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位于古时扶胥之口、黄木之湾,濒临珠江口,是省河三江相聚的地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史迹点之一。古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代帝王祭祀南海神的场所,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留存下来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贸易交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历史见证。
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南来若不到东庙,西京未睹建章宫。”诗中将南海神庙比作长安建章宫,道出了南海神庙的雄伟辉煌及其当时在广州的重要地位。南海神庙建筑宏伟,成为广州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不断发展,一年一度的“波罗诞”更成为广州人必游览的庙会,“游波罗”成为珠三角地区民众的文化盛事。
南海神庙的文物古迹分为古建筑、牌坊、码头遗址、石质文物、碑刻、古树名木。其中古建筑包括浴日亭、礼亭、头门、仪门、大殿、昭灵宫;牌坊包括扶胥古埗牌坊、海不扬波牌坊;码头遗址包括明码头遗址、清码头遗址;碑刻包括御碑、唐碑、宋碑、明碑;古树名木包括木棉树、波罗树、红豆树、山牡荆。
点击查看更多>>
南海神庙西侧章丘冈上的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前临大海,东连狮子洋,烟波浩渺,夜幕渐退,红霞初现,万顷碧波顿时染上一层金光,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之际,景象异常壮观,这就是一直位居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首的“扶胥浴日”。
牌坊为清代建筑,三间四柱,冲天式,花岗岩石打制。清道光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849年-1850年),广东巡抚叶名琛修缮南海神庙宇,将红石牌坊改为麻石牌坊,上刻“海不扬波”四字。海不扬波是指大海风平浪静,象征一帆风顺,满载而归之意。海不扬波就是千多年来,帝王大臣、商贾旅客、舵手船工在走出这繁华古港之时,对平安吉祥真切的祈望!
遗址于2005年南海神庙周边环境大整治过程中经考古发掘出土,遗址位于浴日亭所在的章丘脚下南面,从山脚岸边的风化岩修筑一条道路通往珠江,全长约125米,由埠头、接官亭、小桥和用红砂岩石铺成的官道组成。明码头遗址现已回填保护,2018年在原址上采用红砂岩基材进行地面模拟展示。
南海神庙仪门的东西廊(内廊)竖立了很多历代皇帝祭祀南海神的御碑。因为是皇帝下诏的称御碑,御碑一般上部和两侧都雕刻龙纹,中间刻有大记事,非常特别,是历代皇帝留给黄埔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南海神庙内藏碑丰富,包括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碑刻,因此南海神庙又有“南方碑林”的美誉。
这两棵高大的树就是广州市市花木棉树,树龄已有260多年树龄,在2006年前列为广州古树名木的一号和二号。古时南海神庙树木葱茏,光是木棉树就有10多株。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当年就曾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将南海神庙的木棉树比喻为“十丈珊瑚”。
9:00-16:30(周二至周日)
成人票:10元
儿童/老人:5元
点击查看更多>>
公交:
乘B1、B1快、B26、B28、B29、B30、B31、夜41、夜73公交车到南海神庙站下车,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
地铁:
乘地铁5号线到文冲站A出口,在文冲市场站乘B29、B30、B31到南海神庙站下。或乘地铁5号线到鱼珠站转13号线到南海神庙站下,然后沿电厂西路步行约300米到南海神庙西门。
自驾:
广州天河方向来的游客,可沿中山大道向东走黄埔东路或广园快速路向东走,由丰乐南出口,走丰乐中路向左转向黄埔东路可到南海神庙。
“波罗诞”活动以南海神庙为核心,以庙会为载体,集游乐、民间工艺、美食、民俗拜祭等于一体。“五子朝王”历来是“波罗诞”庙会的一项盛大民俗文化活动。传说南海神有5个儿子,大儿子“大案”,二儿子“源案”,三儿子“始案”,四儿子“长案”,五儿子“祖案”。五子神像分别由南海神庙附近的乡民在村中供奉,供奉的乡村号称波罗庙十五乡。从明代开始,“五案”在“波罗诞”正诞之日,都由十五乡乡民抬到南海神庙中庭,向南海神祝寿,称“五子朝王”,也称祭海神,逢一年一小祭,三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五子朝王”时,各案由乡民抬起巡游,标旗引路,罗伞盖顶,十八般武器护卫,鼓乐齐鸣,盛装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各乡会集南海神庙进行祭祀活动。祭祀完毕,各案由各乡抬回,神像返回三乡,各乡自设祭坛,大人小孩云集迎接神像,有的乡村还舞龙舞狮助兴。
“花朝盛会”系列活动是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据载,花朝节一直是南海神庙“波罗诞”庙会的重要内容,通常在“正诞”后举行,包括拜花祈福(拜花)、赏花咏春(赏花)、百花争艳(比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