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第一中学(YongchunNo.1MiddleSchool)位于福建省永春县,是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
学校创建于1906年,前身为“梅峰书院”,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移建于州城内考棚,始称“永春州中学堂”,曾名为“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省立永春中学”,1951年定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1999年晋升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
截止2011年7月,该校占地面积140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有50个教学班,学生2466人,教职工208人。
截止2011年7月,该校有教职工208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52名,中学一级教师64名,省、市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师21人,硕士研究生16人,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2人,永春县首批名教师培养对象38名。
精毅诚朴
百年一中,始终以“精毅诚朴”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进步”的校风,“刻苦、好学、求实、创新”的学风魂贯古今,历练不散。厚重而辉煌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而广博的人文精神底蕴,激励着一中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造就了许多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学校确立“以科研树名校、创新求发展、改革增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方向,认真实施“名校工程、名师工程、育人工程、凝聚力工程、现代化教育工程和美化工程”六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倡导教学、研究、服务、交往四大功能并举的发展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歌
《校歌》解读(初稿)
创作于30年代的校歌,对于年青一代的同学们可以说是“古老的歌谣”了。然而,对于就读于50年代前的莘莘学子却是一首当年广为传唱、难以忘怀的歌曲。
进行曲的明快节奏,催人向上的雄壮旋律;简约用典富含文化底蕴的歌词,赋以校歌以音乐美、意境美。古老“校歌”流传至今,是百年名校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歌中反复咏唱象征永春山城的大鹏山、桃溪水,赞美古老学堂地理环境取之于山水之灵性;更以桃溪流水之浩浩荡荡,大鹏山峰之巍峨高耸比拟永春中学堂所开创的事业有如山之崇高,其教泽有如水之源远流长。讴歌知识带来的无穷力量。
嘹亮的歌声唱出校园师生讲礼貌,举止文雅,有涵养;志同道合,旨趣相投,教学相长与时俱进,赞美人文环境及优秀的校风学风。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为己任,牢牢掌握知识这把钥匙开启昏蒙愚味,改变民族命运;以“精毅诚朴”为校训,代代相传激励师生自强不息,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我们代代永一中人,无愧于历史赋予的使命,艰苦奋斗,历经沧桑,把教育工作发挥到极致。永春一中百年辉煌印证了当年创办永春中学堂的先贤们高瞻远瞩:教育兴、家乡兴,振兴教育功德无量。
歌词结尾表达了莘莘学子对母校的由衷赞美和深深祝福。如今百年名校、其百年辉煌诚可与日月争辉,其发展进步之深远影响犹如河海长流无穷!
注:“永中”,60年代前对永春中学的亲切简称。
“桃溪南抱,鹏山东从” 抱,环抱;从,依从。指校园依山抱水,风景秀丽。
“堂侔阙里,基本梅峰” 堂,永春中学堂。建于梅峰山麓、发源于梅峰书院、学校有如孔子讲学住地神圣而令人向往。“阙里”,春秋时期孔子住地讲学处,今山东曲阜城内。“基”,根基。“本”,发源。与今之“基本”意异。
“旨与党同”,旨趣相投 志同道合。“党”与今之“政党”意异。
“何”,多么。 “侔”,音(móu)。“阙”,音(quē)。“钥”,钥匙。
“齐日月而并耀,共河海以无穷”,祝福语。“以”,而。
1906年乡贤郑安邦、吴佑熙捐资并募集侨资创建于州城内考棚,初名为“永春州中学堂”,后迁于“梅峰书院”。
一中数易其名,1917年命名为“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
1930更名为“公立永春中学”、“省立永春初级中学”。
1942年秋增办高中,更名为“省立永春中学”,时为福建省三所著名中学之一。
1951年更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1999年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