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衙口滨海旅游区作为迷人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不仅拥有丰富的滨海自然景观,还有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位于龙湖施琅故里衙口,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
到衙口海滩观海景、泡海浴、吃海鲜,正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休闲节目。龙湖镇加大对景区的创建力度,力争将其打造成具有闽南特色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围头战地文化渔村坐落在晋江金井围头半岛的最南端,地理位置特殊,素有区域优势凸显、英雄人物辈出等特点。1958年围头村的“八二三”炮战,因其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闻名中外,故素有“美丽的围头”、“英雄的围头”之称,是一个具有特殊典型的“战地历史文化渔村”。
衙口滨海旅游区除了迷人的海滨风光,还有如施琅故居、施琅纪念馆、定光庵、赤虾墓等人文景观,矗立在海湾的施琅雕像高大威武,是海湾的标志物。
景区内的深沪湾施琅将军纪念馆是“泉州十八景”中的景点之一。深沪湾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龙湖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沿岸而来,施琅将军纪念馆、施琅将军雕像等人文、自然名胜掩映其中。
青阳至衙口沙滩有直达班车,每12分钟一班。
泉州市区经笋江路、南环路、江北大道、S308、S206即到。
衙口村、南浔村位于龙湖镇区东南部,人口万余人,面积近十平方公里。以纵贯南北的街道为界分为两个行政村,东为衙口,西为南浔。两村人口、面积基本各半,其中南浔村兼有小埭、山前、田头、灰窑、桥头等5个相邻的自然村。
衙口建村于北宋后叶,属晋江县弦歌里。元朝属十七、八都。明清两朝沿袭旧制。民国时衙口建霞坡镇,新中国成立后改霞坡镇为衙口镇,衙口仍为镇所在地。1958年,撒镇设人民公社,衙口属龙湖人民公社,同时划分为二个行政村。
至于“衙口”这一现名,当应追溯到清初。其时村落规模已较大,人口渊薮,初具集市雏形。清初迁界时,居民徙往青阳,集市随之而废。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将军平复台湾后,沿海复界,居民回迁。施琅将军及随征族人因功受朝延封赏,兴建西衙等八座毗连的庞大官邸,并且铺设宽敞的石庭,俗称之为府衙。是时周围五乡十里的居民大都往府衙门口进行集市贸易。从此“衙口”作为集市名,很快就被叫开,同时乡里因集市而闻名,以至“南浔”这一乡名终被“衙口”所代替。
衙口,宋代称弦歌里,属晋江县十七、八部,原称南浔,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册固始。自宋代以来人文荟萃。清代的爱国将领施琅将军的出生地。施琅率水师统一台湾,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建府衙八座,后人商行二十多座,在府衙门口进行贸易,称“衙口”,逐渐将南浔地方淡化。
衙口北有岩山“清华寺遗址”,东有赤龙地脉(有龙眼井一对)。后因皇帝问及地势避讳而改称“赤虾投江”,西有白虎山,南有2.5公里的鸳鸯港,东边有沿海大通道,217县道穿境而过,有海域管辖面积近万亩;适宜养殖5000亩,清代管有:鲁东溪、浔美盐场、龙湖和万亩的养马场、练兵场。海滩有4千公里长的细白沙滩,坡缓浪平,而且有丰富的鱼类、藻类,贝类有近30种,“西施舌”养护面积达2500亩,“海山宫”曾是古代对台贸易的泊船处。
解放前称“霞坡镇”,解放后为“衙口镇”,“十五区”公所所在地,1962年,分为南浔、衙口两个行政村,面积10平方公里,原住人口近万人(不包括外来人口)。
衙口“树德堂”播迁晋江、石狮二市的自然村90多个,省内30县有分布,播迁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渐江等9个省市,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10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在各地成立“同乡会”、“宗亲会(堂)”有50多个,是民族的纽带,先祖崇功美德的参拜圣地和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