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趣闻 动物 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学名中华眼镜蛇,属于大型前沟牙毒蛇,它们自身分泌的毒素可以导致被咬者体内出血及流血不止,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中华眼镜蛇耐高温,惧冷,冬季喜欢集群冬眠,当气温低于9摄氏度时容易被冻死。它们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田间等地方,食性广泛,蛙、蛇为主,鸟、鼠次之,也吃蜥蜴、泥鳅、鳝鱼及其他小鱼等。
中文学名
中华眼镜蛇
拉丁学名
Naja atra
英文名
Chinese cobra,Taiwan cobra
别称
舟山眼镜蛇,白颈乌,包呼,蝙蝠蛇,扁颈蛇,扁头蛇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爬行纲
有鳞目
亚目
蛇亚目
眼镜蛇科
亚科
眼镜蛇亚科
眼镜蛇属
中华眼镜蛇
分布区域
中国大陆南部,台湾岛,越南北部
目录

基本介绍

中华眼镜蛇(Naja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

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

毒液毒性

中华眼镜蛇属沟牙类毒蛇,分泌的是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中华眼镜蛇栖息于平原、丘陵和低山。见于耕作区、路边、池塘附近、住宅院内。多于白昼活动。垂直分布于70-1630米。

分布范围

中华眼镜蛇分布于中国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云南、香港、澳门、台湾;老挝人民民主主共和国、越南。

形态及特征

中华眼镜蛇体形中等偏大,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色,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体全长1.5~2米,头呈椭圆形,颜色多样。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受惊扰时,常常竖立起前半身,颈部扁平扩大,做出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故而得名。

生活习性

中华眼镜蛇食性广泛,蛙、蛇为主,鸟、鼠次之,也吃蜥蜴、泥鳅、鳝鱼及其他小鱼等。在中国台湾地区观察到此蛇以鸟、鼠为主要食物,亦到水边摄食水蛇及泥鳅。每年5月前后出蛰,11月进入冬眠。

繁殖方式

中华眼镜蛇许多动物园均饲养少量供观赏,但多不能越冬,翌年又从野外捕来。一些养蛇场也饲养,但很少有能顺利繁殖下一代,长期养下去,以人工繁殖居群供利用的。一般都是收购从野外捕回来的加以利用。

中华眼镜蛇卵生,5~6月交配,7~8月产卵7~19枚,卵长径42~54毫米,短径26~31毫米,孵化期1.5~2个月,刚孵出子蛇全长约200毫米。

价值及其他

保护级别

现有保护措施:将中华眼镜蛇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安徽与海南,将蛇类所有种都列为省级保护动物的有上海、湖南及贵州。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VU)。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级。

资源价值

中华眼镜蛇蛇毒可制成冻干品以及蛇毒酶。可提取抗眼镜蛇蛇毒血清,用于治疗严重的蛇咬伤。该种眼镜蛇曾经是无危物种,近二十年来野外数量急剧减少,正从易危物种向濒危物种下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必要保护好这个物种。

种群现状

中华眼镜蛇1994~2014年间物种数量下降了30%~50%。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