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山红螺寺位于北京怀柔城北3公里,据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山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较大的佛教丛林,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我国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均与本寺有缘,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千年古寺山水环绕依山而建,北倚雄伟的红螺山,南照秀美的红螺湖,寺庙周边林壑荫蔽,古树参天,藏风聚气,为一方风水宝地。“红螺寺三绝景”——御竹林、雌雄银杏、紫藤寄松远近闻名,百万杆翠竹与千亩古松林环拥着整个寺院,形成了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山川灵气,造就了这里“独占地里风水之妙,独具自然环境之美”的佛家苑林景观。红螺寺景区现已形成了红螺寺古庙文化区、观音寺文化区、大佛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一日游”的观光格局,构成了“春看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岁寒三友”的观光特色。游人在这里既可以走进古刹,瞻仰庄严佛仪,焚香顶礼,参悟自身心性,祛除诸多烦恼获得平静的愉悦,也可以漫步林间小憩松下或登高望远临风高歌,尽情领略感悟休闲的乐趣。
大雄宝殿正面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像。释迦牟尼像背后供奉观世音菩萨像。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人,他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社会的动荡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引起了王子的感伤和深思,于是在他29岁时出家,四处拜师苦行修道六年。35岁时坐在菩提树下苦思静虑七日,终于彻底觉悟,获得无上大觉,成为一位伟大的佛陀。此后他便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传教活动,有无数的人受到了教化而归依。因为他是释迦族的人,成道后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药师佛,他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各种疾苦。有佛经上记载: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嗔、痴。药师佛手中的一钵净水能使人心态平静清凉,一颗药珠能满人心愿、治愈疾病,而且正因为信奉药师才能解除身心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佛的信仰很盛。
十八罗汉,据佛经记载:为使佛法在人间发扬光大,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特别嘱托十八位大阿罗汉,不要入灭,常住世间为众生做福德。罗汉又称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修得的最高果位,而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果位。通俗地理解,罗汉之意即指经过修行,已达到断尽了一切烦恼,掌握了一切智慧,得到彻底解脱,得到大自在的觉者,在人世间,是行修到最高境界的觉者。他们本来已能够涅槃成佛,但受佛的嘱托,舍弃佛国乐士的圆满美妙,留在人世间弘传佛法,为世人解除痛苦,做大功德,当之无愧应受到人们的供养。
天启大铜钟,大殿内东侧悬挂着一口大铜钟,是红螺寺保留下来的一件重要文物。这口大钟为明代天启乙丑年(公元1626年)皇帝御赐,名为“天启大铜钟”,已有着370多年的历史。大钟为青铜材质,钟高171.6公分,口径为103.6公分,重约一吨,双龙钮莲瓣罩顶,底边有八卦方位图形,铸造工艺细致精美。钟表铸满整部《金刚经》等共6505字,字体均为楷书,清晰规整,布局严谨。红螺寺的这口天启铜钟整体一次浇铸完成,表里没有任何补铸痕迹,铸造技术高超,字体、纹饰、图案等线条细腻流畅,钟壁曲线适度,音色纯正浑厚,是明代铸造大器中的精品。此钟现为国家级保护文物。
自在观音,大雄宝殿佛山后面供奉一尊“自在观音像”,观世音菩萨一足下垂,一足盘膝,手拿柳枝,姿势逍遥自在,是三十三种观音像中的一种。在他两边侍者为龙女和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善财出生时有多种珍宝从屋内地下涌出,所以起名叫善财。善财看破红尘,发誓修行成佛,一共参拜了五十三位名师,历尽千辛万苦,行程达到天文数字,以其一颗至诚之心和不折不挠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终实现了成佛的愿望。
龙女,是二十诸天护法神之一婆竭罗王之女,年方八岁,在龙宫听文殊说法,顿然觉悟,遂去灵鹫山礼拜佛祖,成就佛道。
红螺寺座北朝南依山势而建,想进入寺庙山门要经过这样一个石坡路,当地人称礓嚓子。红螺寺为什么不修成高大的台阶,而修成这样的斜坡,这有几种说法,一是皇帝说,如果是高大的台阶,不便皇帝车轿的行走,所以修成这样;二是广长舌说,广长舌相是佛身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又称广长轮相、长舌相、广长舌、舌相,这种舌相有两种表征:①语必真实。②雄辨无碍,能折服任何人而没有人能超越他。因此,佛教称门前的台阶为广长舌,也就有两重意义:①本寺弘传的,是佛祖的真正法理,句句诚实,没有虚诳。②本寺秉持佛法,普度众生,犹如佛出广长舌,泽被众生,光照世界,无苦不度,无生不化。红螺寺门前的广长舌,巧借自然地势,建成一条坡度25˚、宽二丈、长五丈的坡道,路面不造台阶,而以石条凿出反齿铺成坡,而使其外观更接近舌面的造型,形象地表现出广长舌相的特征。这种广长舌的设计形式和形制规模,是最能准确表达佛教精神的造型语言,在国内大小寺庙中都不多见,因此它成为了红螺寺的建筑特色之一;三是恭敬说,人们在走这条斜坡路时,肯定要弯腰低头,表达了对佛祖的恭敬之情。
佛教寺院的外门或正门,被称作“山门”,这是因为寺院大多建在山林中的缘故。山门一般为三门并立,习惯称“三门”。为何要“三门”并立呢?三门是为了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教认为,入佛门就是入三门,入三门就是入三解脱门,入三解脱门就是入涅槃门,其中寓意显而易见。作为寺院的门户,山门是佛界和俗世的交界处,它以三门并立的雄姿出现在僧俗面前,显示了佛门的神圣不可侵犯。
红螺寺有着16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上它曾经叫过大明寺,明正统年间(公元1437年),皇帝来寺降香,在这看到佛顶放光,龙颜大悦,特亲笔赐写“护国资福禅寺”的寺名,镌刻于寺庙山门上保存至现在。但因红螺仙女的美好传说,红螺寺这个俗称传的越来越广了。
寺庙山门前的红螺池也称荷花池、放生池,池中有两位仙女的石雕,从这儿引出红螺寺名称的由来。
红螺寺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皇上来寺降香,御封为“护国资福寺”,称“红螺寺”是因为当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的两位公主结伴下凡,云游人间美景时,来到一座大山前,见这里山水相依,古木参天,万绿丛中掩映着一座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寺院。清静幽雅的环境,神圣肃穆的古寺,深深地吸引了这一对久居天宫的仙女,她们萌发了在此生活的念头。于是,她们白天幻化作人身,与寺中僧人一道礼佛诵经。夜晚,她们化作一对斗大的红螺,愉快地生活在寺前的放生池中(此泉现为红螺泉),并可放出红光,将寺院和山麓笼罩在一片红霞祥云之中,她们还运用自己的神力,暗中保护着寺庙和当地百姓。从此,这里风调雨顺,林茂粮丰,万民安居乐业。后来,两位仙女留恋人间终被玉皇大帝发现,便把她们召回了天宫。当地的人们为了感谢这两位红螺仙女的功德,同时祈盼红螺仙女能重返这里,便把寺院北依的大山称为“红螺山”,进而寺庙也被称为“红螺寺”了。
在大雄宝殿后三圣殿前的院落西侧,是“红螺三绝景”之一的紫藤寄松。这景是一棵平顶松和两口藤萝构成,这棵平顶松高约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两棵碗口粗的藤萝又如龙盘玉柱一样爬满了整个枝头,为这棵松树增添了媚妩之感,而且松藤并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伞,遮荫面积近300平米。每年5月初,满架的藤萝花就象一串串的紫玛瑙坠满整个枝头,如一片紫色的祥云浮在殿宇之间,浓郁的花香飘满整个寺院。古时候每年花季,本寺的住持,就会邀请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长老、名人雅士来红螺寺,坐在树下赏花论道。元代《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此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俗话说:“藤缠松,松难生”,而红螺寺中的松藤却和睦相处了800多年,藤不离松,松不辞藤,相亲如初,所以它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古银杏树,东边的雌树清秀矮小些,西边的雄树高大粗壮,这棵雄的银杏树,树龄在1100年以上,树高30多米,整个树的围度达到7米之多,虽逾千年但生机不减。每年春天雄树开满淡黄色的小花,秋天不见果实,而雌树每年春天不见花开秋天却果实累累,人们觉得它们象天作一双、珠联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称他们为夫妻树。有句俗语说:“独木难成林”,而红螺寺中的雄银杏树却有“独木成林”之势,因为它从根部长出了十个笔直笔直向上发展的枝干,而且这十个支干又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当地人相传,每换一个朝代,这棵雄银杏树就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支干,现在是十个支干和一个主干。这两棵银杏树春天是古树吐新芽,夏天则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到了秋天,金黄色银杏叶把大雄宝殿衬托得辉煌壮观,惹人驻足留连。银杏树是孑遗植物,我国特有的植物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所以雌雄银杏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山门前的这片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为613株,临走前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他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恢复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内设御座赏竹。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有竹约百万株,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之一。
我国竹的种类繁多,约250余种,红螺寺的竹子为黄槽京竹,俗称玉镶金(竹子整体为绿色,沟槽为黄色,称玉镶金,反之称金镶玉)。竹是禾木科多年生植物,中空有节常绿,古人将竹子人格化比喻为“君子”,正所谓“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红螺寺这片北方四季常绿的竹林已成为景区的一大雅景。
寺东的松林浴园(当地人称罗汉沟)和青龙山生长着1700多亩茂盛的古松林,百年以上的古松树逾万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树保护群。古松林中浓荫蔽日、幽静深远、空气清纯,是一处天然“大氧吧”,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松叶发出大量的芬多精气体能杀菌消毒,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对人体十分有益,民间也有“常到松林走一遭,强身健体疾病消”的说法。林中的“十里绿色走廊”全部为“无障碍通道”,有十二生肖石雕群、大石佛、盛茂和尚塔等景观,在青龙山山脊处有长8米高2.5米的青龙大石雕。漫步于古松林中,观满目的绿色,听鸟鸣溪流之声,闻花草自然之香,感受这里的静谧幽雅和浓浓禅意。
坐落在红螺寺山前坡海拔360米的橡树林中的观音寺始建于金代,红螺寺一代的住持——元代云山禅师曾在此隐居修炼,原观音寺早年被毁,1997年观音寺在原址上复建完成。观音寺坐北朝南,有山门殿,送子观音殿和会乘殿三重殿,分上下两院,中间有108级台阶相连。
1、山门殿山门殿内供奉的是两尊护法金刚,他们是守护佛法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是佛教的两个守护神。这两尊金刚被安置在寺门两侧,分别称为“左辅密迹”和“右弼金刚”。民间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其为‘哼、哈’二将,张口的为‘哈’,闭口的为‘哼’。两尊像为力士形象,身材雄伟,面目凶猛,头戴宝冠,上半身裸露,手持金刚杵,一个鼓鼻,一个张口,守护着佛寺的山门。
2、送子观音殿殿内供奉的是送子观音,佛教中记载,观音有33应身,33观音等说法,但其中都没有送子观音,送子观音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创造,既然民间常造出了“送子观音”自然就有他的根据。“佛殿何必深山求,处处观音处处有”,老百姓对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音崇拜较为广泛,全国寺庙也以观音寺庙较多。
3、会乘殿会乘殿正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左侧供奉的文殊菩萨,右侧供奉的是普贤菩萨。
“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的简称。汉语的意思是‘妙德、妙吉祥’的意思,他象征智慧。文殊菩萨在佛界地位极高,据说为了协助佛祖教化才现菩萨之果位,但三世都成佛。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其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
“普贤”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尊号为“大行普贤”,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他和文殊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的胁侍菩萨,象征真理。据《妙法莲花经普贤劝发品》说,当佛入涅后,若有人信奉,诵念《法华经》,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在此人面前,守护其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诸烦恼魔障之侵。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说法道场,
“观音路”全长900米,是在辽代古道的遗址上修复建成的,是景区通往红螺山观音寺的一条较为便捷的登山步道,也是一条集祈福、养生、健身、观光的登山步道。在民间观音有33种应身,33种身像的说法,景区依据民间对观音造像的描述,在“观音路”沿路两侧安奉了33尊形象生动,安详端庄的汉白玉观音身像,游客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佛教文化内涵,体会养生健身的惬意。
达摩是印度南竺僧人,被称为“西天(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他历尽千辛万苦东渡来到广州传授禅学。当时南梁武帝萧衍立即遣人把他接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并尊为国师。一天,武帝十分自负地问达摩:“我称帝以来,抄经卷、建寺庙、度僧徒,这样做有何功德?”达摩十分冷淡的回答:“无功德可言。”武帝听后十分扫兴,又问:“何以无功德,愿听大师高见。”达摩答曰:“这都是有求而作,虽有非实,华而不实也。”武帝既失望又尴尬。达摩通过对话,发现眼前的这位中国皇帝对他的禅法思想根本无法理解,欲渡江北去少林寺。船民听说印度高僧欲渡江,便把船只隐蔽起来,要考考西天活佛的法术。达摩来到长江岸边,只见江面波浪滚滚空无一舟,恰巧岸滩坐着一位老妪,身边有一捆芦苇,于是达摩向老妇人深施—礼,道:“弟子要过江,无舟可驶,菩萨保佑,化棵芦苇济我代舟。”老妇含笑点头,顺手抽了一根芦苇递给达摩。礼谢过后,他轻轻把芦苇投入江面,芦叶平展伸开,犹如一舟,达摩双脚踩于芦苇之上,飘然北去。这就是千百年来流传甚广的“一苇渡江”的传说。
嵩山五乳峰山腰有一天然石洞,深7米,宽3米,洞口向西南方向,相传达摩刚到少林寺,并没有住进常住院,而是独自一人.在此洞内面壁修禅九年,因时间久了,面影神摄入石中,所以现人们可以看见在细腻的面壁石的纹络中呈显出—高颧、络腮、浓眉、突眼、趺足而坐、身披袈裟的人影,此即达摩的身影。达摩的面壁禅定对中国佛教影响极大,人们把达摩提倡的禅定静虑、消除杂念、顿悟成佛的方法,称之为禅学。他所开创的这一中国佛教宗派——禅宗,为佛门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千手千眼观世音是观世音33种身像的一种。观世音为什么会有“千手千眼”呢?据《千手千眼大悲心经》讯载,观世音在过去修行时,因听千光王静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生大慈悲心,想到尘世间众生灾难深重,难以解脱,便发愿要具足千手千眼,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因其誓愿功德无量,所以立即就得到了这种身相。千手表示遍护人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千手千眼”,寓意大慈大悲、法力无边。大慈即给一切众生以快乐;大悲,即拨除一切众生苦厄。总之,千手千眼观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表现。如果有情众生供养他,则被认为可得到消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种成就法,从而显示了她无比广大的慈悲之心。
弥勒菩萨——名叫“阿逸多”,南天竺人,弥勒是他的姓,有慈悲的意思,意为无能胜。佛经上说,再过800余万年以后,世界轮回,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生到此世界成佛。我们习惯称弥勒佛,照《佛经》上所说的时间推算,目前弥勒还没有成佛,仍然是菩萨的果位,实际上弥勒佛是未来佛。
现在中国寺院中奉安的弥勒像,是以我国五代时期浙江奉化的苦行僧布袋和尚作为弥勒的化身形象塑造的。布袋和尚身躯肥满,常背着一个大布袋在街市上行乞,乞得之物一律投入袋中,所以人称之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面相喜悦,笑口常开,在行乞之中相机教化民众,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信仰,认为他就是弥勒的现世化身。中国寺院中在第一重殿内奉安他的形象,作为接引菩萨,意在告诉人们:礼佛、信佛、修佛是神圣的,也是快乐的事情。“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幅对联是对弥勒菩萨真实的写照。
四大天王属于佛教二十诸天护法神,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天王各具神力,各持不同法器,各镇护一方天下。佛教传入中国后,四大天王也同样不可避免的中国化了,他们的盔甲,法器出现变化,并赋予了“风调雨顺”之职,成为中国百姓祈望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精神寄托。
东方持国天王——他能护持国土,所持琵琶代表责任、秩序、和谐。主调。
南方增长天王——他能使人善根增长,所持宝剑代表勇猛、开拓、精进。主风。
西方广目天王——他能净天眼观察保护人民,所持龙代表机敏、观察。主顺。
北方多闻天王——他能以大福德保护人民并了解四方事,为四天王中神力最大。所持宝伞代表和平、清净、辟除烦恼。主雨。
韦驮:在天王殿背后供奉的是韦陀菩萨,又称韦驮护法,是佛教二十诸天护法神之一,以神勇著称。传说他曾看守保护释迦牟尼佛祖的舍利,现在每天面对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佛的法像,在这里守护佛祖的法身。
中国寺院中韦驮的造像,是完全中国化的青年武士形象:金盔金甲,手持金刚降魔杵,全副戎装岿然而立。其执金刚杵姿势有两种:一是双手合十,金刚杵横于腕上,表示接纳,这中姿势表示本寺为十方常住寺,可以接纳游方僧人挂单(吃住、学习)住寺。另一种是一手把金刚杵拄地,一手叉腰,表示拒绝。这种姿势表示本寺为子孙寺院,不接纳外来僧人挂单(吃住、学习)。所以,在中国佛寺中,韦驮不仅担当守护佛法的重任,还是寺院模式的标志。
成人门票:54元/人,半价优惠票:27元/人
登山证:600元/年(需持本人身份证办理)
5月-9月:8:00~17:00
10月-次年4月:8:30~16:00
自驾游
(1)京承高速—怀柔城区出口(14号)—上高架桥—范崎路(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红绿灯路口左转)—红雁路—过部队桥洞右转直行可直达红螺寺。(有路标)
(2)京顺路(101国道)—怀柔城区—青春路北行3公里直达。
公交
东直门乘坐916公交车—怀柔汽车站换乘H57路(怀柔汽车站—红螺寺)到红螺寺景区,发车间隔约40分钟左右。
小型车:20元/次,大型车:30元/次
红螺寺景区停车场开放时间:7:30-17:30
古寺占地百亩,分五处庭院,房244间。中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轴心,设有东西四所配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际醒祖师殿,印光祖师殿和诵经房数间。东院为接待处;西院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东下坎北为老僧退居寮和延筹堂,南为练习功场;西上坎为螺蛳塔和骨灰堂。
红螺寺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寺周围各种树木有600多种,植物种类60多个,林内生活繁衍着多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据林业部门测算,红螺寺辖区内有各种树木百万余株,林木覆盖率90%以上。寺东的松林浴园生长着1000多亩茂盛的古松林树,百年以上的古树就逾万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树群之一。
红螺文化长廊有绘画介绍,坐落在“御竹林”东侧的“红螺寺文化长廊”长350延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戏台和小广场。复建的“红螺寺文化长廊”为仿古式建筑,灰墙红窗、雕梁画栋,与景区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红螺寺文化长廊”将展出红螺寺诗词楹联、风光图片、影视资料、文物拓片等内容。其中“红螺寺文化长廊”的彩绘图案,集中表现了红螺寺景区“千年古刹皇家寺院佛家苑林”的内涵特点。
红螺山红螺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刹,有着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它的开山缘起,可以追溯到中国佛教初兴的东晋时代,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和佛教丛林。从东晋后赵帝王到清朝的多位皇帝,每个朝代的皇室都与红螺寺有着密切的关系,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寺古园林大,树古花气浓”——红螺寺佛家苑林独具古朴、庄严的禅境之美。茂林修竹,珍花异卉,松柏翠竹掩映下的青砖素瓦与苑林融溶合一,悠然而成清静佛国。红螺寺独占地理风水之妙,具足自然环境之美,历经千年而始终兴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