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近现代人文景观 博物馆 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之畔。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官网
http://www.mtybwg.org.cn/
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清东路212号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09: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
4A
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清东路212号
目录

基本介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景观广场由馆名卧碑、倒影池、音乐喷泉、九龙柱、七彩灯柱等组成,以极富闽台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调,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和特制红砖,红白相间分隔出醒目的图案,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九龙柱和卧碑构成一组寓意深远的景象,以“九龙吐珠”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关系坚如磐石。景观广场中间的倒影池的水由里向外源源不断地流动,象征着海峡两岸关系源远流长。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入口门厅有一幅火药爆绘壁画,高18米,宽9米,是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作品。他以中国人的古代发明——纸和火药为材料,运用现代行为艺术演绎着海峡两岸亘古不变而又历久弥新的文化主题:同文、同种、同根生。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共分为四层,展厅总面积7355平方米。二楼的基本陈列《闽台缘》和三楼的专题展《乡土闽台》,全年对公众开放免费参观,展示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历史事实。设置定时免费讲解、语音导览、无障碍通道等便民服务,每年接待参观人数近100万。广场面积16427平方,停车场面积3558平方,每年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基本陈列

闽台姓氏与谱牒文化展

博物馆在一楼设谱牒文献收藏室,收藏以福建、台湾为主的112个姓氏家谱,建立数据库和影印复制本,广泛联系闽台各姓宗亲,举办族谱展览及百家姓论坛等活动,为两岸同胞提供寻亲探源服务。

二楼“闽台缘”主题展厅

主题展厅分七部分主题介绍

第一部分远古家园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地质资料显示,两地几经沧海桑田后形成台湾海峡。在远古时期,台湾与大陆之间原有陆桥相连,物种相传、人类互移。两地的考古发现比对表明,两地早期人类具有原始文化的相似性,他们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二部分血脉相亲

闽台同根同宗,一脉相承。自周秦开始,闽越族先民渡过台湾海峡,成为台湾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后,闽、粤先民往返台湾渐多,至明末清初,大陆移民开发台湾活动进入高潮。迁台先民与故乡保持密切联系,合修族谱,共建宗祠,沿用家乡地名于开发新家园,以昭示子孙勿忘故土。

第三部分隶属与共

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历代中央政府一直对台湾行使管辖,尤其自宋元以来,中央政府逐步重视经营管理台澎地区,建立各种行政、军事机构,加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台湾在历史上长期隶属福建管辖。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决定台湾建省,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台湾正式与福建分省治理,闽台两省之间仍保持着特殊的密切关系。闽台唇齿相依,两地军民共御外侮,从15世纪开始,与外来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共同家园。

第四部分开发同功

明清时期,数以百万计的福建移民,为生存为发展,背井离乡,他们征服瘴疠横溢、野兽出没的茫茫荒野,筚路蓝缕,竭力于农垦;他们来往于风云莫测的海峡,呕心沥血,命系于商渔。一辈又一辈,年复一年,用心血和汗水,把祖国宝岛建设成富庶之区。闽台农业、手工业交流的发展和商贸往来的频繁,促进了海峡两岸的进步和繁荣。

第五部分文脉相承

福建移民在开发建设台湾的同时,开启在台湾的文教活动,也带去了家乡的文化模式。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建立与大陆一体化的文化教育体系。今天台湾的民间习俗、方言曲艺、传统工艺等,仍然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部分诸神同祀

台湾的寺庙绝大多数由福建祖地分炉。故乡的神祇在先民心中,是往返波涛汹涌海峡的护佑、胼手胝足开发宝岛的支持、在新家园战胜艰难凶险的慰藉。他们带去家乡奉祀的神明,伴随他们在台湾发展的足迹,遍布于每一处山川、河谷。至今犹两地共祀,香火鼎盛。

第七部分风俗相通

早期的台湾是移民社会,福建先民在与家乡水土近似的聚落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沿袭家乡的风俗。岁时节庆、生命礼俗、衣食住行都与福建故土相同。尽管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如同与生俱来的血缘一样,闽台民情风俗仍然相通。

三楼“乡土闽台”展区

乡土浸染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由于有着同样的文化印记,闽台人民心气相和、性情相知;闽台乡土气息相通、景象相类,无论节日、礼仪、风习、信仰、语言,自古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春”以“新春闹上元、清明祭祖先”为主线,展示闽台人民春节贺正、元宵赏花灯、清明扫墓祭祖等传统习俗。

“夏”以“端阳竞舟鼓,中元赛普渡”为主线,展示闽台两地的端午节赛龙舟、七月“中元节”普渡等传统习俗。

“秋”以“卜饼万家喜,对渡郊商急”为主线,展示闽台两地中秋吟唱、博饼、

馆藏精品

明泥塑释迦牟尼佛坐像

螺发,垂耳,身穿通肩大衣,结痂趺坐,涂彩,大多脱落,现所坐莲座是另加的。

民国锡制菱形双层亭式宫灯

上为镂空花纹葫芦顶,上下二层为层盖,缠枝花翘角,上层有雕花围栏,立四角柱,四面玻璃绘五彩人物图案。下为悬空四角曲足。束腰菱形支撑,菱角栏座上凹。座束腰,四兽足,下为座框,均雕饰缠花枝,通体呈菱形状。


民国江加走雕掌中木偶龙母头

木雕木偶头,系刀雕刻而成,材质为樟木,粉底为浅红色,头扎有两个辫子,脸部刻有两个酒窝,表情为喜,此木偶头为熊母头。下墨书款识"龙母,目前,江加走刻,五"。雕工精致,刀法成熟。

清彩绘木雕法主公坐像

散发。黑红色脸,上身穿右斜衽黑袍,有五彩花纹,下身穿红裤赤足,坐于座上,座已失,鬍子掉。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9:00-17:00

(16:30关闭入场,周一全天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指南

公交37、46、601、201、203、208路至闽台缘博物馆站下车。

公交17、21、22、26、27、33、602路至西湖公园站下车,往北走约1000米即到馆。

公交15路至经贸学院站下车。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闽台缘博物馆位于福建泉州市丰泽区北清路西湖北畔212号,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

气候特点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温高、光热丰富,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压楔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干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润多雨。冬、夏半年的气候特征截然不同。

路线推荐

大厅→《同文同种同根生》壁画→入口→"闽台缘"序厅→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休息过道→开发同工→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结束语→主题展厅出口→乘电梯上三楼→"乡土闽台"展厅入口→"春"部分→"夏"部分→"秋"部分→"冬"部分→出口

荣誉及其他

2018年5月28日,入选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第十三届福建省文明单位”。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