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导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为《体育文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期刊。
据2021年第3期《体育文化导刊》期刊封底页显示,《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有编辑3人、英文审校1人、编务1人、封面设计1人。
据2021年9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体育文化导刊》共出版文献量为12099篇、总被下载次数为4358886次、总被引次数为126026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876、(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957。据2021年9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体育文化导刊》共出版文献量为8646篇、被引量为94805次、下载量为431285次、基金论文量为2916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1.19。
1983年,《体育文史》创刊,以季刊发行。
1984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发行。
2002年,该刊更名为《体育文化导刊》。
2003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发行。
2014年12月,《体育文化导刊》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
《体育文化导刊》的重点栏目:体育管理学、群众体育学、竞技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史学、其他体育研究等。
刊载内容
《体育文化导刊》侧重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认知和介绍各种体育现象,重点反映中国以及国际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该刊注重理论密切联系体育实际,坚持刊载体育前沿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体育现象探索体育内在的发展规律。
《体育文化导刊》面向的读者群主要是体育管理者、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体育院校(系)在校生等。
据2021年第3期《体育文化导刊》期刊封底页显示,《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有编辑3人、英文审校1人、编务1人、封面设计1人。
职务名单
编辑夏涛、鲍婷、潘霞
英文审校潘霞
编务廖涛
封面设计禹晓静
2017年12月16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与《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体育学科研究生文化论坛暨《体育文化导刊》进高校系列行活动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山东体育学院联合主办的“2020第二届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论坛暨《体育文化导刊》专题研讨系列活动”在线上举办;12月19日,第四届全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文化论坛暨《体育文化导刊》进高校系列行活动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
据2021年9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体育文化导刊》共出版文献量为12099篇。
据2021年9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体育文化导刊》共出版文献量为8646篇、基金论文量为2916篇。
《体育文化导刊》是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收录。
据2021年9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体育文化导刊》总被下载次数为4358886次、总被引次数为126026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876、(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957。
据2021年9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体育文化导刊》被引量为94805次、下载量为431285次;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1.19,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8种)中排第1265名。
《体育文化导刊》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价值导向,开展体育社会科学类的学术研究,发布体育社会科学类的学术创新和研究成果,交流体育社会科学学术经验,促进体育文化全面发展。
1、层次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1.1等。
2、图须有图序号、图题、图例、量和单位,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与图题空1格,写在图下方。
3、表格一律用三线表,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与表题空1格,写在表上方。
4、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1998年10月16日、1/6、20%、第23届奥运会等。
6、参考文献在文中对应位置以右上角标的形式标注,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参考文献内容要注全,标点要正确,末尾用“.”。文献名后分别注明属[M](专著)、[J](杂志)、[N](报纸)、[C](会议录)、[G](汇编)、[D](学位论文)、[R](报告)、[EB/OL](网上电子公告)等,不使用括号中的中文标示。
职务名单
主编李静
编辑部副主任赖万鹏、吉伟东、黄金
编辑部主任张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