纸伞的开合描绘看上去令人信服,我们从中形成了对宋代纸伞的基本印象。

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南宋丞相马廷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从此,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且作出名气,成了江南传统产品。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就被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也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抗日战争期间,产量大,甲路一条制伞店铺多达36家,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产伞25.2万多把,畅销长江流域、全国各地及海外,其中外销达17.6万余把。“甲路雨伞”扬名中外,先后在1936年的粤湘鄂赣四省特产联合展览会上,同年被选入国际产品博览会,并获得金奖;1943年的江西省农工产品展览会上展出。1936年在国际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清末甲路制伞艺人张龙盛出名,相传一直沿用的竹制伞键(俗称:虎尾键)系他发明。民国时期伞面画师张祖汉画技传神,形象逼真,民间以收藏其所画之伞为荣。

附:传说,康熙年间,婺源(隶属安徽)徽戏盛行。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看戏,不巧天下起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石子是击中了雨伞,然反弹出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结果:完好无损的是甲路产的,而被击破的那把产自它地。从此,“甲路伞,甲天下”便传开了。一时间甲路伞便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了长江流域,漂洋过海,成了历史名伞。当时,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