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成立,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统招计划。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秉承兰州交通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遵循“博衍明德,文倡格物”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与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被几十家企业确立为人才培养基地,并在校外建有80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电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交通运输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等九个系,基础课部、体育部、思政教学部三个教学部,现有38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专业群。
学院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校园占地面积532.4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3余万册,电子图书56余万册,教职工727人。学院依托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优质资源,突出铁路行业特色,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学院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学院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铜奖;荣获第十六届CATICS网络竞赛全国一等奖;荣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荣获第五届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三等奖;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等。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毕业生主要面向各大铁路局、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各大工程局、水利水电局、新疆兵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都稳定在92%以上,2019年杭州地铁授予学院“最佳人才培养奖”荣誉称号。
学院教职工714人,其中外聘教师354人,专任教师26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3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8.5%,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4.5%。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积极引进、注重培养、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积极推进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提供各种优惠保障条件,从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吸纳本科以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具有较高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的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占总数的40%以上,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关精神,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部标代码:13514
办学层次:普通本科
办学类型:普通高校
办学性质:民办
第三条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第四条学校地址:兰州市和平开发区薇乐大道311号
邮政编码:730101
学校网址:http://www.bowenedu.cn
电子邮件:bwxy@bowenedu.cn
招生联系电话:0931—5272600、52726440931—4511096(兼传真)
第五条兰州博文科技学院(原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成立,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兰州博文科技学院。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统招计划。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兰州博文科技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兰州博文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第六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执行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的有关政策。招生就业处为学校招生常设机构。
第七条学校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艺多学科相结合,现有八个学院,42个本科专业招生。
第八条学校根据本校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毕业生就业情况、各省份生源情况、区域经济发展和历年录取成绩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编制原则和办法。来源计划经教育部审定后,通过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招生简章、招生指南、招办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学校招生工作在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的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录取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遵循“公平竞争、公开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估、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国家和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第十条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录取行政部门确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投档管理模式进行录取,提档比例一般为100%—105%。首次进档考生均视为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首次进档考生,非首次进档的考生只能录取到未满额的专业。
第十一条对符合国家政策,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的规定加分投档,录取时承认加分。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情况下,根据考生高考投档成绩(即高考实考分+各类政策加分,有投档校验位的省区含投档校验位),专业安排按照“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专业之间无分数级差)”的原则分配专业。在投档分数和专业志愿都同等条件下,文史类考生按照文综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理工类考生按照理综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已录满时,则依据考生填报的参考志愿作适当调整。若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对专业服从调剂者,根据考生志愿和成绩安排适当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者,则作退档处理。
第十二条甘肃省工艺美术(艺术类)专业在甘肃省艺术类本科二批录取,录取时使用甘肃省美术类统一考试排序成绩;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按照位次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十三条对于各类增加分数和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按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退挡、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江苏省考生实行“先分数后等级”的方法,要求考生选测科目等级为CC(含)以上,录取时主要考虑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成绩,在同等条件下考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及考生综合素质。
第十六条内蒙古考生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本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须与我校公布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一致。进档考生如存在高考总分和位次号相同,我校按照选考科目总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某些专业投档线上选考科目生源不足时,我校执行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可调剂录取选考其它科目并有服从专业调剂志愿的考生。
第十八条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籍。
第十九条所有招生专业均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二十条我校外语授课语种为英语。
第二十一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最新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录取时应、往届考生一视同仁。
第二十三条录取工作在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组织实施。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
第二十四条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如被建档立卡户志愿录取,普通招生类志愿自动失效。未被本批次志愿录取,普通考生批次志愿有效。
第二十五条投档原则。免试生根据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能力测试办法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及普通考生志愿均执行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投档。即按考生排序成绩分类别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
第二十六条投档成绩排序方法。由考生文化素质及专业基础成绩之和组成排序成绩,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当排序成绩相同时,按考生专业基础、计算机及英语科目成绩顺序排序。
第二十七条征集志愿录取。首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实行征集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征集志愿填报规则与首轮填报志愿相同,征集志愿录取可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报考情况适当降分,最低可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含20分)投档录取。
第二十八条已录取的考生在本科高校入学报到前未取得高职(专科)毕业证书或受到处分的,取消其录取资格。
第二十九条根据《甘肃省定价目录》(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8年]第1号)相关内容规定,我校确定新生学费标准为:经济管理类、文史类为每生每年17000元;理工类、艺术类每生每年18000元。
住宿费:4人间每人每学年1350元;6人间每人每学年1200元;8人间每人每学年1100元;
第三十条优秀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学年和国家助学金3300元/人/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国家助学贷款等助学制度。另外,学校还设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和其它奖学金制度。
第三十一条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有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原政策、规定即时废止。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三十二条学校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由招生就业处负责,校内其他单位组织的招生宣传须经招生就业处批准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招生就业处批准,私自宣传导致的招生问题,后果由宣传单位自负。
第三十三条本章程由学校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本章更新至2022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兰州交通大学二级学院。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
2012年5月,学院经甘肃省学位办专家组批审通过,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0年8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