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被誉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军官的摇篮。火箭军工程大学占地近1800亩,历史底蕴深厚,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快捷。火工大以本科教育为主,形成了以导弹高技术应用工程为特色,主要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培养初级指挥技术军官、士官骨干和高层次导弹专业技术人才。
院校隶属
火箭军
创建时间
1951年
学校校训
博学笃志、砺剑图强
学校代码
90059
学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同心路2号
英文校名
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学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同心路2号
目录

学校简介

火箭军工程大学原是一所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干部的军事院校,现是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点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单位之一,被誉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军官的摇篮。

学校就以本科教育为主,现已形成了以导弹高技术应用工程为特色,以工程技术为基础、指挥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军官教育与士官教育相协调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军最早培养战略导弹作战使用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主要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培养初级指挥技术军官、士官骨干和高层次导弹专业技术人才。

师资力量

学校教员队伍中,94.3%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有教授、副教授302名,硕士生导师200名,博士生导师60名,导弹专家2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专家1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名,全国全军优秀教师6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25名,全军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名、拔尖人才培养对象3名。有3名教员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

教学建设

火箭军工程大学东依骊山,西临灞水,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绿植覆盖率70%以上,四季常青、步步皆景,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军首批生态营区。教学训练设施配套完善,大礼堂、体育馆、游泳馆、训练棚、格斗馆、田径训练场、轻武器射击场、野外导弹综合训练场一应俱全。

学校拥有火箭军部队各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教学实验楼鳞次栉比,有实验室5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数字化图书馆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信息中心机房达到国家B级标准,建成现代化的云数据中心,网络用户终端12000余个,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全面覆盖。

学校紧贴火箭军战略军种建设需求,坚持以工为主,工学与理学、军事学、管理学协调发展,构建形成了涵盖导弹高技术及作战运用关键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作为火箭军的科研要地、创新阵地,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0余项。

科学研究

学校自开展研究生教育以后,先后完成科研课题10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2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500余项,国防专利120多项。同时,承担国家“863”、“973”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总装备部和第火箭军兵预先研究项目160项,成为火箭军科研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学校还参加了中国宇航学会等各类学术组织120多个,担任理事以上职务50余人次。

文化传统

校风校训

校风:求实、严谨、团结、献身

校训:博学笃志、砺剑图强

校歌

《砺剑之歌》

词:赵明曲:冯世全

高原雄风卷,灞上磨利剑,一代代好儿女,走进火箭兵军官的摇篮,中华强国梦,战士魂中牵,绿色校园,燃烧起我们青春的火焰,看雄风浩荡,送火箭上天,千钧霹雳闪耀着我们忠诚的誓言。

高原战旗卷,灞上磨利剑,一代代好儿女,托起火箭兵辉煌的明天,中华强国梦,战士手中圆,神州大地,飞腾起我们生命的火焰,看战旗鲜艳,送火箭上天,万里苍穹回荡着我们和平的誓言。

砺剑文化

火箭军工程大学在办学育人历程中,积淀形成了集火箭兵军营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陕西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砺剑文化,凝练了“为祖国和平崛起而尚武、为战略导弹部队跨越式发展而献身、为学生超过老师而自豪”的砺剑精神,建成了以校史馆、砺剑园、博学园等“五馆七园”为标志的砺剑文化载体,组建了百人军乐队、百人腰鼓队、百人棍术队等大型文化团队。砺剑文化成为学校的一个名片品牌。

历史沿革

1951年1月,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签署命令,由西北军区炮兵教导团与第一野战军野炮团合并改编西北军区炮兵学校。

1951年3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兵学校。

1955年8月,学校迁至西安。

1956年2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炮兵学校。

195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学校结束地面炮兵培训任务,以西安炮兵学校为依托,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训练力量为骨干,吸收空军十五航校部分教员学员,改建炮兵特种技术性质院校,为保密起见,沿用西安炮兵学校名称。9月1日,工程一期、技师一期学员开学,标志着中国第一所为战略导弹部队培养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光荣诞生。

1963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

1969年10月,转隶第二炮兵,12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

1975年8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学校。

1978年1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

1986年6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2011年6月,改建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2016年1月,启用火箭军工程大学名称。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18年3月,请以官网为准!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