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永春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是永春县特色产品,永春制作纸织画的历史悠久。光绪年间永春出产的纸织画已经远销南洋各埠,当时就成为富贵人家的柜中珍品。明人田艺蘅在所撰的《留青日札》一书中记载,明代奸臣严嵩家被抄的物品中就有来自永春的纸织画。清人杨复吉所著的《梦兰琐笔》中也有“闽中永春州织画”的记述。1997年,纸织画作品《百米百虎图》被中央军事博物馆收藏。2009年,《当代纸织百米长城图》被授予“中国民间国宝”称号,保险金额高达5000万元。
遗产项目编号
Ⅶ-100
申报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申报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目录

纸织画起源于福建省永春县,属于传统手工艺品,也是通过在宣纸上绘画,裁剪,编织,填色,装裱而成的朦胧艺术品。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色彩淡雅,画面朦胧是它的特点。内容有《福禄寿星》、《皆大欢喜》、《白鹤朝天》、《双凤牡丹》和《鸳鸯图》等。当地人们在祝寿、结婚时,常用这种纸织画来装饰厅堂。

根据新时代人们对艺术品的心理的需要,创作的新产品代表作有《双面双猫》、《泉州十八景》、《百幅毛泽东》、《当代纸织百米长城图》、《百米百虎纸织画长卷》等等。2011年6月14日,永春纸织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永春古称桃源,相传隋唐朝年间,永春桃源两岸种植了许多桃树,每逢春花灿烂时,桃花姹紫嫣红,薄雾轻纱,隐隐笼罩,吸引了很多前来踏青赏花之人,雾中观花,这种独特的景致激发了当时艺人的创作思维和灵感,纸织画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唐文宗(公元827—841年)在位时,唐人郑维赋诗:“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远山一角都人妙,烘云托月景偏,宋代时纸织画远销南洋各埠,成为富贵人家的柜中珍品。明人田艺蘅所撰《留青日札》一书中记载,明代奸臣严嵩家被抄的物品中就有纸织画一项。清人杨复吉《梦兰琐笔》中曾有“闽中永春州织画”的记述。现在,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清乾隆年间的纸织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

举世闻名的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表现世间物象,可谓东方一绝。而纸织画把一幅中国画用特制的利刀,切成宽仅2毫米、头尾不断、细长的纸丝作为经线,用与经线一样宽的纯白宣纸丝作纬线,再像织布一样放在特制的纸织机上穿梭交织,然后裱背成画。这样一来,除保持中国画特具的品格之外,还多了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这又是一绝,其画面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整幅作品就像覆盖了一层薄纱,如同仙境,若隐若现。这正是永春纸织画独特的视觉效果。清代泉州翰林陈肇仁在《纸织白鹤幛诗》中写道:“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我闻桃源场中客,妙技别出关徐荆;并力劳作万万缕,缕以素纸痕分明;烟云斯须出素手,笔墨化尽恒畦盯。”诗中表达了对纸织画的高度赞赏和喜爱之情。

发展状况

新千年伊始,永春县继“中国芦柑之乡”之后,又获新誉,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纸织画之乡”。永春纸织画是闽南侨乡永春县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的百花丛中,与杭州丝织书、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一九八七年五月,永春纸织画研究会成立,首批吸收会员二十多名。十月份由永春县政府同福建省群艺馆联合在福州举办永春纸织画展,轰动榕城。正在福州的苏联莫斯科东方艺术博物馆斯.赫罗姆瑟柯女士专程前来参观,十分惊叹并欣然题辞:“祝贺艺术家的展览成功。”黄永源、黄秀云的《麻姑献寿》、周文虎、周梅森的《八仙过海》等获优秀奖、方永宗的《桔梗》和周梅森的《春夏秋冬》等获创新奖并被省群艺馆收藏。

1997年为了纪念香港百年回归和建军七十周年,周文虎一家开始了《百米百虎纸织画长卷》的创作,当时一商人慕名前来,向周文虎提出以150万元人民币买下这幅画,但周文虎一家经过考虑后,毅然把画捐献给了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期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2009年由永春义亭纸织画师周文虎、李世求等人采用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历时3年最终创作完成的《当代纸织百米长城图》入选第二届中国民间国宝,保险额达5000万元。该作品此前也获得过“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2011年,永春纸织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永春县首个以纸织画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创意园揭牌。

县志记载

《永春县志》记载黄永源的艺术生平。

黄永源,字睦招,县城南门街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父亲以制作漆篮、纸织画手工艺品为业。黄永源小时读私塾三年,14岁从父学艺,他心灵手巧,19岁起就能独立制作各种规格的漆篮、纸织画成品,并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有所改革创新。

永春的纸织画是融合编织和绘画于一体的独特工艺品,画面朦胧,有如覆盖一层薄纱,既有十字布绣一样的方格分明,又有隔帘观花隐约依稀的艺术效果。但长期以来,一些艺人以纸织画销路不广,难以谋生而改行。至抗日战争时期,只剩下黄永源的“黄芳亭”一家。在这种境况下,黄永源却拜仙游著名画家李霞为师,把所学的仕女画引入纸织画中,使原来以花鸟、山水、神像为主的纸织画题材更加丰富多彩。以后沿海被日寇封锁,纸织画销路更成问题,黄永源不得不以较多的时间从事漆画工艺以维持生活,但对纸织画技艺仍孜孜不倦研习,从不间断。产品虽无销路,但不时制作,自留鉴赏。

新中国成立后,永春的纸织画重新获得生机。许多回国探亲的老华侨纷纷查询求购。黄永源十分高兴,更精心制作,以应需求。此时,各有关领导部门也积极支持,不断推荐他的作品参加国内外的观摩展览。1958年,黄永源作的《永春五化》被选送参加全省工艺美术会议新产品观摩评比,获个人创作奖。1959年国庆节,他的《江山春色图》被选送参加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紫禁城》第30期(建院60周年特辑)介绍了永春的纸织画和黄永源的《白雪冬日》、《永春云龙桥》等四幅作品。此外他的作品还被选送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50多次国际展览会和博览会。1955年8月,他创作的大型纸织画《和平颂》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美术展览会。1957年,他的40幅作品参加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全部被印尼巨港国际画社购去。不少报刊曾给予很高评价,苏联一位专家对黄永源纸织画的评价是“技艺好,形式美观”;香港一家报纸刊登一篇专稿,誉为“鬼斧神工”、“震惊中外”。

永春的纸织画技艺,历来是家传不外传。黄永源认为这种传统习俗不合时代要求,为了促进这一独特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在县人民政府和文化馆的帮助下,于1957年10月破例地把纸织画技艺公开,免费招收30多名初中、高小毕业生为徒弟,由他本人及夫人亲自传授。1958年6月,成立永春县纸织画合作社,后并入永春工艺厂。 黄永源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分会会员,被评为省编织行业艺人,多次参加省美术工艺代表会议。历任永春县第一届至第八届政协委员,198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1987年病逝。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