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红楼于1961年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名义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依托红楼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之一,2014年布置于现址——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议员公所楼,展览面积2000平米,展品600件,其中珍贵文物200件。
《湖北咨议局史迹陈列》
湖北谘议局成立于清宣统元年十月十四日(1909年10月14日),是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谘议机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先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及各省谘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谕令各省筹办谘议局。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
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专题展览之一,布置于西配楼一楼,展览分为“红楼鸟瞰”、“名人留踪”两个部分。
《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之一,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了鄂军都督府初创之际的机构和格局,面积达250平方米。
墨彩蔡济民肖像瓷板
为陈设瓷,造型规整,长方形制式,纵38.8厘米,横25.7厘米,胎厚0.7厘米,在白地瓷板上绘有一幅椭圆形墨彩工笔人物肖像,像主蔡济民西装革履、器宇轩昂,神形兼具,笔法工细,像左下有一方朱文款印。
熊秉坤勋五位章
银胎景泰蓝徽章,星形,直径6.4厘米,厚1.5厘米,重50克。背面以别针佩挂,配脱胎黑漆盒,纵100厘米,横82厘米,高2厘米,盒面篆书“勋五位章”。
孙中山为曹亚伯题“博爱”横披
纸质,纵55厘米,横167厘米,“博爱”后面书写“亚伯兄属”,落款“孙文”,后钤“孙文之印”白文印。
《经铿黄氏家谱》
纂修于清光绪壬辰(1892)年,为明崇祯以降黄氏一族七修谱。线装,毛边纸木活字印刷,纵28厘米,横16.5厘米,一部三十卷。
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例外。
乘坐武汉市401、402、413路旅游线路;武汉市电车1路、4路,武汉市公交10、411、61、503、522、554、561、596、701、703、715、728、797、804、806路等公交线,阅马场站下车。
196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3月7日,宋庆龄为本馆题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两方匾名。
2012年10月2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所在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获批4A旅游景区。
2016年1月2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1月1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1月22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7年11月22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