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巨柏

巨柏(学名:Cupressus gigantea W.C.Cheng & L.K.Fu)是柏科,柏木属乔木,高可达45米,树皮纵裂成条状;生鳞叶的枝排列紧密,粗壮,四棱形,常被蜡粉,末端的鳞叶不下垂;鳞叶斜方形,交叉对生,球果矩圆状球形,五角形或六角形,能育种鳞具多数种子;种子两侧具窄翅。其分布于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郎县、米林及林芝等地,甲格以西分布较多,常在海拔3000-3400米地带生于沿江地段的慢滩和有灰石露头的阶地阳坡的中下部,组成稀疏的纯林。其材质优良,能长成胸径达6米的大树,可作雅鲁藏布江
中文学名
巨柏
拉丁学名
Cupressus gigantea Cheng et L. K. Fu
别称
雅鲁藏布江柏木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松杉纲
松杉目
柏科
柏木属
巨柏
分布区域
中国
目录

生长与分布

生长环境

分布区地处印度洋潮湿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西进的路迳,但强度已减弱,而西部高原干旱气流的影响却逐渐占优势。年平均温8.4℃,极端最低温-15.3℃,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集中于6-9月,相对湿度65%以下。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质土。该树种适于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环境,常在沿江地段的河漫滩及干旱的阴坡组成稀疏的纯林。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郎县、米林及林芝等地,甲格以西分布较多。模式标本采自郎县。

形态及特征

乔木,高30-45米,胸径1-3米,稀达6米;树皮纵裂成条状;生鳞叶的枝排列紧密,粗壮,不排成平面,常呈四棱形,稀呈圆柱形,常被蜡粉,末端的鳞叶枝径粗1-2毫米,不下垂;二年生枝淡紫褐色或灰紫褐色,老枝黑灰色,枝皮裂成鳞状块片。

鳞叶斜方形,交叉对生,紧密排成整齐的四列,背部有钝纵脊或拱圆,具条槽。

球果矩圆状球形,长1.6-2厘米,径1.3-1.6厘米;种鳞6对,木质,盾形,顶部平,多呈五角形或六角形,或上部种鳞呈四角形,中央有明显而凸起的尖头,能育种鳞具多数种子;种子两侧具窄翅。

栽培方法

移栽

条播苗起苗时要带宿土,并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宿土的完整;容器育的苗应在植苗坑内将容器去掉。贫瘠的造林地应适当施肥,或用客土填入植苗坑内。造林季节掌握在4-5月间,不宜提前或推迟,做到随起随运随栽。造林密度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高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可适当加大密度。

抚育

巨柏幼年生长较快,宜加强幼林抚育,以提高成活率和提早郁闭时间。造林、绿化当年及次年的7、9两月应除草、松土,以后每年一次,以连续10年为宜,3年后可打一次枝。对造林地内生长过密的杂灌应带状清除,切忌在林内放牧。

繁殖方式

撒播育苗

方法简单,易操作,但种子浪费大,出苗不整齐,易出现生长不良、易染病等现象,又不便管理,故一般不用此法。

条播育苗

一般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进行。条距25-30厘米,播幅5厘米,覆土1-3厘米,播种量6-8克9/平方米。播种后用塑料薄膜搭架遮盖。坚持每天白天无大雨时晾苗,让苗床充分照射阳光,坚持勤浇水,一般育苗初期隔一天浇一次水。此法也浪费种子,不易起苗和运输,对苗木易造成大的伤害,故尽量不用此法。

容器育苗

一般多用塑料育苗袋作容器,也可用蜂窝纸容器(隔膜式纸容器、农用全纸容器)育苗。营养土最好选用沙壤土,挑去杂质、粗石,消毒后用森林腐殖土和农家肥拌土配制,装袋、洒水,待土壤稍湿润后再播种,每袋播种3-5粒、管理方法与条播育苗相同。此法是既省种子,又便于管理、利于运输的最好育苗方法。

价值及其他

材质优良,能长成胸径达6米的大树,可作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造林树种。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