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开始建校,定名为“鹰潭中学”,学校从荒山岗的荆棘中起步。
1957年1月,盛松卓任第一任校长;12月,随着全国开展的反右运动扩大化,有数位干部和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劳动(1979年平反)。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教学中断,学生停课外出串联。
1967年10月,创建校办农场(耕地面积20亩)。
1968年9月,鹰潭水泵厂向学校派驻“工人宣传队”,学校更名为“鹰泵五·七中学”;12月16日,人民日报以《工人阶级领导学校的一个好方法》为题刊登调查报告,向全国推介鹰潭中学“厂校合一、工厂办学”的做法,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派代表来校参观学习。
1970年2月,恢复“鹰潭中学”校名。
1973年1月,更名为“鹰潭市第一中学”。
1977年7月,中断11年后,恢复高考。
1980年1月,被江西省教育委员会确定为江西省中学。
1997年12月,制定《鹰潭一中中考、高考奖励条例》,实行奖金和津贴向教学一线倾斜重大改革措施。
1998年9月,开设美术特长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1999年7月,总造价270万元(其中邵逸夫先生捐款50万港币),面积3700平方米的6层逸夫综合教学楼竣工,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邵逸夫第12批赠款项目优秀工程一等奖”。
2000年2月,改革管理模式,实行年级负责制。
2002年7月,初中部全部剥离,结束了鹰潭一中普通完中的历史。
2004年3月,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项目学校”;11月,被江西省物理学会确定为“江西省物理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并在校举行挂牌仪式;12月,在互联网上设立鹰潭一中网站。
2005年3月,被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确定为“江西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同时被江西师大化学化工学院确定为实习基地;3月10日,在校举行挂牌仪式;8月,被江西省数学会确定为“江西省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基地”,在校举行挂牌仪式。
2008年12月31日,被江西财经大学定为“优质生源基地”,在校举行了授牌仪式。
2009年2月6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五届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暨中华名校邀请赛中,获团体一等奖。
根据201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校园面积305亩,建筑面积9.97万平米;下设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大会堂、电脑室、语音室、植物园、田径场、健身房、体操房、音乐室、舞蹈厅、美术室。新建了视听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演播室,新添了全套现代印刷机械,每个科室和备课组配备了工作电脑,资助教师每人配备了家用电脑,每个教室配置了彩色电视机,实现了教学、办公设施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