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冬樱花

冬樱花,日本夏季的应景花,原产于中国,广泛分布于云南地区,在欧洲则多被用来食用。冬樱花高约25m,树皮浅褐色,小枝绿色;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先花后叶,花深红色,花瓣约25枚,花径2.5厘米左右,花呈半开状态,下垂,萼片红色。花期11月至翌年1月;其生于海拔700~2200m的疏林或密林中,重瓣冬樱花栽培于昆明各地公园、庭园和风景区,开花时节,叶未萌发,花团锦簇,累累满枝,为优良庭园绿化树种。
中文学名
冬樱花
拉丁学名
Cerasus yunnanensis (Franch.) Yu et L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木兰纲
亚纲
蔷薇亚纲
蔷薇目
蔷薇科
樱属
分布区域
日本,欧洲
目录

生长与分布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等地,尼泊尔、日本缅甸也有分布,其中以云南为主要分布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2200m的疏林或密林中。重瓣冬樱花栽培于昆明各地公园、庭园和风景区。开花时节,叶未萌发,花团锦簇,累累满枝,为优良庭园绿化树种。

适生于亚热带温暖至温凉湿润至半湿润气候。喜光,不耐荫蔽;较耐干旱,喜温暖,也耐一定低温。栽培在昆明海拔2000m山地缓坡台地,经历过1975年12月14~15日偶发性低温天气,日均温-3.8~-1.6°C,绝对低温-6.7℃,正值盛花期,漫天大雪,一树红花,傲然屹立,豪气逼天,浑无一点寒意,更未冻害。经历过1986年3月1日至3日反春寒低温,日均温-2.3~-0.2°C,绝对低温-5°C,持续72小时,正值嫩叶新发抽枝,果实初成,临寒不惧,欣欣向荣,也未产生冻害。1992年特大干旱,年降水量600mm左右,为常年降水量的60%,其中3~4月降水量仅79mm,在大气和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未产生旱害。在栽培过程中,无严重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适应性较强,适生范围较广。

形态及特征

冬樱花是落叶乔木,高达3-10米。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具有细锐重锯齿。伞形总状花序,1-9多花簇生,粉红色。苞片圆形,边有腺齿。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褐色,小枝紫褐色,无毛。叶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cm,先端尾尖,缘具重锯齿。先花后叶,花枝长5~15cm,无毛,伞状花序,花粉红色至深红色,2~5朵簇生;花瓣倒卵形,微凹。

栽培方法

冬樱花忌水湿,宜选择地下水位高和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栽植喜肥沃,在生长季节宜施肥2-3次,8月底停止施肥,以利越冬。冬季有重霜,应适当采取保护措施。一般情况下,在昆明可以露地越冬,如遇重霜发生枯梢,应及时剪去。冬樱花易受毛虫危害,可用1000-200倍液的敌敌畏防治。

价值及其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果。

【采收加工】春季采摘成熟果实,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用于麻疹,百日咳,胃寒痛,胃出血,疔疮肿痛。

园林用途

在园林绿化中,常将体形高大、姿态优美的冬樱花孤植或数株丛植;在公园及名胜地可大片群植,景色更加宜人;也可列植作行道树栽培,冬天花开,胜似花廊;如植于常绿树前,则红绿间映,相得益彰;而栽于水滨、溪流之畔及湖边,又可造成“落花流水”,充满诗意的境界。樱花的观赏期约15天,最佳观赏时间是开花后3~8日,这时的花朵正值旺盛时节,花色鲜艳夺目,金色宜人。樱花是我国东部地区,春季重要的观花树种,在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安徽等省市,都有用樱花作为行道树的优秀案例。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