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格局
祖越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著名的千山风景区,面积为394.9平方米,虽经多次修建,仍带有明代建筑风格。祖越寺建有建筑七幢:正殿(释迦殿),韦驮殿,阶下为东西配殿,配殿南有钟、鼓楼,呈东西对称。正殿东侧是胡仙堂和客室,殿堂内供奉有泥塑,木雕佛像等30余尊。寺门正对正殿释迦殿,门外是长达50米的一堵石墙。
祖越寺风景点最早有十一处,即三台、鹁鸽崖、八宝琉璃井、来鹤亭﹙四松亭﹚、弥勒峰、一览亭、玲珑塔、正直松、双石塔、灵岩峰、无幢塔,其中以弥勒峰最为著名。而在祖越寺周围又有玉皇阁、罗汉洞、八步紧、七步松、夹扁石、一步登天等二十四景。
清康熙皇帝曾题诗《祖越寺》:“青山横古寺,羽旆陟层巅。地僻茂堂小,桥危石径穿。夏条含嫩叶,春卉发遇妍。寂寞空林午,时间钟声传。”
著名景点
释迦殿
释迦殿建在高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背山面南,单檐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正脊砖雕游龙,两端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檐下有柱头,补间四铺作斗拱,施彩绘。殿门上悬挂“三教宗风”等匾额。殿内奉泥塑释迦、药师、阿弥陀佛。墙上绘有释迦牟尼出世图。殿外东侧有二间胡仙堂。
韦驮殿
韦驮殿为八柱、方形、歇山顶。正脊雕二龙戏珠,两端有吻,斜脊雕跑兽,梁枋施彩绘。殿内奉泥塑接行佛、木雕韦驮像。木雕韦驮像高约1.5米,身着铠甲,右手扶杆而立,造型雄武有力,是千山木雕像中的精品,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在殿外大门两侧修有钟、鼓二楼。钟楼内悬挂康熙年间所铸铁钟一口。另有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硬山式建筑。殿前存有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1824年(清道光四年)石碑两甬,石狮一对。
弥勒峰
弥勒峰位于祖越寺北、无量观西阁南。由祖越寺大殿后拔起,近峰头处有一叠台,台上为峰头,呈椭圆状。南面是片陡壁,向外突出,成拱瓦形,由南向北看去,如同弥勒敞襟露腹,故称弥勒峰。清朝进士王尔烈在《弥勒峰》一诗中写道:“弥勒高峰像宛然,袒怀跌坐众峰前。烟云久饫彭亭腹,文字谁劖混沌天。山半僧归犹喜客,松阴塌静且逃禅。午中一饭山蔬饱,乘兴还寻十丈莲。”
祖越寺后弥勒峰陡壁上刻有“独镇群岳”四个大字,取于道家《玉匮经》,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之意,由明代的巡辽御史盛泰宇在1568年(明隆庆二年)所题。旁边还有“含译宣气”四字,本春秋题词说:“山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即弥勒垂腹之意,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看出字的轮廓。
正直松
正直松位于祖越寺东山岗太极石南,有300年的历史,它高25米,树围1.5米,因树干高大笔直,易让人联想到人格中所当具有的正直不屈,所以,清朝咸丰年间道人郭永慧品题此松并称之为正直松,还赋诗一首:“不偏不倚翠参天,直节堪当玉笋联。遥看龙鳞悬尖尾,令人顿咏羔裘篇。”[11]
山门东侧有一株古松,名曰“惧松”,“惧松”旁边有1875年(清光绪六年)的两甬石碑,上刻“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八个大字,相传祖越寺某大师在此讲经说法,因其知识渊博,佛法深重,竞讲得天花如雨,从长空坠落,金莲盛开,从地下喷涌而出,因立三碑。
来鹤亭
来鹤亭位于祖越寺前入口处,如引路使者,在清代时被称为接官亭。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王尔烈易名为来鹤亭,并题下《来鹤亭》一诗。来鹤亭为六角重檐尖式悬梁吊柱结构,红琉璃瓦,底盘为三级花岗岩石阶,上部雕梁画栋,绘有《红楼梦》、《西游记》中的故事和人物,亭周有四棵古松,遮天蔽日,掩映凉亭于树荫之中,俗称四松亭。
玲珑塔
玲珑塔(北塔),位于祖越寺东南山顶上,塔为六角13级实心密檐,石结构。属金代建筑。塔基用条石砌筑,须弥座每角为石雕圆柱,塔身每面石雕坐佛一尊。塔身各层均有石雕塔檐。塔身高约12米。
无幢塔
无幢塔(南塔),位祖越寺对面的山上,与北塔遥遥相对。塔为6角13级实心密檐,石结构。南塔的建筑风格与北塔相似,塔高约13米。据史料记载,1410年(明永乐八年),尚宝监太监田嘉禾奉旨出使朝鲜,途经辽阳游千山,因见祖越寺山水秀丽,但古刹荒凉,故舍财于南山修建13级石塔一座,即为祖越寺南塔。但是,在塔下地表散布着大量辽代绳纹砖、沟纹砖、布纹瓦及素面灰色砖。由此看,明代所谓建塔只不过是在前代基础上维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