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寺又称惠济宝华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是一座具有宋代江南建筑风格的寺院,原坐落于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少年村路南侧,现矗立于上海市内,成为静安区广大佛教信徒敬香礼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上海平添了一道神秘庄严的风景线。
宝华寺现占地12亩,寺匾由时年九十二岁的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宝华寺山门为牌楼式山门建筑,牌楼正面为赵老的寺匾,后面为“同登彼岸”的题匾。入山门内为一巨大广场,首先是宋代建筑的天王殿,殿内所供弥勒菩萨特别采用了宋代的“天冠弥勒”形制,与其他诸寺的大肚弥勒造像有所不同。在殿内楠木塑造的弥勒菩萨和韦驮菩萨所座处建造了一个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巨大佛龛,两尊菩萨被供奉其中,颇具庄严。天王殿内的四大金刚也全为楠木雕刻,在造型上为恢复宋代风格,特别以四川“大足石刻”中金刚形象为基础,进行了推陈出新,每座金刚均脚踩两个小鬼,表示护法除恶的特征。金刚的法身均采用金线勾勒,看似具有金铜特质,在四大金刚座上屋顶分别建有木质雕刻的两座豪华精美的藻井,十分壮观。
出天王殿左右各有一处独立建造的钟鼓楼,在大雄宝殿前的院子中有一座铜铸香炉居中,两座九龙浴太子雕像分立两侧。大雄宝殿前的东侧配殿为观音殿,内供千手千眼观音,在长约十余米的整一座墙面上密密麻麻地塑有一千只观音手,手中画眼,足具千只,是目前所有十分罕见的千手千眼观音塑像。西侧配殿为西方三圣殿,殿内陈设尚未完全峻工。
宝华寺的大雄宝殿是寺院内最大的殿堂,有620平方米,所供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药师佛。三方佛的石基须弥座上镌刻有百狮图,象征着佛陀的弘法犹如百狮齐吼,声震寰宇。三方佛两侧分别供奉的十八罗汉,根据晚唐五代时期的著名文僧贯休禅师所画的罗汉像雕塑而成,佛龛则采用典型的徽派风格的花莲木雕刻形式,佛龛置于石基须弥座上,须弥座正面均刻有苏轼的《十八罗汉赞》,在每尊罗汉前自成一碑。十八罗汉身后是按敦煌壁画特色精心绘制的壁画,东侧由左至右是药师佛法会图、释迦牟尼法会图,西侧的壁画由左至右是弥勒龙华三会图、阿弥陀佛迎来图。
大雄宝殿后院塑有海岛观音金身,供奉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簇拥在杨枝观音的身边,颇为壮观。海岛观音的须弥座是一幅石雕的百鸟图,以百鸟争鸣的春意盎然,表征观音菩萨智慧感召与慈悲关爱下世间祥和与温馨的景象。在海岛观音两侧,分别为东侧骑狮文殊菩萨像和西侧骑象普贤菩萨像,为体现宋代风格,均模仿大足石刻中的塑像形制,而大雄宝殿地下为地藏殿,为众生供奉往生牌位,从而组成四大菩萨齐集大殿之势。在大雄宝殿之后是正在建造中的禅堂和藏经阁,目前尚未完工。
宝华寺是上海市区内新建的一座极其宏伟的佛寺,其建造的塑像和佛殿均精心设计,引用了许多宋代的佛像形象,并引用敦煌壁画。在建筑上,寺院的建造精美,木质佛龛雕梁画栋,石质须弥座百狮百鸟巧夺天工,殿前铜铸宝幢香炉和浴佛座均颇具心思,很具欣赏价值。宝华寺的建造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对古代寺院建筑和佛教塑像、壁画的理解和传承,无论在佛寺建构上,还是从寺庙的细微处,宝华寺均堪称为一座中国佛教文化的丰富殿堂。
免费
注:元旦、春节可能会收费,具体以实际为准。
07:30-17:00
乘车路线:909路公交可以直达,附近高平路交城路口则有210、151、845、959、1209路公交终点站,或乘坐地铁7号线到大场镇站下车。
自驾路线:杭甬高速→沪昆高速→沪闵高架路→中环路→汶水路→江场西路→宝华寺
宝华寺创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明、清两度曾重建。
二十世纪初,宝华寺殿宇已坍毁,仅存西偏禅房数椽及寺基。
民国10年(1921年),以金锡之为代表的上海惠生慈善社施资重建宝华寺,为此还置田近百亩,添设病院、校舍、残废院、放生池等设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寺院的殿后新造一个“诉然亭”,并为寺院配造了放生池和放生场;同时设立了惠济医院、养老院、惠生助产学校分校、昌明小学等社会慈善教育机构。
1937年八一三事变,寺院被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火毁坏,仅存大殿。
抗战胜利后,当时主持上海临时联合救济会总干事的赵朴老和陆梅僧等居士,在宝华寺的废墟上创办上海"少年村"。少年村以佛教慈悲世的精神为本,以收容,教育流浪儿童为任务,以培养造就民族有用之才为宗旨。
改革开放以来,原宝华寺所在地的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地区,已成为本市一个规模颇大的居民住宅区。
2001年6月16日,宝华寺举行了隆重的寺院建设的奠基典礼,荒废多年的寺院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历经6年的重建,于2006年5月落成,并举行了殿宇佛像开光暨永觉方丈晋院升座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