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娱乐 人·鬼·情

人·鬼·情

《人·鬼·情》是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由由黄蜀芹执导,李保田、徐守莉、姬麒麟主演,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特邀演出,上海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这部影片是以裴艳玲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并由本人出演,塑造了秋芸这样一个艺术上的成功女性,也揭示出现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困境。该影片上映后不仅斩获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奖。
中文名
人鬼情(人·鬼·情)
外文名
Ghost Love
导演
黄蜀芹
编剧
黄蜀芹,李子羽,宋国勋
主演
徐守莉,李保田,裴艳玲,姬麒麟,王长君,村里,宋忆宁,梁庆刚
类型
剧情
片长
105分钟
语种
普通话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主要奖项
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发行/播出时间
1987年01月01日
资源网址
https://www.1905.com/mdb/film/1958769/
目录

基本介绍

《人·鬼·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的剧情片。由黄蜀芹执导,李保田、徐守莉、姬麒麟主演,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特邀演出。

这部影片是以裴艳玲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并由本人出演,塑造了秋芸这样一个艺术上的成功女性,也揭示出现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困境。曾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参演人员

徐守莉饰秋芸

备注京剧演员

李保田饰秋父

备注秋芸的养父,启蒙老师

姬麒麟饰张老师

备注秋芸的戏校老师,武生

裴艳玲饰钟馗

贡琳饰秋芸(少年)

王飞飞饰秋芸(童年)

王长君饰秋母

张寿和饰后脑勺

备注秋芸的生父

梁庆刚饰未知

角色介绍

秋芸

演员徐守莉

京剧艺术家。父母都是京剧艺人,她自幼随父学戏、搭班演出。60年代初被省剧团头牌武生张老师发现,招入省剧团。在学习与成长中与张老师互生爱慕,碍于对方已有家庭,只能黯然分别。十年动乱中她无戏可演,结婚并生了两个孩子。文革后她重返舞台,艺术生命焕发青春,丈夫却与她感情淡漠。

秋芸父

演员李保田

京剧艺人,解放前与妻子搭班唱戏,一个演钟馗,一个演钟妹。妻子在一次演出中私奔,他从此不再唱戏,带着女儿在戏班打杂。他虽不愿秋芸再学戏,拗不过女儿只好教她唱男角。秋芸被张老师带到省剧团后,他独自回乡务农,孑然终老。

钟馗

演员裴艳玲

秋芸一角以裴艳玲本人的经历为原型,她在剧中出演《钟馗嫁妹》的钟馗一角,钟馗每次呈现都在秋芸的人生重要转折时刻。钟馗和秋芸,是一对角色和扮演者的客观实体。

张老师

演员姬麒麟

省剧团头牌武生,有5个孩子,与妻子长期分居。他发掘了秋芸这个苗子,也是她的戏校老师。二人逐渐发生感情,引起流言。为了不影响秋芸的前途,他主动提出调动工作到县里,给秋芸成为全省头牌武生铺平了道路。

秋芸(少年)

演员贡琳

少年的秋芸随父搭班,一次戏班的武生生急病,需要救场,她被班主拉上了台,一鸣惊人。父亲为了阻止她唱戏,带着她回到老家种地,她坚持要唱戏,父亲手把手的把毕生心血教给她。父女二人开始到各地搭班唱戏,渐渐打响了名头,直到秋芸被招进省剧团父女才分离。

秋芸(童年)

演员王飞飞

儿时的秋芸,无意中目睹了母亲和生父的偷情,不久母亲与生父私奔,父亲因此而不再登台,从受大伙喜欢的头牌变成了打杂的,她也变成了孩子们的嘲笑对象。当被一群男孩子围攻时,她向最信赖的二和哥求救,二和哥在哄笑声中加入围攻她的人群,她愤起反抗。这是秋芸第一次遭遇渴望逃离女性角色。

内容介绍

50年代,秋芸的父母在戏班子里搭档唱《钟馗嫁妹》,小秋芸(王飞飞饰)暗地里偷着学戏。后来母亲(王长君饰)与人私奔,父亲(李保田饰)欲带她回乡,但秋芸迷恋戏曲艺术,坚持要学戏。父亲无奈,只好教她唱男角;秋芸(贡琳饰)学艺刻苦,很快就成了戏班里的台柱。在一次演出中,她被省剧团的张老师(姬麒麟饰)选中,正式进入剧团。60年代,秋芸(徐守莉饰)在张老师的传带下,已成为剧团的头号女武生,师生之间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张老师是有妇之夫,为了秋芸的前途,他离开了剧团。秋芸成名后,别人的嫉妒、讽刺、流言、诽谤总伴随着她,使她深感苦恼。“文化大革命”中,因无戏可演,她也结婚成家,生了两个孩子。粉碎“四人帮”后,秋芸焕发了青春,重返舞台,以精湛的技艺蜚声国内外。但丈夫对她的事业不支持,离家而去。生活的种种波折,使她深感人情寡淡,决心一辈子嫁给舞台,永远献身于艺术。

创作团队

制作人李全根

导演黄蜀芹

编剧黄蜀芹、李子羽、宋国勋

摄影夏力行、计鸿生、孔基成(特技摄影)

配乐杨矛、张玉照(戏曲音乐)

剪辑刘嘉麟

道具袁林根、王寿南

艺术指导朱广渊(戏曲指导)

美术设计郑长符、陈春林

造型设计李丁、沈东生

服装设计曹颖平、章根宝

灯光张川侠

录音过敏、葛伟家

布景师吕建生、唐绍延、杨岳定

编辑:马小洪

烟火:姚海弟

特技设计:肖镇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王永吉

背景介绍

1987年初,黄蜀芹无意间看到作家蒋子龙的一篇报告文学《长发男儿》,写河北梆子名伶裴艳玲从小苦练到成才的经历。她意识到,女演员演一个男人那么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又是一个女人去演一个男鬼,其中有很多故事可以想象。黄蜀芹设法找到了裴艳玲,去她所在的剧团,和她同吃同住,采访、挖掘关于她的故事和细节,然后回家写剧本。

当地干部希望黄蜀芹着重写裴艳玲12岁时被毛主席接见的事迹,但黄蜀芹觉得这一段经历和自己要表达的没关系,没有采用。

获奖记录

获奖记录

时间奖项届次名称获奖奖项获奖方结果

1988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黄蜀芹李子羽宋国勋获奖

最佳男配角李保田获奖

最佳故事片《人·鬼·情》提名

最佳导演黄蜀芹提名

最佳剪辑刘嘉麟提名

最佳美术设计郑长符提名

最佳电影音乐杨矛提名

1988第五届巴西利亚国际影视录像节最佳影片金鸟奖《人·鬼·情》获奖

1989法国第十一届克雷黛国际妇女节公众大奖《人·鬼·情》获奖

鉴赏评价

《人·鬼·情》本质上是一个女人的自我对话,半个人是女演员,半个人是她扮演的角色。(新京报评)

《人·鬼·情》是中国最具女性意识的一部电影,一个女人借助戏剧舞台,借助男儿身,获得身份的认同、性别的补充。更深刻的是,这是现代女性历史命运的一个隐喻。一个拒绝并试图逃脱女性命运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因扮演男人而成功,却终作为一个女人而未能获救。这既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再匍匐于男权主义之下,也是女性主体身份地位的缺失:在屡次得不到男人的保护之下,自己创造一个钟馗,自己保护自己,弥补现实世界中的缺失。(李颖欣评)

作为艺术手法,影片这种实在世界和虚幻世界在纯视觉层面上的交叉扭结,,是颇具新意的;而借用本来就以虚拟为本、写意见长的戏曲来构成人物心理历程的虚线,尤见匠心。(邵牧君评)

黄蜀芹的电影《人·鬼·情》,把女性做为两性关系的中心,男强女弱的传统性别模式被完全颠倒。女性刚强有为,拥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而男性则有一种柔弱的女性气质,有一种天生被“阉割”的特征,因为懦弱无能而无法成为受困女性的拯救者和庇护者。这显然是对传统父权制文化的一种试图性的撞击,然而,就在这样一种父权制的文化里,女性除了仍旧不能在男性那里找到生命的寄托外,关键的是女性的反抗最终也是走向虚无。(高启龙评)

《人·鬼·情》以女性立场描述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表现女演员秋芸对鬼角色钟馗长期的情感依恋,发出“该让女人找个好男人”的呼喊。这是对文革结束后大陆性别意识觉醒潮流的强烈回应。影片的思想其实没有达到女性主义的高度,但彻底的女性意识又使它成为真正的女性电影。中国的女性主义缺少正常发展,于是该片成了中国大陆女性电影的孤独的高峰,是前有政治时代,后有商业时代的一座女性主义的历史界碑。(陆炜评)

作为本片的修辞策略之一,黄蜀芹在秋芸的每一个悲剧场景中都设置了一个傻子,充当目击者——在她和二娃的冲突时刻,在她被人从女厕所中拖出之时,在张老师凄凉地坐在离别的车站上的时候。那是一个男人的形象,也是一个历史潜意识的象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八十中国寻根文学与“第四代”、“第五代”电影共同的修辞策略)。他总是笑呵呵地、被人群推来搡去,对发生在秋芸身上的“小”悲剧目无所见,无动于衷。(戴锦华评)

其他信息

美术设计

美术郑长符认为,钟馗出场必用黑丝绒衬底,山坡、星月、亭台楼阁等等包括道具都不要。钟馗的大红色袍子和大花脸用黑丝绒衬底效果将特别神奇。他要求把摄影棚全部蒙上黑丝绒,在这种神秘的“黑洞”里完成“钟馗世界”的镜头拍摄。起初制片主任为省钱用黑色的平绒代替。但是灯光打在平绒上有微弱的反光,不是想象中的效果。顶真的黄蜀芹有生以来第一次拒拍。停拍三天后,制片主任妥协了,平绒全部拆下,换上黑丝绒。黄蜀芹认为,这是关系到电影整体形象的大问题,只有黑丝绒才能呈现钟馗神秘莫测、梦幻般的世界。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