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哺玉雕位于双阳路大门广场,为汉白玉雕塑,像高1.6米,连底座为2.6米,像体为母羊哺乳幼羔,公羊在旁守护,1987年竖立。玉雕北侧原有喷水池,面积120平方米,池内装有各种喷头29只,彩灯16盏。雕塑和喷泉意寓杨浦(羊哺)涌泉之意。2001年,喷水池被填没,并将羊哺玉雕移至喷水池原址,筑台重竖。
假山瀑布位于园西北,主干道正中,山体为黄石叠砌,高3.5米,占地1460平方米。假山下有洞可通行,山上有人工瀑布泻入山前小池。池中育睡莲,池畔散置黄石,植黄馨、青枫、郁李、石楠、黑松、罗汉松等树种。池前有一卵石地坪,春展杜鹃,秋列盆菊。山后两侧有罗汉松、广玉兰、水杉、平头赤松、桂花、海棠等组成的混交林。
香远荷池、廊桥观鱼位于园西,假山瀑布之南,面积2000平方米。一座长19米,宽2.5米的曲桥水坝,把荷池分隔成东西两部分,中有管道相通并连接外湖西塘。西部育荷,东部养鱼。东部池心置一陶制金鲤,鲤口可喷水。池南岸有蔷薇花架,西连曲桥,东接观鱼廊(绿波廊)。观鱼廊面积70平方米,混合结构,平顶,天蓝色瓦檐,东西走向,呈弧形,凹面朝南,前有小池,植草养鱼,游人可在廊中凭栏观鱼赏景。北岸土丘上有一香远亭,面积23平方米,圆形、重檐、彩瓦,亭侧绿茵环抱,亭前湖石缀景,散栽松、黄杨、菠萝、丝兰等乔灌木,亭东有大片桂花林,置身亭中,夏赏荷花,秋闻桂香。
大草坪地处公园中部,又称中央景区,面积4000平方米。地面铺植马尼拉草,四周栽梧桐、乌桕等高大树木遮阳。坪东土丘起伏,林木覆盖,有碎石小径西起小松坡,经木香棚,过黑松林,东抵水杉林,所经之处缀植粗榧、杨梅、黄馨、石楠等乔灌木,遍植地被,两侧铺草皮,是园中主要景区。松林北侧,有座松风亭,面积23平方米,六边形,攒尖顶,翘角,彩瓦飞檐,挂落饰飞禽图案,亭两侧有花坛,栽花桃、山茶、海棠、腊梅等花灌木,亭前对植龙柏,地面铺地被植物。
愉湖风光位于公园中部北侧,面积3.2万平方米,两条土堤将愉湖分为里湖、外湖东塘和外湖西塘三部分。东西向的长堤有多处弯曲,又名曲堤,堤长160米,上有石径。东端的锦带桥,架于里湖与外湖东塘之间,与东岸相连,系三孔石拱桥,长15米,宽2.5米,桥身两侧各有4个青石龙头。桥西为一椭圆形半岛,岛上树木茂盛,并有湖石点缀。由此向西,有一紫藤长廊架于堤上。廊长53米,宽4.8米,廊下有石凳,可供游人小憩。廊北至湖边种女贞、夹竹桃、海桐等树丛。穿廊而过便是一座长100米、宽2.5米的单孔石桥,游船从对岸的船坞进出,大都要从这座桥下经过,故名迎舟桥。长堤以北称里湖,东部湖面宽阔,游船码头就建在里湖东岸,西部狭长似小河,水体面积约7000平方米。湖东为竹林,旁有石笋,高3米,宽1.5米,上书“竹径”两字。北岸林带以水杉为主,配以香樟、黑松、棕榈、蚊母、珊瑚等乔灌木。长堤弯处有一座亭隐于竹丛树林之中,甚是幽静。长堤以南称外湖,一条南北向的柳堤把外湖分隔成东塘和西塘。东塘面积2万平方米,西塘面积5000平方米。柳堤南起映波桥,北汇长堤于压堤桥,全长近100米,堤中间铺石径,两侧植草皮,湖边栽桃、柳,配以石榴、栀子、红叶李、水杉、罗汉松,并散置山石。映波桥介于外湖东西两塘之间,系三孔石拱桥,长21米,宽2.5米。桥南石径西侧丛植劲松,伴以红叶李,石径东侧的大花坛中堆砌一座假山,周围植紫藤、西府海棠、罗汉松、紫玉兰。压堤桥系单孔石拱桥,长14米,宽2.5米,桥下是里湖与外湖西塘的通道。外湖东塘中有东西双岛,两岛相距50多米,西岛面积约5000平方米,岛上种植柳树、夹竹桃、棕榈、合欢、箭竹、海州常山、美人蕉和地被植物。岛的南端有一座面积12平方米的雨春亭,砖木结构,六角、朱砂筒瓦、翘角飞檐,隐于绿荫丛中,羞露真容。东岛面积2000平方米,岛上种合欢、水杉、丝棉木、珊瑚树等。
枇杷园位于园中部,介于愉湖与大草坪之间。园中三座土丘绵延起伏,小径蜿蜒,面积230平方米。园内果树以枇杷为主,还有银杏、枣树、柿子、柑橘等,花有腊梅、黄馨、木槿、芙蓉、玉兰、紫荆、山茶、桂花,并散栽龙柏、喜树、槐树等乔木。此处因果树较多,故又名“花果山”,也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场所。
碧水榭位于外湖东塘南岸。以前这里是游船码头,1989年改建为碧水榭。水榭是由5座六角亭及方亭、游廊、曲桥各一座组合而成的连体建筑,面积190平方米。西端4座六角亭建在一狭长半岛上,沿湖亭柱均竖于水中,另一座六角亭建于湖面之上,又名湖心亭。五亭之间有水上游廊相连接,廊长12米,宽6.5米。湖心亭另有曲桥通向方亭,再沿石径东行即达红石紫藤花架。五亭中有四亭为平顶,紫砂筒瓦,披檐;中亭及方亭为坡顶,翘角飞檐,砖石梁柱,一面毛石墙,配以花棂,古朴典雅,造型新颖。水榭东侧的紫藤花架为东西走向,滨水而建,长40米,宽4米,面积160平方米。花架支柱由不规则的红石块叠砌而成,粗犷之中又显秀色,故名红石紫藤花架。
高坡花带位于公园南部,是一片坡地,一条混凝土小路贯穿其间,路两旁皆为花境。东侧堆土成丘,以小径分割为三个林区,主体树种为龙柏、香樟、粗榧等高大乔木,由北向南配植海棠、红叶李、桂花、紫荆、紫薇、石榴、夹竹桃、等花灌木。土丘之上,有一圆亭,面积23平方米,淡绿色水泥梁柱,绿色琉璃瓦,瓶形顶,亭内两旁有扶王靠,中置混凝土桌凳。亭外三面丛植雪松、水杉,东南面为一大片草坪。花带西侧有一圆形花坛,占地约500平方米,以孤植的大雪松为圆心,四周分层环植月季、矮大理及其他花草,远观花坛,极似八卦图形。花坛南面以珊瑚树丛为障景,群植雪松、罗汉松、红叶李、柳树、腊梅,北面与花带之间有一片草坪过渡。
牡丹园位于公园西南隅,系1990年将原金鱼养殖场、翠竹院和池塘以及1980年之后征用的卢家门部分土地合并改建而成,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初名卢园(意寓卢家门),并题刻于太湖石上竖在园门花坛中。后因园名更改,刻石已不存在。此园东、北两侧以栅栏与公园其余部分相隔,西南两侧与厂房、商店、民居为邻,形成一处独立的景区,习称“园中园”。园中地形蜿蜒起伏,遍植杜鹃、山茶、紫荆、香樟、松、柏、翠竹。三株从杭州移植来的罗汉松,树龄都已百年以上,经过精心养护,枝繁叶茂,苍劲之中仍显青春。园北有莲池,西有护城河,均以湖石筑岸。湖水之中建有一座圆形大厅,玻璃幕墙,上下两层,大厅西侧有附亭,亦为滨水而建。另有一座全透光玻璃花棚,相互之间有曲桥、过道廊和石径相连接,是一组中西结合的现代建筑。园中央矗立的一座圆亭,却是中式仿古建筑,混凝土结构,黑色仿古尖顶,北面为入口台阶,另三面置靠凳,亭南有一片临湖草地可健身。此园初衷是欲建一座综合性展览馆,建成后曾举办过几次专业性和群众性花卉盆景展览,对推动群众植树养花、爱绿、护绿活动起过一定的作用。1999年11月,从山东菏泽引进牡丹4000株、芍药2000株植于园内,其中有名贵品种‘豆绿’、‘青池’、‘蓝田玉’、‘春红争艳’、‘冠世墨玉’等,为市民提供了一处观赏牡丹的场所,园名亦随之改为牡丹园。
方亭池景位于公园东南围墙附近。小池面积200平方米,四周以黄石驳岸,临池植柳。池北的一片小草坪上以湖石缀景。池南有棕榈、海棠、夹竹桃树丛。池西岸有一方亭,大半置于池上,面积16平方米,混合结构,翘角飞檐,亭内设扶王靠,亭西北为一大片松樟混合林和灌木丛,还夹有两块草坪。
园址原系农田、坟地和水塘,中有北马桥、卢家门、王家宅基等几个小村落。
1952年以后,附近陆续建起长白、控江、凤城、鞍山等新村。为给周围居民提供一处游憩场所,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公园。建园工程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市东公园管理区负责组织实施。1956年11月,先征用双阳路以东、隆昌路以西、控江路以南、唐家浜以北的12.47万平方米土地进行初建。
1957年初动工,1958年1月24日竣工开放。原名控江公园,不久根据群众意见更名为杨浦公园。此后,曾多次进行扩建和局部改建,其工程均由杨浦区园林管理所承担。1958年10月,征用隆昌路以西、唐家浜以南6.47万平方米土地用于公园扩建,1959年扩建工程完成。1959年还征用了王家宅基附近2000平方米土地建成了动物园。公园早期建设因受资金制约,都是因陋就简,道路、地坪多以砂石、煤屑铺设,湖边很少的驳岸,桥梁、亭、廊等园林建筑大都为竹木结构,花木品种也比较单调。1960年以后,陆续修筑湖池驳岸,并翻建道路、地坪,改建桥梁、亭、廊,增添各种游乐设施。1975年穿园而过的唐家浜及其支流因受工业废水污染出现黑臭,影响园容,填没后扩大土地3600平方米,经过造景,当年就成为高坡花带景区的一部分。
1980年,兰州苗圃被征他用,作为补偿,将卢家门及其附近的1.14万平方米土地分批征用后并入公园。1984~1986年,先后将愉湖的4座竹木桥改建为石桥。1997年投资100万元,在公园北侧实施破墙透绿工程,拆除控江路旁385米长的公园砖砌围墙,改建为金属制作的艺术栅栏,并将人行道与公园之间3460平方米土地辟建为绿地,遍植松、柏、翠竹、香樟、棕榈和花灌木,铺设地坪,置石桌、石凳,安装各类灯光,使这里成为绿色休闲活动区,让公园内外景色和谐地融为一体,扩大了游人和路人的视野。1998年,又将公园东侧临隆昌路的围墙改建为透视墙,并布置成科普画廊。
1981年起,逐年在树丛、林间、路边种植麦冬、葱兰、石蒜、石菖蒲、鸢尾、萱草、二月兰等地被植物,到1990年已有12个品种,2000年又增加到30余种。2002年,还引进一批新优品种,使园内基本做到有土皆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