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文学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1923年由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自利的人;另一类则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通过这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将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将高尔基想要揭示的黑暗社会现状揭示出来,是一部教育意义深远的作品。
中文名
我的大学
外文名
мои университеты
类型
长篇小说
作者
马克西姆·高尔基
发行/播出时间
1923年
资源网址
https://dushu.baidu.com/pc/detail?gid=4305284095
目录

基本介绍

《我的大学》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该书首次出版于1923年。

该书中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角色介绍

阿廖沙:书中的主人公,是个坚强勇敢、正直、有爱心的人,也是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青年,能辨别好坏。

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个果敢、刚强的妇女,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人物:她喜欢唱歌,跳舞,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她很善良慈爱,善于忍让,胸怀广大,外祖母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是他最了解和珍爱的人。

外祖父:年轻时曾在伏尔加河上做过纤夫,后来开了一个染坊,当他还有钱时,对人作威作福,对一切独断专行。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愈来愈吝啬、贪婪、专横、残暴、冷酷无情。最后他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变得一无所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乞丐。

安德烈·捷连科夫:面包店老板,雇佣阿廖沙的人,有进步思想,他的居所经常作为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的集会地。

罗马西:进步大学生,绰号“霍霍尔”,后来在伏尔加河边的小村庄开杂货店,住所被富农烧毁后与阿廖沙分别。

尼基弗雷奇:反动警察,他抓捕进步学生,伪善,对沙皇的监视网络一清二楚,甘于做奴才。

内容介绍

《我的大学》描写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阿廖沙16岁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背景介绍

在阿廖沙所生活的时代,俄国正处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时期,此时俄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社会处于黑暗的统治之下。在大革命发生之前,俄国处于封建思想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们的生活十分贫苦,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流离失所,痛苦不堪。由于人们生活的拮据,偷窃已经在农村成为一种风气,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已经不择手段,完全不在意道德与伦理的约束。这时期儿童的生活更加困难,他们没有钱去接受教育,只能靠拾荒为生,沦落街头。正是这样的社会生活现状,使得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完全败在了生计上,人们变得自私自利,亲情、爱情与友情在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鉴赏评价

作品主题

《我的大学》将农民的愚蠢、落后、无知、卑鄙、野蛮、残暴、势利等丑恶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之愤怒、哀叹、惋惜。在当时俄国社会不怕农民沉默,就怕农民从众,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美德,缺乏自己的价值判断。一个农民是善良的,但是一群农民就可能变成群氓,好人一心一意想帮着他们改变现状,他们去反过来伤害好人。在当时想要触动农民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想要改变他们的奴性是难之又难的,对于思想观念的改变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使用休克疗法,必须要先改变他们的经济基础,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才不会做无用功。对于当时俄国社会知识分子的惨痛遭遇,也让读者潸然泪下,革命者不能让人们饿着肚子去正义明道,必须要给予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知识分子的力量太过薄弱,他们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没有群众基础,最后惨遭工人迫害,连自己都无法保护自己,这样的自相残杀让读者为之悲痛。《我的大学》以阿廖沙在社会这个大学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给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俄罗斯旧社会的腐朽之势和当时人性的丑恶,血淋淋的历史告诉读者知识才是力量。

在《我的大学》这部作品中,阿廖沙以及周围人的生活都很不幸,如果非要给这种不幸找一个原因,那大概就是那个社会的生活环境了。在这部作品中,高尔基着重于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进行描写,通过对这些小市民人物的描写,将社会与人性的病态表现了出来,因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正是作者表达思想与观点的重要切入点。在这部作品中,阿廖沙是童年高尔基的化身,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逝了,母亲一个人带着阿廖沙回到了娘家。但当他们回到外公外婆家之后,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阿廖沙的两个舅舅开始吵着要分家,他们生怕母亲来分夺他们的财产。在这之后,作品围绕着外公外婆家里的这些人展开了小说的叙述,充分地将小市民的自私自利、人情冷漠表现了出来。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在喀山的四年,阿廖沙虽然没能进大学的门,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结识了一些民粹派革命者,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逐步提高了觉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正如高尔基自己回顾时所说的:“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

艺术特色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自利的人,这包括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六亲不认,根本没亲情而言;另一类则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这包括阿廖沙的好朋友“好事儿”,他们都是阿廖沙喜欢的人,是与外公这一类形成鲜明对比的人。这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将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将高尔基想要揭示的黑暗社会现状揭示出来。

《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里,作者并没有对阿廖沙这个人物进行正面的描写,反而是把他当作当时社会的旁观者进行叙述,因而,对于阿廖沙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对阿廖沙周围人物进行描写时,作者明显的把自己(即作品中的阿廖沙)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表现了出来,特别是在对待外公这样自私自利的人物形象描写时,他明显的运用了讽刺的手法,以表示对市民庸俗、自私的厌恶,从而也将阿廖沙的形象从侧面树立了起来。

作品影响

《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既描写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风貌,又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以及民粹派反抗沙皇专制的活动,是一部教育意义深远的作品。

1941年,《我的大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该片由马克·顿斯阔依执导。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