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三角石
三角石景点位于大峪沟旗布沟支沟三角石沟沟口。一入沟口,一块巨大的石头凸现眼前,棱角分明的三座石峰呈三角形兀立石巅,神奇壮丽,相传三角石是格萨尔王射到瓜麻洛部落的神箭。置身三角石下,周围松木蓊郁,流泉淙淙。仰望奇石,又恰似一只雄鸡引颈长鸣,故又称“雄鸡报晓”。当人在惊异中趋步绕石而过,回头再看那“雄鸡报晓”时,却又成了另一番景致,一座相依相偎的“姊妹峰”站在青山之巅,峰顶松柏苍翠,石色斑斓,使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莫测,同一处景观,在不同位置观赏,姿态各异。
云江峡
云江峡是大峪沟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峡两岸石壁侧立,陡峭嵯峨,大峪河穿峡而过,迂回曲折,水声潺潺。峡中苍松翠柏荫天蔽日,峡外松柏葱茏,阡陌纵横,使其峡犹如长江巫峡的缩影,若隐若现,奇妙无比。
旗布寺
旗布寺也称“纳道寺”,藏语称“罗桑德庆林”(善慧大乐洲)、“噶丹曲林”(具喜法洲),位于洮河南岸木耳镇辖境旗步沟口。旗布寺原建于旗布沟燕麦沟口的“斯哀告”台地上,距现址1.5公里,遗址残垣痕迹明显,遗址内尚有土围墙残基,有碳层出现,后因改宗,于明末迁至今址,距今约800余年历史。对于旗布寺的创建,《安多政教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618-1702年,该寺由西藏彭域杰乌岗哇高僧赛康巴桑结嘉措在第九代卓尼嘉波(土司)杨朝梁的支持下创建。赛康巴桑结嘉措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主持旗布寺和卓尼大寺的教务并兼任法台。1706年,由阿旺索南出任旗布寺法台,形成了旗布寺的法台传承系统。清雍正七年(1729年),阿旺索南主持修建了旗布寺经堂,后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建旗布寺参尼扎仓,寺内原供奉有白象牙雕刻的无量寿佛像、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亲手雕刻的白檀木法王像、卓尼法王曲吉楚臣达吉供奉的能言弥勒像、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供物装饰的金刚度母和善逝八塔等,该寺隶属卓尼大寺,并由卓尼大寺委派法台主持该寺教务。1958年旗布寺遭遇火灾,建筑除大经堂外无一幸存。旗布寺三年一次、为期七天的嘛呢会远近闻名,阴历五月初一至初七,临近木二镇的村民们前来祭祀神树和山神,并接受无量寿佛的抹顶。现寺内僧人有22人,活佛一人,香曲曼拉活佛主持寺务,阿旺索南法台传至第六世。
旗布林卡度假村
旗布林卡度假村位于景区卓玛拉措湖畔,主要由藏式帐篷群和小木屋组成,拥有卓尼独特民俗风格的藏式小木屋3座、帐蓬城等,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吃住为一体的水电设施齐全的大型旅游度假村。
旗布林卡神女潭
顺旗布峡而下约500米,便到了神女潭,传说此潭原是仙女洗浴之处,有一年仙女们飘然降临,但神女潭的水深不没膝,潭两岸草木干枯失色,面对如此情景,她们只好悻悻回宫。不久,这里便喜雨连绵,山山水水重显往日光彩。从此以后,每当草原上旱情严重之时,当地藏族妇女便集聚潭边,焚香煨桑,高唱山歌,祈求仙女们布云降雨,以保水草茂盛,牛羊健壮。
阿角沟
与桑布沟毗邻,分为阿角大沟和阿角小沟。“十八道交河”奇险无比,形成了阿角沟大峡谷,最奇特的景致当属三道石门,一道险似一道,一道奇似一道。河流冲出峡谷,汇入洮河、黄河。
桑布沟、桑布草原
进入桑布沟,展现在眼前的是广漠的草地和起伏绵延的丘岭。丰美的草原成了牛羊牲畜繁衍成长天然牧场。阿角沟与桑布沟毗邻,分为大阿角沟和小阿角沟。“十八道交河”奇险无比,形成了阿角沟大峡谷,最奇特的景致当属三道石门,一道险似一道,一道奇似一道。河流冲出峡谷,汇入洮河、黄河。
景区特色
山雄、石奇、水丽、林秀
大峪沟中最有气派,最壮美的立体景观,就数以迭山为首的群山崇岭,是天下群山的完美组合、神韵的集中组合、造型的奇特组合。鸟瞰这层层叠叠群山,山体由东向西倾斜,由北向南逐级增高,呈阶梯状。循沟溯水,最低缓的第五阶台地为一座座浑圆缓平的低山丘陵,环抱宽阔的谷间冲积草甸,沿主沟系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第四阶山势逐渐耸起,山体东西对峙,时拢时分。组合于迭山主脉脚下,层层叠叠,巧妙搭配的苍山翠岭,绿浪起伏。峡谷边缘的丹霞地貌,赤壁灰岩,裸岩怪石在阳光彩霞的晖映下栩栩如生。迭山主脉裸露的白岩石,壁立万仞的悬崖,长年不化的冰雪,缠绵缭绕的云雾,连绵数百里,雄壮无比。
大峪沟彩虹
数百座裸露的石峰耸立在层层叠叠的群山之巅,站在迭山主脉鸟瞰,奇峰怪石犹如行驶在大海中的渔舟,千帆竞浪,百舸争流。奇形怪状的姿态,又如“动物世界”的影视画面在定格。步入大峪沟,一览群峰英姿,一刹时石屏风挡住去路,钻过石峰一线天,却又峰回路转,别是一番景象。举头仰望,悬石突兀,峭壁林立,如塔如柱,如剑如戈,直指青天。一座座天然雕塑的佛祖、美女、将军、诗人、农夫、牧童及各种动物造型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鬼斧神工的造像,随人视角的转换而变幻,使人如坠九天云雾之中。
大峪沟姊妹峰
迭山脚下各种裂隙泉、喷泉、间歇泉、温泉数不胜数,它们喷涌于峭壁之上,峡谷之中,千姿百态,有的形成淙淙细流,娴静幽雅;有的刺破峭壁峡谷,急流奔泻,流珠飞溅。在迭山环抱中汇集成十几条小溪,沿安子沟、坡伦沟、尼玛沟、尼嘎沟、八十里沟、阿角沟、旗步沟、桑布沟诸沟系于旗布林卡山门处汇成大峪河。总集水面积达780余平方公里,为大峪河汇集了38500万立方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大峪河四季清澈,不管多深都可一眼望穿水底,不管下多大的暴雨,支流小溪、山泉飞瀑中的水始终晶莹清澈。
阿角镜湖
这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无数的飞泉流瀑从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上直落谷底,有的形成了八、九级飞瀑,有的如珠帘悬挂,有的滴水穿石,形成奇形怪状的响水洞和梯河暗流;有的如利剑切透数百米山谷,穿峡而出。这数不清的奇水景观,却无一处雷同,移步换景,各显神韵。每逢隆冬之际,水极少结冰,而从旗布寺之下的河面却冰封雪盖。长达三十公里的河道,坚冰像一条洁白的长练捂住了河面。更为神奇的是,每年腊月将近,大峪河上总要发生一起当地人称为“犀牛背冰”的奇异现象:整条河面的坚冰在某一日子夜时分,突发一阵惊天动地的爆裂声,一两尺厚的巨大冰块纷纷抛置两岸,其神力令人咋舌。对此自然冰裂现象,当地人传说为洮河水神派遣一头犀牛,从洮河与大峪河汇流处钻入河底,用其锋利的犄角斩开冰层,并将冰块背出河床,疏通河道。这浩大的工程,它只须几分钟便一挥而就,难怪此地村民对“犀牛背冰”的神话,虔诚膜拜,奉若神明。
高山牧场
大峪沟的森林遮天蔽日,浩瀚无垠。沟内除海拔3600米以上的裸岩外,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平坦浑圆的群山之巅,悬崖峭壁的缝隙之间,均被莽莽苍苍的林木覆盖,除边缘开阔地带的中、幼龄林分曾经多年采伐外,纵深处为千百年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春风吹拂时似绿色的海浪,汹涌澎湃,涛声起伏;夏日辉映时,万木竞翠,山花簇拥,百鸟鸣唱;金秋雨后,薄云淡雾缓缓退去,轻纱朦胧中透出一匹新织的锦缎:墨绿的松,苍翠的柏,金色的桦,橙黄的杨,火红的栎……将这片-打扮得五彩缤纷;隆冬时分,这里又是一番景象,冰雪将大峪沟的森林装点得更为圣洁。纯波氏落叶松林里的冰挂,晶莹剔透;挺拔的云杉、冷杉、圆柏在碧绿的外套上加上雪白的披风,像顶风冒雪,守卫在北国的边防战士。
原始生物园
大峪沟景区不仅有引人入胜的美景,更是一座富有多种资源的原始生物园。主要树种有高山耐旱针叶冷杉、云杉、松柏等天然乔木、灌木共19科31属100余种;药类植物14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钱豹、雪豹、苏门羚和梅花鹿等,二、三类保护动物20余种;羊肚菌、黑木耳等菌类十多种,各种山珍野果漫山遍野,俯拾即是。
久远文化
连绵延续的昆仑山脉将这一人间仙境推向了草甸与黄土的边缘,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氐羌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古代弯弓跃马的战场。这里的山水草木沉积着数千年前祖先们狩猎、游牧的历史。在这史称“汉藏走廊”、“丝绸之路”西南支线的洮西通道中,在这古代羌、氐、土谷浑、吐蕃诸民族生活的中心,形成了卓尼特有的觉乃藏族(三格瑁),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独秀。
独特民俗
卓尼县有藏、回、汉、土、满、苗等多1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2%。这里不仅是西藏农区宫廷服饰保留最完整的地方,觉乃藏族服饰三格瑁婉约大气、古风浓郁;还有着独特的建筑——苫子房,美观大方且实用;此外这里还保有非常独特的风俗节日,其中以婚俗习惯为甚,结婚当天,新娘把兄弟姐妹请到婆家,新郎站在大门头的房顶上,接受长辈及亲友的挂红祝福,一直站到婚礼结束。期间,新娘舅舅把新娘抱进来,新娘在炕上背对着静思一天,下午三点左右夫妻拜见公婆,新娘认灶点火切菜,僧人诵经,亲朋边吃边唱善巴,边唱边舞“阿迦”。直至婚礼结束,舅舅再把新娘抱回娘家,遵循新娘"不落夫家"的古风遗俗,十天半月甚至半年后,娘家父母重新将新娘送来,夫妻才得以洞房花烛,过上甜蜜生活。
交通信息
大峪沟景区交通相对不便,比较适合自驾。非自驾者可先到卓尼县,再拼车前往大峪沟景区,从县城到景区目前尚未开通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