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公元918年,王建病逝,享年71岁,谥号“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安葬永陵。
1961年,王建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成立文物保护机构——成都王建墓文管所。
1979年,王建墓正式对外开放。
1990年,成立成都王建墓博物馆。
1998年,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都王建墓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成都永陵博物馆”。
场馆布局
成都永陵墓冢保存完整,墓冢封土为半球形,高约15米、直径80余米,内部分前、中、后三室,每室由木门间隔。墓室由十四道红砂岩平地起券为肋,在石质墓室的外部又用了五万块大型青砖,构筑了墓室两侧的直墙和叠压在上面的双层券拱。这种纵列式护拱结构的建筑样式承受了墓室的主要压力,使整个陵墓显出恢弘、壮观的气势。
馆藏文物
永陵及其文物具有崇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墓门
前、中、后三室原均有木门作间隔,早已腐朽。门上铺首、饰片、泡钉等尚存。诸铜器制作精细,表明鎏金。现木门为复制。
彩画
墓室券顶涂有天青色,直墙部分涂朱色,在第三道券的券额上,残存一段彩画,为红、绿二色绘宝相花。
棺床
棺床为须弥座式,上铺珉玉版,有三层木台阶。木台阶上置棺椁,早已腐朽不存。发掘时,发现残破的棺内有大量水银和各类随葬品。棺床四周浮雕伎乐、花鸟、云龙图像,纹饰精美,原均着彩或鎏金。棺床两侧置半身石雕“十二力士”,或谓“十二神”,作扶抬棺床状。在墓中起“辟邪压胜”之作用。
二十四伎乐
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内的“二十四伎乐”。东西两面各10人,南面4人,均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种乐器22人。共有20种23件乐器。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种,其乐舞场面之大和乐器种类之多皆可称最,且极为写实,颇具神韵。乐器编制属龟兹乐系统。石刻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晚唐五代宫廷宴享乐的乐舞场面,在雕刻技法上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极高的价值。
油缸
缸内盛油置灯,此即“长明灯”,又称“万年灯”。照常规,此缸应置于墓主脚下,即棺床南端。此似为特例。
石床
石床象征帝王生前的御床,石床前端浮雕龙及狮形兽等神兽形象,正中安放王建像。前置双重宝*,两侧分列谥册匣与哀册匣。谥宝、谥册、哀册等皆为谥法礼仪中之重器国宝。
王建石像
王建石刻真容像为红砂石圆雕坐像,通高86厘米,身着锦袍、头戴*头,腰束玉带,足蹬皮靴,隆眉广颡,状貌伟然,睿智神勇,端庄安详。其神态刻画栩栩如生,与史书所载王建形象颇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写实逼真,雕凿技艺精湛传神,是目前我国历代陵墓中仅见的帝王写真。
活动建设
2016年3月26日,博物馆举办永陵沙龙第一季——花间雅集诗歌季。
2016年3月19日,博物馆对外交流展示厅举办“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著名油画家作品展”
2016年3月9日,博物馆举办“中国梦·梦之旅——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作用价值
永陵墓内的二十四乐伎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宫廷乐舞的演奏场景,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墓内出土的“玉大带”、“谥宝”、“玉册”、金银平脱漆器及银制品等,具有极高的文物及艺术价值。这些出土文物集中反映了唐末五代成都在经济文化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古代成都的历史文化。
参观信息
门票
文物保护区为20元/张,综合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制,观众凭有效身份证件领票安检进入。对6周岁以下(含6周岁)或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儿童实行免票;对6周岁以上(不含6周岁)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实行半票;大中小学生集体预约参观,凭预约单免票。
开放时间
文物保护区和综合馆8:30—17:30、园林保护区7:00—22:00(全年开放,17:30停止售票)。
交通信息
乘车路线
公众可乘坐地铁2号线到达通惠门站,步行沿西安路到达永陵路口;或乘坐市内公交42路、126路、127路、341路、54路、30路等到永陵路站下车即可,“景区直通车”开通有直达线路。
自驾
永陵博物馆地面停车场,另博物馆东边和对面分别有三洞桥停车场和民族饭店停车场可泊车。
地理位置
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