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历史人文建筑 历史遗址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海滩,是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包含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两个重点文物保护,由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靖远炮台、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组成。销烟池是两个边长各45米的大池子,为1957年重建的;虎门炮台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海角山、武当山和大虎山等地,范围约数十平方公里。
门票参考
免费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113号
开放时间
08:30~17:30
建议游玩时间
1~3小时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二批(1839-1841年)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113号
目录

基本介绍

林则徐销烟池

林则徐销烟池遗址在虎门镇镇口村。当年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销烟池,池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把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江水入池冲走。销烟池的池板、木柱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内。

虎门炮台

虎门炮台位于珠江口虎门两岸,分布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海角山、武当山和大虎山等地,范围约数十平方公里。林则徐销烟后,和水师提督关天培一道动员民众筹备防务,加固和新建12处炮台,设置大炮300多门。

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前山月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组织3道防线。又在横档岛、武当山之间的江面,设置木排80排,大铁链372丈,阻截敌舰,在鸦片战争中,屡挫英国侵略军的进犯。炮台多为条石和灰、砂、糯米浆砌筑,平面圆形或半月形,分为露天台(即明台)和暗台两类。威远炮台保存完整,为花岗石砌筑,全长360米,高4.5米,共有25个券顶暗炮位,每个炮位高2.9米,宽4.2米,深6.6米。炮位旁设储藏室和官兵休息室等。

景点景观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共有销烟池2个,虎门炮台共辖沙角、大角、南山、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大虎等炮台。

林则徐销烟池

林则徐销烟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太平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清廷为销毁鸦片毒品,特命两广总督林则徐修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

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始台面朝西,台周长42丈,台上炮洞11个,配大小生炮11门,台正门配炮位1个,配炮一门,另贮500斤生铁炮一门。置守台官兵31名,台上神堂官厅4间,官房3间,兵房17间。台面,垛口,炮洞均由粗石砌成。

南山炮台

南山炮台系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位于亚娘鞋岛南山左脉山腰,台周五十二丈五尺,台上炮位十二个,安放大小生铁炮十二门。炮洞石砌,台面垛口均为砖砌。为加强海防力量,道光十五年(1835年)邓廷桢、关天培奏准于原台前海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是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位于东莞市亚娘鞋岛南山左脉山腰,炮台上炮位十二个,安放生铁炮十二门,炮洞石砌,台面垛口均为砖砌。为加强海防力量,邓廷桢、关天培等在原台前海滩上加筑三合土月台一座,面宽六十丈,炮位增至四十个,是为威远月台(威远炮台)。对游人开放的威远月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重修的炮台,有二十六个土炮位和三个洋炮位以及短距离射击的枪眼。

靖远炮台

靖远炮台为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炮台,东距威远炮台五丈五尺,西距镇远炮台七十六丈,台面平宽六十三丈,台基用青麻石横、顺、丁、钩密砌,垛墙高六尺五寸,厚五尺,以三合土筑成;台上设炮洞60个,安放大小铁炮60门;台后石砌围墙一道,自山麓直达山顶,共长九十一丈,高一丈二尺;炮台官厅一座5间,皆由青砖砌筑。靖远炮台高深坚固,俯临道木排铁链,与岛上永安炮台和对岸巩固炮台组成虎门第二道防线。

靖远炮台旧址仅存敌台台基、露天炮位、后围墙、暗室、暗道及兵房遗址。

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08:30-17:30(17:00停止入场)

周一不对外开放

交通线路

乘坐东莞公交237路、266路、236路等到虎门之战纪念馆下车即可到达。

文物价值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中的大炮、烟枪等等在中国近代史上组合成一幅浓重而沧桑的画面,正是画面中的点点滴滴丰富了东莞市的历史记忆。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与人民共同参与全民教育、爱国主义和教育基地建设,是东莞历史文化的丰碑。

历史沿革

清嘉庆五年(1800年),组成虎门炮台的沙角炮台正式完工。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关天培任广东水师提督后,着手整顿并加强虎门海口防务,将沙角、大角炮台改为瞭望号令台,并在沙角山顶建望海楼一座,楼前竖一高杆,派兵日夜瞭望。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5月,两广总督林则徐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村南海滩修筑了两个销毁毒品的销烟池。同年,修筑了组成虎门炮台的靖远炮台。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月7日,沙角之战失败,陈连升等清军将士以身殉国,沙角炮台被英军所毁。同年2月26日,虎门之战清军战败,靖远炮台沦陷,英军将其摧毁。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沙角炮台,靖远炮台重新修复。

清咸丰六年(1856年)沙角炮台再次被英军摧毁。

光绪年间(1883--1889年)对沙角炮台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扩建,并先后在白草山、捕鱼山、仑山、蜈蚣山、旗山、龟山、白鹤山、狮子山、象山、凤凰山修建了10处新炮台。

文物保护

1982年,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获批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为保护林则徐销烟池,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由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东莞县人民政府划定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西至海边,东南北在销烟池栅栏外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控制在保护范围以外50米。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