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定县这块土地上,砂器在秦代就已经出现了。1972年,平定县东关古窑层塌土中出土了大量砂器碎片。经专家考证,确认其“属秦代生产的平定砂货”。上世纪70年代,平定柏井村发现了平定窑遗址,据《大明一统志》《广舆记》及《中国陶瓷义》等文献记载:“平定窑始于唐,兴于宋,后因战乱而失传。”平定窑早在唐代即产白瓷。宋时,全国约有130座瓷窑,平定即在其中,所烧制的白瓷与河北“定窑”相媲美,有“西窑”之称。
平定窑瓷器产量颇多,但由于砂器成本低廉,在民间实际用途多于瓷器,销量更为广泛。唐宋时期,它已成为平定手工业与商业的大宗。明清时期,平定砂锅更是闻名遐迩,与宜兴紫砂陶、广东砂煲齐名,史称“三鼎甲”,平定也被誉为“砂器之乡”。
新中国成立以后,平定县加速发展手工业生产,聚集当地手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刘瑞禄、谢存仁、卜同举、王更正、张聪等人成立了冠庄瓷业社(后改为平定县冠庄陶瓷厂)。他们改善了一些生产砂货的条件,在采挖原料、粉碎和吹风等工序上不断改进,拓展出近百种新品种。随着郭兰英一曲《夸土产》:“阳泉煤炭有名声,平定砂货亮晶晶”,平定砂货享誉大江南北。平定县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粘土,俗称坩子,它是平定砂器上好的制作原料。平定县还有烧制砂器的优质无烟煤,该煤烧制过程无污染。手艺人就是利用这些物质条件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工艺技巧,生产出各种砂器。
平定砂器以天然粘土作原料,无任何有害化学成份;内外光洁,质地均匀,色泽银亮,叩之其声如敲金、击缶;工艺品千姿百态,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灵活流畅,图案丰富多彩,釉面光亮润泽。
根据土质不同,传统平定砂器有细砂和粗砂两种,细砂产品多而精,有砂明锅、砂把锅、砂罐、砂火锅、砂壶等,质地细密而薄,光泽发亮,耐酸碱,用作煮饭、炖肉、煎中药等。粗砂产品少,只有全锅、二至四号锅、砂盆、砂花盆等十几个品种。
平定砂器釉面主要有黑白两种,白砂器制作后自然冷却即可。黑砂器则需要经过“渗碳还原”工序来完成,即将烧好的砂器挑入特制的“还原坑”里进行熏制,待自然冷却后,表面光闪晶亮的黑砂器就制好了。
平定砂器的品种很多,日用砂器主要有锅、碗、瓢、盆、坛、罐、茶壶、油灯、花盆等,用途不一,形态各异。令平定人自豪的还有木炭砂货,它由火筒、火锅、底座、锅盖四部分组成,其传统工艺独具匠心,烧煮肉类菜蔬原汁原味,可与著名的大同铜火锅争芳斗妍。